日历

« 2024-05-07  
   1234
567891011
12131415161718
19202122232425
262728293031 

我的栏目

RSS订阅

  • 孩子的学习习惯培养

    2010-01-22 13:27:48

    良好的学习习惯首先是指热爱学习, 善于思考。

    热爱学习 , 就是明确学习的重要性,有良好的学习动机。关于学习动机 , 我们认为还是从为人类为社会为他人多作贡献 , 做一个知识丰富、品行高尚的人这角度提为好。俗话说:“万丈高楼平地起。” 孩子能具有热爱学习的好习惯 , 就能为一生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

    善于思考,就是说在学习时善于动脑筋,多想。“吃饭要细嚼慢咽,学习要深钻细究”。细细地咀嚼能品出滋味,细细地想能爆发出智慧的火花。老师们常碰到这样的情景:全班学生都在认真看书,看完书提间,有的同学回答得非常好,有的同学一问三不知,一个重要的原因前者边看书边思考,而后者仅是走马看花,不善于思考。善于思考的同学,往往还能从无疑处生疑。语文老师在布置学生写自读笔记时,有一个部分即“质疑”,会思考的同学在这一部分提了许多问题,不善于思考的同学就在这一部分写上“无”字,是真的没问题吗?显然不是的。宋朝的思想家张载曾说:“于无疑处生疑方是进矣!”可见善于思考的重要。思考不但能促进理解,而且能增强记忆,所以说培养孩子善于思考的习惯对学习是大有益处的。

        良好的学习习惯 , 还指学习时心神专注 , 善于支配时间。对起点年级学生来说,这种习惯的养成也是非常重要的。平时上课,我们常发现有的学生非常投入,始终跟着老师的思路,积极开动脑筋,可以说像演员那样进入了角色。而有的孩子45分钟时间多次注意力迁移,分心,以致一节课下来收效甚徽,久而久之,接受知识的差异越来越大。孩子进入初中,注意力与小学生相比已有很大变化,他们能有意识地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注意力,把心理活动指向和集中在必须注意的对象和活动上,因此在较好的环境下,稳定保持注意已不成问题,问题的关键在于培养。

    孩子从进中学起,就应该学会如何安排时间,准时独立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这也是不可少的学习习惯。在小学时大多数学校安排延长班,作业在老师督促下完成。进了中学,老师就不是时时处处跟着学生,而要学生独立完成作业,这时开始,学生就要有独立支配时间的好习惯。知道什么时间完成作业,什么时间去图书馆看书,什么时间看看报刊,有了这种好习惯,每天虽过得紧张但有条理,能催人进取,使人奋发。反之,松松垮垮,没时间概念,学习只会处于被动状态。总的说来,要合理安排时间,第一,今日事今日毕;第二,注意休息,学习就像学习,休息就是休息。这种习惯,不只于学习有益,对今后工作、处世都将大有好处。

    另外,写字的习惯、整理学习用品的习惯、爱护书本保持书本清洁的习惯,对初进入中学的学生来说都十分重要。整洁,有条理性,不仅是一个人的纪律性和内心修养的表现,而且还是安排好学习的重要条件。如果一个学生做任何事情都随随便便,那他多半就会记不住规则、定理。由于动不动就要寻找没有及时放回原处的书本、笔记本、钢笔等学习用品,就很容易使孩子们情绪急躁,妨碍他集中思想搞好学习。这些看起来是些琐碎小事,但不能“因善小而不为”,因为它也是搞好学习的基本保证。

    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家长需做哪些工作呢?

    给孩子起表率作用。“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个老师。”就是说,父母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在无形中影响着孩子。列宁兄妹三人全都成长为伟大的革命者,绝非偶然。究其原因,除了社会条件以外,尤为重要的是父母对子女进行了方法得当的培养教育,给以良好影响。列宁的父亲是19世纪中期俄国具有进步思想的杰出教育家,母亲则是一位贤达、聪颖、教子有方的女性。列宁的父母在家里规定了“肃静时刻”,到时候大家同时工作或阅读,父母、孩子都一样,包括最小的妹妹,要打破这一时刻的安静是不允许的。列宁曾在一篇章中说到:我不能不想起童年时代我们家每到晚上的情景,到处都是一派工作的气氛。父亲在自己的书房里办公,阁楼上哥哥姐姐都在看书,母亲坐在一张大桌子旁边做针线,我们两个小一点的坐在母亲边上看着小书或做作业。这种肃静时刻使孩子们养成了自觉遵守纪律、尊重家庭中其他成员和自我控制的习惯。凡是要孩子们做的,列宁的父母首先做到。

      要使孩子热爱学习,家长的以身作则确实很重要。如果家长休息时间经常看书看报,这无疑也是给孩子作榜样,家里有一种学习气氛,这种氛围无疑是孩子学习的客观环境,久而久之,潜移默化,孩子就会与书本交上朋友。反之,家长整天在家里“筑方城”、“谈山海经”,把“劈里拍拉”的打麻将声和说笑声传入孩子耳朵,怎么能制造浓厚的学习氛围?要知道,优化的学习环境是使孩子完成作业的客观保证。

    当今,可以这么说,孩子是在电视机旁成长起来的一代,电视几乎成为家庭文化生活不可缺少的内容,对孩子的成长产生愈来愈大的影响。电视给人类带来的影响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对孩子来说,看电视的时间及内容,以控制为好。有的孩子坐在电视机前呆整整半天乃至一天,但要他读书半小时也坐不住。如果家长自己也是一个电视淫,甚至不加选择看些毫无意义的录像,孩子跟着看, 当然就会受电视干扰而影响学习。

    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不要以为你们同孩子谈话,命令他的时候才进行教育。你们在生活的每时每刻,包括你们怎样议论别人,怎样对待朋友,怎样看书读报,这一切对孩子都有重要意义,由此可见,父母的表率作用对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十分重要的。

    2.家长要因势利导,循循善诱。孩子们健康成长,需要引导,需要教育,需要动辄一顿痛打或痛骂是解决不了问题的。尤其当你的孩子在学习上不努力,没有一个良好习惯时,更需要抓住时机,进行诱导。例如,老师向你反映近来你孩子上课思想不集中,作业不认真。听到这些情况,如果你回到家就一顿痛骂,孩子不易接受,甚至会跟你对立。不如心平气和、把孩子当作学生似的,跟他谈谈心,聊天,了解他的想法。或者说说平时与他玩要的隔壁小伙伴学习如何努力,上课总举手发言,簿子拿出来整整齐齐,所以成绩好,你应向他学习。或者讲一些中外名人刻苦学习的小故事来启发他。

    对孩子的学习状况(包括思想品行)要及时了解,多作分析。就学习习惯而论, 孩子的哪些习惯是好的,哪些是不好的,学习上哪些强一些,哪些弱一点,要做到心中有数,这样才能有的放矢地引导,才能产生好的效果。

    3.多表扬,多肯定。一般说来,孩子们都喜欢听表扬话,即俗话所说的爱“戴高帽子”。有的孩子你越批评,越骂,越不行,他自己以为反正我这么差了,弄不好了,抱横竖横的心态,倒不如抓住孩子点滴长处,及时加以表扬,多给他“戴高帽子”,或许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某天发现孩子作业比平时整洁或差错少了些,就要大力地表扬他,说他原本就是个聪明的孩子,只要养成好习惯一定能超过别人。或者有意识地在孩子同班中或邻居中找一两个成绩、智商类似的孩子作为竞争对象,一旦发现自己的孩子在某一处超过人家,就及时表扬和鼓励,增强孩子的进取心。

    但是要注意的是在肯定进步的同时,要提出进:一步的要求,对于他的成功, 表扬的话不要说得过满,在表扬的时候,最好能指出下一步该怎样做。

    有的家长鼓励、表扬孩子是很有自己特点的。如投给孩子以赞许的目光、甜甜的微笑,亲吻,一起外出游玩,赠送礼物,诸如此类的爱抚、称赞,会使孩子热烈地感觉到父母的亲情,会加倍地努力学习。

    4.从小处着手,从点点滴滴抓起。孩子的习惯和性格,是积年累月而逐渐形成的,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更是如此。如果孩子今天抄袭了同学一道作业,家长发现了也不过问,那么孩子就可能在明天抄两道或更多道习题。有的孩子进了中学, 写字姿势还很不准确,头歪着,或眼睛与书本保持很近的距离 ,还有握笔姿势奇特,如果做家长的平时注意了孩子握笔姿势(当然老师也要注意),反复指正,孩子的坏习惯就不会形成。家长还要不断地肯定孩子学习上的点滴好习惯。例如,孩子在看书时,有一个字不认识,就主动地查字典,家长看到了便要加以表扬,让他这一点好习惯巩固下来。

       在学习语文方面,让孩子养成一些好的习惯,这些习惯看起来似乎很不显眼, 但却有用,家长不妨多加留心督促。比如,你的孩子能不能多动动笔头,记记日记? 看书看报,听收音机,看电视时,有没有随手记一点什么?跟朋友、师长联系,有时可通通电话,但有时能否动动笔头写写信?再比如,让孩子多说说话,讲讲故事,谈谈学校里的事情,或家长提出些话题,让孩子发挥发挥,谈谈看法。当然,家长要有耐心,要善于听,要善于评论。有的家长就怕孩子多话,动不动就说:“孩子,你懂什么!"把孩子的说话欲望(这也是一种表现欲,是孩子的天性)给抑制了,这不好。有些孩子虽然“能说会道”,但都是讲些琐碎小事,用语也多为社会上的一些粗言俗语,真要讲些“上台面”的话,却又忸忸怩怩,语不成句了。这与平时缺少锻炼有关,家长平时不妨在这些方面对孩子多加关心。

    总之,做家长的在平时从点点滴滴抓起,对孩子多一点启发,多一点鼓励,多一点帮助,日积月累孩子的良好学习习惯一定会养成。一旦孩子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他的学习就会如虎添翼,他会在知识海洋中尽情地邀游,再不用你烦恼、发愁。

  • 发人深省的故事

    2010-01-22 12:54:14

    6\

      A,在合资公司做白领,觉得自己满腔抱负没有得到上级的赏识,经常想:如果有一天能见到老总,有机会展示一下自己的才干就好了!! 

      A的同事B,也有同样的想法,他更进一步,去打听老总上下班的时间,算好他大概会在何时进电梯,他也在这个时候去坐电梯,希望能遇到老总,有机会可以打个招呼。 

      他们的同事C更进一步。他详细了解老总的奋斗历程,弄清老总毕业的学校,人际风格,关心的问题,精心设计了几句简单却有份量的开场 白,在算好的时间去乘坐电梯,跟老总打过几次招呼后,终于有一天跟老总长谈了一次,不久就争取到了更好的职位。 

      愚者错失机会,智者善抓机会,成功者创造机会。机会只给准备好的人,这准备二字,并非说说而已。 

        

    7\
      一个心理学教授到疯人院参观,了解疯子的生活状态。一天下来,觉得这些人疯疯癫癫,行事出人意料,可算大开眼界。 

      想不到准备返回时,发现自己的车胎被人下掉了。“一定是哪个疯子干的!”教授这样愤愤地想道,动手拿备胎准备装上。 

      事情严重了。下车胎的人居然将螺丝也都下掉。没有螺丝有备胎也上不去啊! 

      教授一筹莫展。在他着急万分的时候,一个疯子蹦蹦跳跳地过来了,嘴里唱着不知名的欢乐歌曲。他发现了困境中的教授,停下来问发生了什么事。 

      教授懒得理他,但出于礼貌还是告诉了他。 

      疯子哈哈大笑说:“我有办法!”他从每个轮胎上面下了一个螺丝,这样就拿到三个螺丝将备胎装了上去。 

      教授惊奇感激之余,大为好奇:“请问你是怎么想到这个办法的?” 

      疯子嘻嘻哈哈地笑道:“我是疯子,可我不是呆子啊!” 

      其实,世上有许多的人,由于他们发现了工作中的乐趣,总会表现出与常人不一样的狂热,让人难以理解。许多人在笑话他们是疯子的时候,别人说不定还在笑他呆子呢。 

      做人呆呆,处事聪明,在中国尤其不失为一种上佳做人姿态。 

       

    8\
      有一个博士分到一家研究所,成为学历最高的一个人。 

      有一天他到单位后面的小池塘去钓鱼,正好正副所长在他的一左一右,也在钓鱼。 

      他只是微微点了点头,这两个本科生,有啥好聊的呢? 

      不一会儿,正所长放下钓竿,伸伸懒腰,蹭蹭蹭从水面上如飞地走到对面上厕所。 

      博士眼睛睁得都快掉下来了。水上飘?不会吧?这可是一个池塘啊。 

      正所长上完厕所回来的时候,同样也是蹭蹭蹭地从水上飘回来了。 

      怎么回事?博士生又不好去问,自己是博士生哪! 

      过一阵,副所长也站起来,走几步,蹭蹭蹭地飘过水面上厕所。这下子博士更是差点昏倒:不会吧,到了一个江湖高手集中的地方? 

      博士生也内急了。这个池塘两边有围墙,要到对面厕所非得绕十分钟的路,而回单位上又太远,怎么办? 

      博士生也不愿意去问两位所长,憋了半天后,也起身往水里跨:我就不信本科生能过的水面,我博士生不能过。 

      只听咚的一声,博士生栽到了水里。 

      两位所长将他拉了出来,问他为什么要下水,他问:“为什么你们可以走过去呢?” 

      两所长相视一笑:“这池塘里有两排木桩子,由于这两天下雨涨水正好在水面下。我们都知道这木桩的位置,所以可以踩着桩子过去。你怎么不问一声呢?” 

      学历代表过去,只有学习力才能代表将来。尊重经验的人,才能少走弯路。一个好的团队,也应该是学习型的团队。 

       

    9\
      A对B说:“我要离开这个公司。我恨这个公司!” 

      B建议道:“我举双手赞成你报复!!破公司一定要给它点颜色看看。不过你现在离开,还不是最好的时机。” 

      A问:??? 

      B说:“如果你现在走,公司的损失并不大。你应该趁着在公司的机会,拼命去为自己拉一些客户,成为公司独挡一面的人物,然后带着这 些客户突然离开公司,公司才会受到重大损失,非常被动。” 

      A觉得B说的非常在理。于是努力工作,事遂所愿,半年多的努力工作后,他有了许多的忠实客户。 

      再见面时B问A:现在是时机了,要跳赶快行动哦! 

      A淡然笑道:老总跟我长谈过,准备升我做总经理助理,我暂时没有离开的打算了。 

      其实这也正是B的初衷。一个人的工作,永远只是为自己的简历。只有付出大于得到,让老板真正看到你的能力大于位置,才会给你更多的机会替他创造更多利润。
  • 发人深省的故事5

    2010-01-22 12:52:53

    一个人去买鹦鹉,看到一只鹦鹉前标:此鹦鹉会两门语言,售价二百元。 

      另一只鹦鹉前则标道:此鹦鹉会四门语言,售价四百元。 

      该买哪只呢?两只都毛色光鲜,非常灵活可爱。这人转啊转,拿不定主意。 

      结果突然发现一只老掉了牙的鹦鹉,毛色暗淡散乱,标价八百元。 

      这人赶紧将老板叫来:这只鹦鹉是不是会说八门语言? 

      店主说:不。 

      这人奇怪了:那为什么又老又丑,又没有能力,会值这个数呢? 

      店主回答:因为另外两只鹦鹉叫这只鹦鹉老板。 

      这故事告诉我们,真正的领导人,不一定自己能力有多强,只要懂信任,懂放权,懂珍惜,就能团结比自己更强的力量,从而提升自己的身价。 

      相反许多能力非常强的人却因为过于完美主义,事必躬亲,什么人都不如自己,最后只能做最好的攻关人员,销售代表,成不了优秀的领导人。 

  • 发人深省的故事4

    2010-01-22 12:51:38

    去过庙的人都知道,一进庙门,首先是弥陀佛,笑脸迎客,而在他的北面,则是黑口黑脸的韦陀。但相传在很久以前,他们并不在同一个庙里,而是分别掌管不同的庙。 

    弥乐佛热情快乐,所以来的人非常多,但他什么都不在乎,丢三拉四,没有好好的管理账务,所以依然入不敷出。而韦陀虽然管账是一把好手,但成天阴着个脸,太过严肃,搞得人越来越少,最后香火断绝。 

    佛祖在查香火的时候发现了这个问题,就将他们俩放在同一个庙里,由弥乐佛负责公关,笑迎八方客,于是香火大旺。而韦陀铁面无私, 锱珠必较,则让他负责财务,严格把关。在两人的分工合作中,庙里一派欣欣向荣景象。
  • 发人深省的故事3

    2010-01-22 12:50:21

    十一.有三个人要被关进监狱三年,监狱长给他们三个一人一个要求。 

      美国人爱抽雪茄,要了三箱雪茄。 

      法国人最浪漫,要一个美丽的女子相伴。 

      而犹太人说,他要一部与外界沟通的电话。 

      三年过后,第一个冲出来的是美国人,嘴里鼻孔里塞满了雪茄,大喊道:“给我火,给我火!”原来他忘了要火了。 

      接着出来的是法国人。只见他手里抱着一个小孩子,美丽女子手里牵着一个小孩子,肚子里还怀着第三个。 

      最后出来的是犹太人,他紧紧握住监狱长的手说:“这三年来我每天与外界联系,我的生意不但没有停顿,反而增长了200%,为了表示感谢,我送你一辆劳施莱斯!”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样的选择决定什么样的生活。今天的生活是由三年前我们的选择决定的,而今天我们的抉择将决定我们三年后的生活。我们要选择接触最新的信息,了解最新的趋势,从而更好的创造自己的将来。 
  • 发人深省的故事2

    2010-01-22 12:49:13

     陈阿土是台湾的农民,从来没有出过远门。攒了半辈子的钱,终于参加一个旅游团出了国。 

      国外的一切都是非常新鲜的,关键是,陈阿土参加的是豪华团,一个人住一个标准间。这让他新奇不已。 

      早晨,服务生来敲门送早餐时大声说道:“GOODMORNING SIR!” 

      陈阿土愣住了。这是什么意思呢?在自己的家乡,一般陌生的人见面都会问:“您贵姓?” 

      于是陈阿土大声叫道:“我叫陈阿土!” 

      如是这般,连着三天,都是那个服务生来敲门,每天都大声说:“GOODMORNING SIR!”而陈阿土亦大声回道:“我叫陈阿土!” 

      但他非常的生气。这个服务生也太笨了,天天问自己叫什么,告诉他又记不住,很烦的。终于他忍不住去问导游,“GOODMORNING SIR!”是什么意思,导游告诉了他,天啊!!真是丢脸死了。 

      陈阿土反复练习“GOODMORNING SIR!”这个词,以便能体面地应对服务生。 

      又一天的早晨,服务生照常来敲门,门一开陈阿土就大声叫道:“GOODMORNING SIR!” 

      与此同时,服务生叫的是:“我是陈阿土!”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人与人交往,常常是意志力与意志力的较量。不是你影响他,就是他影响你,而我们要想成功,一定要培养自己的影响力,只有影响力大的人才可以成为最强者。
  • 发人深省的故事1

    2010-01-22 12:48:10

     曾经有个小国到中国来,进贡了三个一模一样的金人,金壁辉煌,把皇帝高兴坏了。可是这小国不厚道,同时出一道题目:这三个金人哪个最有价值? 

      皇帝想了许多的办法,请来珠宝匠检查,称重量,看做工,都是一模一样的。怎么办?使者还等着回去汇报呢。泱泱大国,不会连这个小事都不懂吧? 

      最后,有一位退位的老大臣说他有办法。 

      皇帝将使者请到大殿,老臣胸有成足地拿着三根稻草,插入第一个金人的耳朵里,这稻草从另一边耳朵出来了。第二个金人的稻草从嘴巴里直接掉出来,而第三个金人,稻草进去后掉进了肚子,什么响动也没有。老臣说:第三个金人最有价值!使者默默无语,答案正确。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最有价值的人,不一定是最能说的人的人。老天给我们两只耳朵一个嘴巴,本来就是让我们多听少说的。善于倾听,才是成熟的人最基本的素质。 
  • 广西凤山瑶乡田园美丽如画

    2009-06-11 08:46:52

     6月8日,广西凤山县平乐瑶族乡谋爱村群众在田园里劳作。芒种过后,凤山县乡村各族群众抓住降雨天气雨水充足时机,集中人力物力,掀起夏耕夏种的热潮,美丽如画的田野上,到处是各族群众忙碌的身影。中新社发周恩革摄
  • 毕加索千万美元素描簿被盗

    2009-06-10 09:52:32

    6月9日,几名法国警察在失窃的巴黎毕加索博物馆门外执勤。法国警方9日说,艺术大师巴勃罗·毕加索的一本价值高达800万欧元(约合1100万美元)的素描簿当天清晨发现被盗。窃贼从巴黎中部的毕加索博物馆盗走这本素描簿,但该博物馆没有被从外部闯入的痕迹。博物馆随即宣布当天闭馆。新华社/路透

  • 克里姆特

    2009-05-08 17:21:39

    居斯塔夫·克里姆特是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活跃在奥地利的画家,是代表着维也纳文化黄金时代的人物之一,而这一时代到第一次世界大战才拉上帷幕,具有出色才能的克里姆特从学生时代起就开始壁画创作这使人们认为他迟早会在美术的世界中获得辉煌的成功,但是,由于为维也纳大学创作的一系列绘画声誉不佳,使他对此感到厌烦,他放弃了大型公共装饰画的创作,开始专门从事肖像画和寓意画创作克里姆特在三十岁的时候,受到现代美术潮流的影响,在很短时间里,惊人地由传统美术的权威人物转变为前卫艺术的旗手。在他的作品中,特别是体现情爱的绘画,从内心深处,表现出了他对女性的热爱。另一方面,他与是一位出然的风景画家。

     

    1862 在奥地利的维也纳,作为黄金工艺师埃伦斯特·克里姆特和他的妻子安娜的七个孩子中的第二个出生。

    克里姆特一生都没有离开过奥地利,甚至极少离开维也纳。尽管如此,他活跃于19世纪欧洲美术界,成为奥地利美术史上最伟大的人物之一。居斯塔夫·克里姆特1862714日出生于维也纳近郊的布姆加特。他的父亲埃伦斯特·克里姆特是黄金工艺师和铜版雕嵌工艺师,他和妻子安娜一共有七个孩子,克里姆特排行第二。克里姆特的儿童工时代生活困苦,一家为了寻找租金低廉的住所几度搬家。

     

    1876 考入维也纳工艺美术学校。

         关于少时的克里姆特,几乎没有留下什么记录,但他的素描才能非凡出众,1876年以出色的成绩考入了维敢纳工艺美术学校。

     

    1879 与弟弟恩斯特以及弗朗茨舒共同从事装饰绘画工作,开始赚钱。

    考入美术工艺学校的克里姆特和恩斯特兄弟马上成为众所注目的对象。我们看一下克里姆特十几岁时候的素描就会发现,他的绘画在当时就已经很成熟了,甚至让人感到教授们都没有什么可教的内容。克里姆特从学校正式毕业是在1883年,而在1879年,他就和弟弟、还有他的同学马舒一起开始承担装饰壁画等重要工作。1880年,他们制作了温泉疗养胜地卡尔斯巴特集会大厅的天花板壁画。当时,三个人都还不满二十岁。

     

    1883 工艺美术学校毕业。与恩斯特、马舒共同创立一工作室,命名为美术家协会。

    1883年,他们在维也纳建立了自己的工作室,取名美术家协会,这一事业马上呈现出繁荣景象。当时,他们建筑装饰的工作主要来自于地方城市,又恰逢当时首都维也纳的建筑高潮不期而至,他们希望在当地得到层次更高的工作。在19世纪50年代,环绕维也纳市中心的旧市街城墙被拆除,城墙外侧的带状空地上建起了被称作环形大道的极为宽阔的大街。在这条街道的两侧排列着壮观华丽的建筑,很多建筑家、建筑商人、美术家和工艺美术家从中得到了工作。

     

    1886 着手进行维也纳城堡大剧院装饰的大规模工作。

    1886年,克里姆特的工作室接受委托,对维也纳城堡剧院楼梯厅的天花板进行装饰,这项工作于1888年完成。

     

    1890 承担完成美术史博物馆装饰的工作。

    1890年,工作室又接受了对美术史博物馆进行装饰的工作。美术史博物馆以其世界上首屈一指的藏品引以为自豪,这也是一项层次极高的工作。这项工作最初由当时奥地利最著名的艺术家汉斯·玛加尔特承担,由于他在1884年离开了人世,这项工作没有能够完成。玛加尔特的华丽绘画风格给美术家协会的三位画家以很大影响,由他们继任这项工作,在某种意义上意味着他们已经被承认是玛加尔特的后继者。

     

    1891 成为维也纳一流艺术家团体维也纳美术家协会的会员。

    与马舒分裂的原因之一在于居斯塔夫·克里姆特的艺术观的变化。马舒满足于给他们带来巨大成功的传统装饰绘画的价值观,并要以此继续工作下去,而克里姆特则开始对现代的风格抱有强烈的必趣。通过腱览会了解到印象派、象征主义、新艺术派等艺术潮流的克里姆特开始认为奥地利的美术视野狭窄、墨守陈规。在1891年时,克甲.姆特就成为了维也纳一流艺术家的团体——维也纳美术家协会的会员,而他现在开始认为这一团体愈发趋向保守。

     

    1892 由于经济上的成功搬迁到大工作室。父亲和弟弟恩斯特去世,担负起母亲、弟妹及其侄女的生活责任。

    维也纳城堡剧院和美术史博物馆的装饰得到了极大赞赏,因为这一成功,工作室在1892年得以搬到了一个更大的工作室。但这一年的年底,克里姆特的弟弟恩斯特·克里姆特因心膜炎去世,这一悲剧给了他以沉重打击。恩斯特·克里姆特年仅二十八岁,留下了妻子黑雷内·弗雷格和一个女儿。克里姆特深爱着自己的这个弟弟,他自愿担负起了对弟妹和侄女在经济上的责任。这一年,他的父亲也去世了,克里姆特也要照顾母亲。在他三十岁的时候,克里姆特无论是在经济上还是在绘画方面,都已取得了相当大的成功。

    克里姆特的弟弟恩斯特去世后,他同黑雷内的关系变得极为亲密,而与她在维也纳经营时装店的妹妹艾米莉埃的关系则更为亲密。艾米莉埃一生一直是可以为克里姆特献身的女朋友。有些人认为他们两个人如同夫妻一样,但他们之间似乎还没有达到肉体上的关系。居斯塔夫·克里姆特从为其充当模特儿的漂亮女子或者是其他女性那里得到生理上的满足。他没有结过婚,但他死后,有十四个人站出来声称是他的孩子(其中四个人得到认可,并分到了他的遗产)

    弟弟和父亲的去世成了克里姆特一生的转折点。在那以后大约一年的时间里,因为过分悲痛的缘故,他几乎没有工作,与搭档马舒的关系也较以前疏远了。

     

    1894 接受维也纳大学的工作。与马舒分袂。

    1894年,他们接受了为维也纳大学大礼堂的天花板作画的委托,但他们已经不能像从前那样以一个完美的整体来工作了。由于对各种问题意见不一致,他们不再是两个人合作绘画,而是采取了各自对自己的绘画负责的形式(在美术家协会初期的工作中,几乎难以区分哪一幅画是谁画的)。这样,马舒不久便离开了工作室,工作室里只剩下了克里姆特一个人。

     

    1897 感到维也纳美术家协会过于保守,并退出。参加创立新的前卫艺术家组织——分离派。

    抱有同样观点的会员聚集在一起,在1897年脱离了维也纳美术家协会,建立了与新观点更加接近的独立团体。新组织由于是从主体组织中分离出来的,所以称之为分离派,克里姆特担任了第一任会长。

     

    1900 展出受维也纳大学委托创作的三幅壁画作品之一《哲学》。他的新绘画风格遭到严厉批评。

    在短短的数年间,克里姆特转变为前卫艺术的领导者。这种令人吃惊的转变,在他为维也纳大学所创作的壁画遭到批评时表现得更加明显。克里姆特接受这一上作的委托是在l894年,到了1900年,他终于首次公开了其中的一幅《哲学》,而在当时,壁画仍然没有全部完成(按照他的构想,除此之外再加卜表现大学其它系的《法学》和《医学》,由这三幅壁画构成中心)。《哲学》受到了猛烈的批评,这幅画在分离派的展览会上展出后,数日后便有一群火学教授向教育部提出了抗议。他们责难说克里姆特创作莫名其妙的绘画,是企图向社会表达其莫名其妙的观点,同时,要求取消这项工作委托。他们期待着克里姆特运用初期作品中所表现出来的传统象征和简单流畅的绘画技巧,而克里姆特却将难以理解的抽象概念,完全按照个人的解释表达成暧昧模糊的空想性影像,这大大山乎他们的意料。

     

    1903 系列壁画作品在分离派画展上展出,得到更坏的评价。

           另外两幅作品展出后(三件作品还都处于未完成的状态,便在1903年的分离派展览会上展出),抗议之声再次响起。有的人议论说《医学》中的裸体像是淫秽,《法学》很怪诞,都难以理解。在数不尽的责难声中,克里姆特也终于失去了干劲,两年后他退出了这项工作,退回了从教育部得到的经费,将那些壁画当做了自己的收藏品(后来这些画被出售给个人买主,它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被焚毁)<SPAN style="BORDER-RIGHT: windowtext 1pt; PADDING-RIGHT: 0cm; BORDER-TOP: windowtext 1pt; PADDING-LEFT: 0cm; F

  • 瓦尼萨•贝尔

    2009-05-06 17:44:58

    瓦尼萨·贝尔是布卢姆斯伯里团体的核心人物,为了将后印象主义介绍到英国发挥了重要作用。她在1910年以后的20年间创作的令人惊叹的前卫性作品令人们将她牢记在心。在那些作品中,她以超群的才能探囊取物求着绘画的形式特性。此外,装饰艺术在她的作品中也占有重要地位,为她的绘画注入了活力。她还设计纺织品和陶瓷器草图,并参与设计一栋建筑中所有房间的装饰。这些工作首先是作为奥米伽工作室活动的一环而进行的,后来,她与邓肯·格兰特合作进行。面他们在查尔斯顿的住宅则是布卢姆斯伯里装饰艺术中最精良的创作范例之一。从20世纪20年代以后,她开始以更加具有自然主义特征的风格进行创作,并适应一直占据着她头脑的主题——家庭成员或者友人的平易近人的肖像画,创作出愈发丰富、并富有冥想韵味的作品。她去世时,名声已经有所衰落,但20世纪的最后20年间,人们对她的作品、对布卢姆斯伯里团体的所有艺术家的兴趣再次高涨起来。

    1879 530日,作为著名批评家莱斯利·斯蒂芬的女儿诞生于伦敦。

    1882  妹妹弗吉尼亚(即后来的作家弗吉尼亚·吴尔夫)出生。

    1896  入阿瑟·柯普画室。

    1899  弟弟索比进入剑桥大学学习,结识L.斯特雷奇、克莱夫·贝尔、伦纳德·吴尔夫。

    1901  进入皇家美术学院附属美术学校学习。师从萨金特。

    1904  父亲去世。与弟弟妹妹访问意大利,回国途中在巴黎结识克莱夫·贝尔。与弟弟妹妹在伦敦布卢姆斯伯里地区的戈登广场安家。离开皇家美术学院附属美术学校。

    1905  与妹妹、弟弟索比的朋友创建星期四晚会。在皇家美术学院画展上展出《罗伯特·塞西尔夫人肖像》。创建讨论美术问题的星期五俱乐部

    1906  索比患肠道伤寒去世。

    1907  与克莱夫·贝尔结婚。结识邓肯·格兰特。

    1910  结识罗杰·弗赖。

    1912  在弗赖策划的第二届后印象派画展上展出作品。

    1913  与弗赖、格兰特等建立奥米伽工作室。

    1916  在奥米伽工作室办首次个人展览。在苏塞克斯查尔斯顿的农舍租借房屋,与格兰特同居。

    1922  在伦敦独立美术馆举行个人展览。

    1927  在法车南部卡西斯秀借别墅。

    1937  从军参加西班牙内战的长子朱利昂战死。

    1939  回到查尔斯顿定居。

    1940  着手进行贝里克教堂的壁画装饰。

    1941  妹妹弗吉尼亚·吴尔夫自杀。

    1961 47日,去世于查尔斯顿。

     

     

    1879530日,瓦尼萨·贝尔(旧姓斯蒂芬)出生于伦敦市中心舒适的住宅区海德公园22号。她的父亲莱斯利·斯蒂芬是《英国人物传记辞典》的第一代编辑者,母亲朱丽亚·杰克逊是维多利亚王朝时代(1837—1901)著名摄影家朱丽亚·马古莱特·加梅隆(1815—1879)的侄女。她的父母原来都与别人结婚,他们各自的配偶去世后,他们结合在一起。朱丽亚与前夫生有三个孩子乔治·哈佛、斯特拉、热拉尔德;莱斯利则有一个女儿叫罗拉,一家人都住在海德公园22号住宅中。瓦尼萨出生后,他们又生了三个孩子,分别叫索比(1880)、弗吉尼亚(1882年人们熟知的是她出嫁以后的名字弗吉尼亚·吴尔夫)、艾德里安(1883)

    莱斯利·斯蒂芬拥有非凡的智慧他从事文学工作以前曾经是剑桥大学的数学教师,他与朱丽亚十分热心于对所有孩子的教育。瓦尼萨和弗吉尼亚在家里接受教育,父母鼓励她们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进行研究。瓦尼萨很快便显示出美术方面的才能,1894年前后,她开始在埃贝尼萨·库克的指导下学画,之后,在1896年进入著名肖像画家阿瑟·柯普经营的南肯辛顿美术学校学习。

    然而,19世纪90年代也是一个悲剧的时代。18955月,瓦尼萨的母亲朱丽亚去世,母亲去世后一直照料家庭生活的姐姐斯特拉两年后也相继去世。在巨大的悲痛中,照料家务这一繁杂的工作落到了瓦尼萨身上。瓦尼萨此时刚刚18岁,这是一个涉足社交界的年龄,她和哥哥乔治一起出席流行舞会和各种晚会,但她并没有获得快乐。她后来回忆说,这是一个忧郁而不成熟的时期。尽管瓦尼萨肩负新的责任,但她继续专注于绘画创作,并在19019月获准进入皇家美术学院附属美术学校学习。在那里,她受到著名肖像画家Js.萨金特(1856—1925)的指导。瓦尼萨一直专心于绘画学习,但第二年,她的父亲患癌症后,她开始拿出了大量时间照顾父亲。

    19042月,瓦尼萨的父亲去世。葬礼结束后,瓦尼萨、弗吉尼亚、索比、艾德里安到威尼斯和佛罗伦萨旅行,回国途中顺访巴黎,拜访了索比的朋友克莱夫·贝尔(1881—1964)。回到伦敦后,瓦尼萨马上开始寻找自己和三个兄妹居住的新房子。最终,她将居所定在了文化教育地区布卢姆斯伯里的戈登广场46号。从照料家庭成员生活的重负中解放出来的瓦尼萨开始着手装饰新家,对此,她后来回忆道:好像突然从昏暗中来到阳光之下一样

    在这里,他们以索比以及他在剑桥大学结识的朋友为中心展开了社交活动。他们的来访不久便变成了每星期四举行的定期集会(星期四晚会),就各种问题展开讨论,这便是布卢姆斯伯里团体的开始(参见封底)。瓦尼萨感到这种讨论给自己带来了力量,但由于讨论的问题主要是文学方面的,因此,1905年夏天,她创立了专门讨论视觉艺术问题的星期五俱乐部。这也是一个不拘泥于形式、以辩论为中心的集会,此外,她还计划举办演讲以及展示俱乐部成员作品的年度展览会。除了克莱夫·贝尔等索比的几个朋友之外,她还将皇家美术学院附属美术学校、以及斯莱德美术学校1904年秋天,她曾经在这里短期学习的朋友拉进了这一团体中。

    克莱夫·贝尔在剑桥大学学习历史时认识了索比,后来,贝尔在巴黎度过了一年时间。他精力充沛而且具有超凡的魅力,他的谈话才能为星期四晚会的成功发挥了重要作用。满怀热情进入到巴黎艺术界的贝尔很高兴的为瓦尼萨的星期五俱乐部作演讲,他甚至还在这一年11月举办的第一届展览会上展出了两幅绘画。他旋即与瓦尼萨陷入情网,并在19057月向瓦尼萨求婚。虽然瓦尼萨拒绝了贝尔,但翌年11月索比因肠道伤寒过早去世后,她接受了贝尔的第三次求婚。190727日,克莱夫与瓦尼萨结婚。不久,他们访问巴黎,在那里与邓肯·格兰特(1885—1978)—克莱夫在剑桥学习时的朋友、传记作家利顿·斯特雷奇的侄子——成为挚友。格兰特是法国画家,曾经在雅克·埃米尔·布朗什(1861-1942)的画室里学习。一年后的190824日,克莱夫和瓦尼萨的第一个孩子朱利昂出生,19108月,昆廷出生。   

    瓦尼萨专心照料孩子,但她仍然进行创作,并找出时间,在布卢姆斯伯里团体的艺术以及理性生活中发挥着核心性作用。1909年,她在英国新美术俱乐部的夏季展览会上展出了有节制的抒情性作品《冰岛罂粟花》(1908—1909),受到该团体主要成员之一W.西克尔特的极力赞扬。1911年,瓦尼萨在星期五俱乐部展出《苹果戈登广场46号》。然而,克莱夫和瓦尼萨虽然保持着充满爱情的关系,却开始走上不同的道路。

     

    19101月,克莱夫和瓦尼萨乘火车从剑桥返回伦敦途中,他们结识了后来给两人的人生带来重大影响的人物画家、批评家罗杰·弗赖。当时,弗赖正在筹

  • Natasha Milashevich

    2009-05-06 09:23:54

    Natasha Milashevich1967年出生在前苏联杜尚别。她在当地学习,1989年毕业于杜尚别艺术学院。她继续在圣彼得堡列宾绘画,雕刻和建筑学院的知名艺术家Vasili V. Sokolov工作室学习,该学院被认为是俄罗斯最好的艺术学院,她于1995年从该学院毕业。从那时起,她成为俄罗斯美术家协会的会员。她的作品已经参加了30多个展览,在俄国,芬兰,荷兰,法国,智利和哈萨克斯坦。

     

  • 凡拉第米尔

    2009-05-06 09:07:31

    凡拉第米尔是俄罗斯近年迅速掘起的画家,他1949年出生于莫斯科的望族,祖父、曾祖父是国际著名农业专家。从小喜欢绘画,在学校多次得奖。作品参加苏联地区展览。他对色彩有独特的敏感性,有传统俄罗斯的深沉,却更有印象派的耀眼色彩,在粗放的笔触裡,流露俄罗斯传统性对风景的喜好。
      追溯俄罗斯美术史,十九世纪后期是俄罗斯民族风景画派发展和成熟的阶段,巡迴画派频繁的展出活动,对俄国风景画派的壮大起了催化作用,像萨符拉索夫(1830—1897),用简洁的艺术语言,表达丰富的内容,他善于把自然细微变化,直接而鲜明表现在画面上,希施金(1832—1898)他的一生为万树写照,探索森林密秘,是森林歌手。而著名的大师应为列维坦,他的画具有诗意的抒情。

      凡拉第米尔的风景画也有著独特的风格,他创作的风景形象,既不同于萨符拉索夫的真实,也不同于希施金的庄严,他在画面上的抒情意味,在短笔触的强烈情感下,显出无限张力,他画俄罗斯的家园、红色小屋、树旁的鸡群,他抓住自然形象中与人们思想感情有联繫的部份,表达自然界的内在情绪。

      凡拉第米尔的画多次在西欧展示,也到过泰国个展,收藏他的画包括来自台湾、美国、日本、法国、希腊等国的收藏家。在台湾首批介绍的画作,在短时间

  • 凡辛

    2009-05-06 09:01:32

    1918 出生于莫斯科
    1934
    1937 就读莫斯科艺术学院

    1938
    1943 就读莫斯科电影艺术学校美术系

    1944
    进入苏联联邦美协成员

    1943
    起任教莫斯科电影艺术学院艺术系

      凡辛现已经是78岁高龄画家,在他绘画过程中,一直未曾间断过,年青时一直生活在大自然中,在他周围是那熟悉的农舍、院落、农人以及清澈小溪,在无拘无束的乡村生活,给予他丰富绘画题材。
      凡辛说:写生是他绘画生命最重要的一个过程,唯有如此才能捕捉大自然瞬间的美,也有这样才能忠实地反映艺术家与大自然情绪的气氛之内心共鸣。

      在凡辛的画面中,虽然只是自然风景景色中很平凡的一个角落,他确能细微观察出自然形象中与人们思想情感联繫的部份。

      凡辛的作品在莫斯科与苏联各地美术馆均有展览,并也有多幅作品在法国拍卖会中出现,收藏家有来自美国、法国、希腊、英国、台湾等。

  • 赛别卡

    2009-05-06 08:56:06

    1920年 生于旧苏联极东的最美儿马诺福卡村。
    1936
    年 中学毕业后,入布拉果别讯克斯美术学校。
    1940
    年 服兵役。
    1943
    年 负伤退役后,进入圣科特,佩特尔布鲁穀(旧列宁格勒)的艺术学院。
    1950
    年 毕业于富兰兹教授门下,回去极东的海参威。
    1972
    年 7月,日本第一次个展,以NAKA工业株式会社创立60週年纪念事业,受邀在札晃开展。

    1993
    年 9月台北新光三越﹝俄罗斯油画展﹞--晴山艺术中心。

    1994
    年 8月第三届画廊博览会台北世贸--晴山艺术中心。
    1994
    年 6月新生画廊﹝俄罗斯油画展﹞--晴山艺术中心。

    1994
    年 9月台北新光三越﹝中俄油画展﹞--晴山艺术中心。

    1995
    年 3月太平洋基金会﹝中俄油画展﹞--晴山艺术中心。
    1995
    11月第一届国际画廊博览会----晴山艺术中心。
    1995
    12月高雄汉神百货美术小馆----晴山艺术中心。
    1996
    3 新竹国立清华大学艺术中心--俄罗斯艺术月--晴山艺术中心。
    1996
    11 台北世贸国际画廊博览会----晴山艺术中心。
    1996
    12 高雄汉神百货美术小馆----晴山艺术中心。
           
    现为俄罗斯的功勳艺术家,极东国立艺术大学教授,绘画、设计讲座主任这位画家主要以风景画为拿手的写实派画家,作品主要反映极东地域,布利莫列(沿海)州,卡母加卡、 秋科特卡等地之美,尤以海景更是著名。在静物的表现手法,透过点描(后印象派)将静物的生命气息充份表现在其独特的绘画语言中。作品曾在俄国许多美术馆展出,而以在特列恰克国立美术馆展出的﹝天空邮务﹞以及﹝金角湾之夜﹞为最有名,他曾在荷兰、法国、美国、印度等地,由旧苏联艺术家联盟所举办的展览会展出作品深受好评。又在日本、法国、希腊、荷兰、美国以及其它国家的人民所收藏,而在国内,莫斯科、圣科特、佩特尔布鲁穀(旧列宁格勒)布拉果别讯克斯、赤塔、伯力、海参威等各都市个展,他也访问世界许多国家,研究古典画家作品亦很有名,并常在旧苏联及各共和国许多展览会展出之名画家。

  • 马克•夏加尔

    2009-05-04 17:18:23

    1887出生于今日白俄罗斯西部的犹太文化古都维捷布斯克。

    1907赴圣彼得堡,在以巴克斯特为首的艺术家门下习画。

    1909回维捷布斯克省亲.邂逅了日后成为他妻子的蓓拉·罗森菲特。

    1910离开圣彼得堡赴巴黎谋求发展.与其他年轻艺术家切磋琢磨。

    1912与许多来自各国的艺术家共同居住于蜂巢.开始创作。

    1914在柏林举办过第一次个展后.返维捷布斯克省亲,因第一次大战爆发而被迫滞留俄罗斯。

    1915与蓓拉.罗森菲特结婚,她在日后成为夏加尔最主要的灵感泉源。

    1916女儿伊达诞生。

    1920离开维捷布斯克赴莫斯科,开始于犹太剧场工作。

    1922迁离苏联,本打算定居柏林但在一年后返回巴黎。

    1935访问位于维尔拿的意第绪语研究所。体验到华沙的反犹太主义气焰。

    1939获得了法国国籍,但不久便随着德军占领法国(1940)遭到剥夺。

    1941经由西班牙流亡美国,并在美国停留七年。

    1944蓓拉由于感染滤过性病毒猝逝。

    1948返回法国定居。最初居住于巴黎近郊,后来迁移至蔚蓝海岸。

    1952与华伦提娜.布罗德斯基再婚。

    1957受梅兹大教堂委托,首度开始制作彩绘玻璃。

    1985于文斯圣保罗寓所去世.享年九十七岁。

     

     

     

     

    马克·夏加尔(Marc Chagall)188777日出生于白俄罗斯古都维捷布斯克(Vitebsk)1991年苏联解体后,这里现在是白俄罗斯共和国的一个小镇。但夏加尔小时候,这里曾是个拥有约六万人口的繁华地方都市,半数以上的居民和夏加尔的家庭一样,均属犹太裔。他家里有八个妹妹和一个弟弟,父亲每大早上六点准时起床,在出门从事搬运盐渍鲢鱼的工作之前,总不忘先到犹太教会祈祷,夏加尔的少年时期,就是在如此一个温暖虔诚的家庭里度过的。虽然他日后的创作生涯大都在法国,但在他的作品里,都浓厚地反映出少年时代虽贫困但不失和乐的俄国生活。家庭生活的回忆,或是他常以虽然悲伤但也洋溢着喜气的小镇形容的维捷布斯克风情,都是他作品里不断出现的元素。

    虽然家中所信仰的犹太教禁止绘制偶像,但夏加尔在学校里看到同学们临摹杂志插画,也开始对绘画产生兴趣。后来双亲也为夏加尔的强烈意愿所说服,他因而从1906年起在当地画家伊费达·培恩的画室学画。为了赚钱,当时只有十九岁的夏加尔也从事照片修饰工作。不过两个月后,他就迁至比维捷布斯克更有机会拓展创作生涯的圣彼得堡。在那里,他除了在许多画家门下习画之外,也画广告以筹措生活费用。由于当时没有居住许可证的犹太人,不能在这个城市定居,没有许可证的夏加尔为了躲避当局的取缔而疲于奔命。他也曾因缺乏许可证而遭到短期拘留,幸运的是,这是他遭逮捕的唯一一次。

    1910年为止,夏加尔都待在圣彼得堡,中间也曾数度回维捷布斯克省亲。1909年返乡时,邂逅了六年后成为他妻子的蓓拉·罗森菲特(Bella Rosenfeld)。两人间的爱情,日后成为他许多创作的泉源。

    夏加尔也曾在巴克斯特(Leon Bakst)门下习画,巴克斯特在舞台设计方面的成就至今依然脍炙人口,为佳吉列夫(Sergei Diaghilev)的俄罗斯芭蕾舞团所设计的作品尤其有名。巴克斯特曾游历各国,1909年以后选择在法国发展其艺术生涯。受到他的启发,夏加尔的心中也开始对全世界的艺术中心——巴黎燃起一股热情。到了1910年,他终于有机会一偿夙愿,在犹太人麦辛·维那维尔的资助下,夏加尔搭了四天的火车,摇摇晃晃地到了巴黎。这位被夏加尔称为另一位父亲的人物,是个富裕的杂志编辑,不但出资购买夏加尔的画作,还经常提供生活费给他。

    虽然一开始难免想家,但受到巴黎艺术风气的刺激,夏加尔很快就开始适应当地的生活。当时的巴黎聚集了许多类似他这般来自欧洲各地的年轻艺术家,他也与其中几位成了挚友。当时有一栋被称为蜂巢La Ruche)的艺术家群里公寓,里头住着许多离乡背井的艺术家,夏加尔也在1912年迁移至此定居。从这时期开始,他的作品逐渐获得了曝光的机会,夏加尔甚至得以在19146月与柏林的史社姆画廊(Der Sturm)举行创作生涯中的第一场个展。这家画廊当时是前卫艺术的发源地之一,他的个展获得了相当高的评价。为个展前往柏林的夏加尔顺道回故乡维杰布斯克省亲,但这年8月,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夏加尔只好六在俄罗斯,但也让他有幸和蓓啦重燃爱火。虽然出身豪门的蓓拉双亲并不赞成两人的交往,两人还是排除万难于1515年结婚。翌年女儿伊达诞生,两人过着幸福的婚姻生活。

    虽然夏加尔也应召入伍,但并位被派往前线。1917年俄国革命成功,让本来对政治并不关心的夏加尔也卷入政治漩涡中,他被刚成立的苏联政府指派为家乡维杰布斯克的艺术人民委员,负责创办美术学校及筹划美术展等事物。1919年,马勒维奇(Kasimir Malevich)也加入了这家美术学院的教学阵容,由于与夏加尔的美术观有极大的出入,两人的矛盾也因此产生。夏加尔因此决意离开维杰布斯克,与1920年搬到莫斯科,除了为刚刚成立的犹太人剧场设计舞台之外,也在近郊的两家战争孤儿院教授院童画画。但由于对充斥这革命色彩的俄罗斯日益反感,夏加尔在1922年又搬到了柏林。

    1923年,他受画商佛拉(Ambroise Vollard)的邀请,离开德国,回到巴黎,为书籍绘制插画。第一件接受委托的作品,是为俄罗斯古典文学作品一果戈里的《死魂灵》绘制插画,解下来又负责绘制封丹(La Fountaine)的《寓言诗》,以及《圣经》的插画。这三部作品直到佛拉过世都未曾出版,《死灵魂》直到1948年方才面世,而《寓言诗》与《圣经》也分别在1952年与1956年才得以出版。

    另外,为了制作圣经的插画,夏加尔与1931年亲至前往巴勒斯坦。这趟旅行让他有机会对自己的犹太人身份产生深刻的自觉。1935年,他到立陶宛的首都维尔拿,访问了意第绪语研究所。当时维尔拿为波兰领土,在这趟旅程中,他也短暂停留波兰首都华沙,参观犹太社区,感受到波兰国内日益高涨的反犹太气氛。这些体验,后来成为他的杰作《白色钉刑》的灵感来源。

    1940年,德军占领了巴黎,通过反犹太法令,夏加尔前一年才取得的法国国籍也因此被剥夺。他为了安全迁至法国南部,1941年,经过了一场与一千四百名犹太人同挤在一条小船上的危险航程,他经由西班牙转至美国,与623日抵达纽约。当时他在美术界已经颇富盛名,同年11月便得以在纽约的皮耶、马蒂斯画廊(亨利·马蒂斯[Henri Matisse]之子,当时是十分有影响力的画商)举行个展。1942年,他受俄罗斯出身的编舞家马辛(Lenide Massine)委托,为美围芭蕾舞剧场设计舞台与服装,在新天地也开始获得成功。但是,私生活中的悲剧,却降下了一层阴影,1944年,他的爱妻蓓拉因感染滤过性病毒而猝逝。

    受到如此严重的打击,夏加尔在短期内甚至无法提笔作画。后来将它救出绝望深渊的,时为不喑英语的他担任翻译的英国女子维琴尼亚·哈格德(Virginia Haggard)。坠入爱河的两人,于1946年生下了儿子大卫。

    同一年,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与芝加哥艺术中心都举办了夏加尔回顾展,为他奠定了夏加尔不克动摇的地位,不过即使获得成功,他还是无法适应美国的生活,因此又于1949年迁居至蔚蓝海岸。中间旅居过圣菖岬费哈(Saint-Jean-Cap-Vence),并在此度过余生。

    1952年,虽然维琴尼亚琵琶别抱,但夏加尔也找到了新的伴侣。这一年,他与女儿的朋友华伦提娜(Valentina Brodsky),呢称娃娃”(Vava)结婚。这次婚姻也如同昔日与蓓拉般幸福美满,私生活十分安定,使得他晚年的创作活动也获得了丰硕的成果。在这三十多年中,他的创作活动始终十分活跃,除了以前的绘画、版画、舞台设计之外,也留下的了新形式的杰作,例如日后被誉为他晚年杰作的数件彩绘玻璃,甚至还制作了一些陶瓷。

    在众多奖项与名声的围绕下,夏加尔于1985328日,在文斯圣保罗自宅中去世,享年九十七岁。夏加尔的辞世,不仅让世人失去了一位20世纪的伟大艺术家,同时也让大家失去了与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的巴黎一也就是推翻传统艺术概念时代的画家与雕刻家们有直接联系的最后一位大师。

     

       《生日》,夏加尔作,1915,81*100CM,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藏 
              
    这幅夏加尔与蓓拉的肖像画,是在两人结婚前不久画的,画中洋溢着彷佛梦中景象的愉悦气氛。为了表达对蓓拉的爱意,夏加尔画了许多这类主题的作品。另外,他的画中经常出现蓓拉漂浮的形姿,但在这幅作品里,两人却是一同漂浮在空中。蓓拉手上捧着花束,而夏加尔正以现实中无法完成的姿

    态扭曲着脖子,准备献上一吻。   在叙述两人之间回忆的散文集《漂浮于空中的蓓拉——与夏加尔的邂逅》里,蓓拉曾提到,每逢夏加尔的生日,她会以花朵或各种五彩缤纷的东西装饰两人的房间。蓓拉在书中也提到在她装饰房间的时候,夏加尔会叫她保持固定姿势,以便为她画像。蓓拉叙述道:只见你迅即提起画笔,挤出颜料……红、蓝、白,你便如此以色彩的风暴掳获了我的心。我们俩合而为一,在装饰得十分漂亮的房里朝着窗边飘去,彷佛随时就要飘出窗外……

    完全涂成红色的地板,为画面增添清爽的气氛,也烘托出美丽花束前含情脉脉的两人间所洋溢的温柔。

     

     

     

    《杂耍演员》,夏加尔作,1943,110*79CM,芝加哥艺术中心藏   
             
    夏加尔从1941年到1948年之间旅居美国,这幅画充分呈现出他当时的风格。在这段时间里,夏加尔虽然画过几幅直接触及战争的画,但也画过一些如这幅作品般,以较神秘的方式表现人类本原的作品。

    在这幅画里,夏加尔并不以具体的方式呈现现实,而是以他独特的象征主义手法,描绘出人类生命的本质。马戏团是夏加尔的画里经常出现的主题,只因为他在乌戏团那多面、复杂、悲喜交融的魅力中,看到了人生的隐喻。

    在这幅画的中央,可以看到一个长着翅膀与鸟头的人物,他同时具备了男女以及动物的特征,以超自然的形貌呈现出人类的多样性。由于画中各种元素丰富而多样,很难清楚断定其确切含义,不过,它却诚实地让观者感受到历经逃难、克服了逆境的夏加尔,亟欲将超越时空生命之美呈现出来的热情。

     

  • 亨利·马蒂斯

    2009-05-04 16:58:59

    1869 1231日,亨利·马蒂斯出生于法国北部的勒卡托。

    1888 通过法律资格考试。回到圣康坦担任公证人事务所见习书记员。

    1891 前往巴黎,进入朱利安美术学校。

    1893 进入居斯塔夫·莫罗的绘画教室。结识乔治·鲁奥。

    1894 与情人卡洛琳·乔布罗的女儿马格丽特·埃米利安出生。

    1898 同艾梅莉·帕雷尔结婚,蜜月旅行前往伦敦,在英国国家美术馆观看透纳的作品。

    1899 长子让·基瑞德出生。

    1900 这段时期家庭财政困难。6月,次子皮耶出生。他的妻子开设帽子店。

    1905 《奢华、宁静与愉悦》在独立沙龙展出。在秋季沙龙展出作品,被称为野兽。结识雷翁·史汀和格特鲁德·史汀兄妹。

    1909 希丘金委托创作《舞蹈》和《音乐》两件作品。迁到伊西穆林诺的新住宅兼工作窒。

    1912 年初,在摩洛哥度过两个半月年底再访摩洛哥。

    1913 接受史特拉汶斯基和迪阿基列夫的委托,为《夜莺》设计舞台布景和服装。这台芭蕾舞1920年首次在伦敦公演。

    1922 根据季节不同,分别在尼斯和巴黎居住。创作宫女组画。

    1930 接受巴恩斯财团壁画订件。在塔希提度过三个月。

    1941 因肠癌接受大手术。

    1948 开始装饰汶斯的多明我女修道院玫瑰经礼拜堂。

    1954 113日去世.享年84岁。

    亨利·马蒂斯(Hcnri Matisse)18691231口出生于法国东北部的一个小城市勒卡托(LeCateau—Cambresis)。他出生后不久,父亲埃米尔·马蒂斯(Emile Matisse)便带着全家搬到附近的一个叫伯汉(Bohain)的村子。他的父母在那里开了一家食品杂货店,出售谷物的同时还经营涂料。他的母亲安娜·基瑞德(Anna Gerard)颇具艺术素养,一边协助经营商店,一边还在陶瓷器上作画或者制作帽子。l872年,她生下了次子埃米尔奥古斯特。

    马蒂斯在邻近的城市圣康坦(saint-Quentin)读书,后来,父亲为了让儿子走上法学家的路,1887年迁到巴黎。l888年,获得法学资格的马蒂斯回到圣康坦,在公证人事务所担任见习书记员,对他而言,工作并没有多大价值。不仅如此,还令他厌倦和烦躁。马蒂斯后来谈到自己当时的状况说,为了不被注意,每天抄写17世纪法国诗人勒·冯特努的《寓言诗》打发日子。为了解闷,马蒂斯开始在圣康坦市立艺术学校的素描班上课。受雇的工作和他新近萌发的对美术的热情发生了矛盾,正当马蒂斯感到难以忍受的时候,他患了盲肠炎而且久治不愈。其间,母亲送给他一个改变他的人生的东西,一盒颜料。马蒂斯后来说我开始创作时,感到自己的人生就在那里。……对我而言,绘画具有很大的魅力,这就是所谓的天堂。我极其自由、轻松、宁静

    体会到喜悦的马蒂斯,请求父亲允许他放弃法律,回到巴黎研习绘画。父亲不情愿地同意了,并给了他很少的费用。189110月,来到巴黎的马蒂斯进入了朱利安学院(AcadEmic Julin)  跟随当时的代表性画家之一阿道夫·布格霍(Adolphe william Bouguereau)。但这并没有为他带来幸福的缘分,翌年他退学了。同年,他虽然没有考上国立美术学校(Ecole des Beaux—Arts),但从1893年夏天开始,他特别获准在国立美术学校居斯塔夫·莫罗(Gustavc Moreau)的教室里学习。莫罗是位热心而有耐心的老师,他培养了很多年轻学生。马蒂斯在他的教室里结识了乔治·卢奥(Georges Rouault)、查列·卡莫安(Charles Camoin)、恩利·查列·曼更(Henricharles Manguin)等画家。莫罗鼓励马蒂斯在卢浮宫美术馆临摹巨匠的作品,要他不管是户外或室内,不管是家庭情景或是风景,只要引起他兴趣的东西,都描绘下来。对于莫罗而言,画家最重要的意义便是表现自己。年轻的马蒂斯对这看法产生了共鸣。

    在几年的时间里,从像《斯基达姆酒瓶》一样塞尚(Paul cezanne)风格的静物画,到构思得益于莫奈(Claude Monet)作品的《海边,贝尔伊尔岛》等海景莫奈11年前描绘的风景,马蒂斯尝试了各种风格和主题。最初,马蒂斯的笔触比较粗,色调也比较暗淡,但他对色彩的迷恋逐渐表现在作品中。马蒂斯后来体会到,色彩不只是描绘的手段,它具有驱动感情的力量,并且必须这样来使用它。艺术家生涯与野兽们的邂逅1894年,马蒂斯的情人卡洛琳·乔布罗生下了女儿马格丽特·埃米利安。数年后马蒂斯与乔布罗分手,但他与女儿一直保持着联系,她后来出现在马蒂斯的几幅作品中。1898年,马蒂斯与艾梅莉·帕雷尔(Amclie Parayre)结婚,俩人在新婚旅行中造访了伦敦,因为朋友毕沙罗(Camill Pissarro)的建议,马蒂斯特地到英国国家美术馆观赏透纳(Joscph Mallord williamTurner)的作品。马蒂斯夫妇离开伦敦后,顺路到阳光和色彩绚烂的科西嘉岛(Corsica),然后回到巴黎。他以科西嘉岛为题材的画作,比以前的作品更加温暖而色彩浓厚,但笔触仍然比较粗,风格几乎是散漫放纵。1899年,他们的长子让·基瑞德(Jean Gerard)出生,翌年,次子皮耶(Pierre)也出生了。为了维持家计,作为临时作,马蒂斯描绘舞台布景,艾梅莉则开了一家帽子店。1904年夏天,马蒂斯夫妇受到他们的画家朋友保罗·希涅克(Paul signac)的邀请到圣特罗佩(Saint—Tropez)度假。当时,与希涅克同为修拉(Georges Seurat)后继者的新印象派(Neo—Impressionism)画家亨利一埃得蒙·克洛斯(Henri—Edmond Cross)也在附近逗留。总是对新的创意满怀兴趣的马蒂斯看到他们是如何将色彩分割为小点,对于他们迷恋于点描主义(Pointllism)的缘由也有了理解。创作于1904年的作品《奢华、宁静与愉悦》便是马蒂斯对于这种新技法的热衷达到顶点时的作品。这件作品在1905年的独立沙龙上展出。

    此时的马蒂斯与莫里斯·乌拉曼克(Maurice Vlaminck)、安德烈·德兰(Andre Derain)交往甚密,并且受到他们的影响,回到了自由画法上。l905年夏天,马蒂斯和家人、朋友德兰一起在法  国南部临近地中海的山城科列乌尔(Collioure)度过。他在科列乌尔创作的作品与点描主义实验断然决裂,宣告了向新的未知领域迈进的开始。新印象主义规整而有节制的特征从他的作品中完全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原始的色彩原色出现,马蒂斯以粗重的笔触表现反差强烈的对比性色调。尽管结果让他感到满意,但多数的艺评家却十分严厉。马蒂斯与l892年以来结识的阿贝尔·马尔奎(Albert Marquet)、乌拉曼克、德兰一起,在1905年的秋季沙龙上展出了这些作品。他们展出的绘画被烙上无法形容的错乱的烙印,作者则被视为野兽。而这些画家却以一种自豪接受了这个名称。

    但并不是所有人都贬低马蒂斯的画作。雷翁·史汀(Leo stein)和他著名的作家妹妹格特鲁德·史汀便购买了招致人们激愤的马蒂斯作品《戴帽子的女人》(1905),希涅克则购买了马蒂斯的《奢华、宁静和愉悦》。这个展览成为马蒂斯与史汀一家建立起毕生友谊的开端,他们为马蒂斯开创了一个全新的世界。他们介绍给马蒂斯几位后来成为他资助者的朋友,其中有博学的评论家、画商、拥有财富和教养的俄国人塞尔盖·希丘金(sergei shchukin)。马蒂斯的运气也终于好转,1909年,他搬到巴黎郊外伊西一勒一穆林诺(Lssy—les—Moulineaux)的一幢大房子。他开始到北非、西班牙、德国旅行,在希丘金的好意安排下还访问了俄国。

    同年,希丘金委托马蒂斯为自己在莫斯科宫殿一样的宅邸里创作了两幅巨大的壁画《舞蹈》和《音乐》。《舞蹈》中,充满了人体,而且几乎要冲出画面。马蒂斯已经达到了形态和色彩的完美和谐。他后来这样写道凭借着立意和手法的简单化,可以得到平静……《舞蹈》的巨大画面中只有三种颜色天空是蓝色,人体是红色,山丘是绿色。色彩的协调产生独特的光彩。因为他的作品而深受感动的作曲家史特拉汶斯基(stravinsky),和卢赛芭蕾舞团(BalletsRusses de Monte Carlo,俄国的芭蕾舞团)主持者塞尔盖·迪阿基列夫(Diaghilev)俩人,委托马蒂斯为芭蕾舞《夜莺》设计舞台和服装。马蒂斯认为芭蕾舞是活动的色彩,依据这个观点设计的《夜莺》,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1920年首次公演。

    第一次世界大战影响了马蒂斯的旅行、创作   和安全。由于年龄的关系,他没有从军,但他一直担心着朋友和家人的安全。对于自己在后方毫不相干的情况感到不安的马蒂斯,向朋友、公共事业部长马塞尔·桑巴询问,他要如何才能为战争作出最大贡献。桑巴只是回答说,继续创作出名作。但马蒂斯并没有继续走在同一道路上,他开创了新的实验性领域,在版画和雕刻上花更多的时间。

    当时已经四十多岁的马蒂斯,在伊西穆林诺的自宅和蔚蓝海岸的尼斯度过每年的时光,而冬天他大都是在尼斯度过的。在尼斯,他可以专心工作,将注意力集中在模特儿、室内外景物。他很少跟妻子见面,只是在偶尔去巴黎时见面或者夏天在伊西勒林诺相见。艺术成为占据他内心的惟一内容。此时马蒂斯已经十分著名,并取得了成功。他在遥远的伦敦、纽约、哥本哈根等国外大城市举办个展。他的儿子皮耶1927年在纽约的瓦伦丁·丢登辛画廊举办了他的回顾展,1931年又在纽约现代美术馆举行更大规模的回顾展。虽然年龄渐增,但马蒂斯的活动不仅没有减弱,反而向人们展示出他更精彩的艺术。同年,马蒂斯为法国诗人马拉梅(stephaneMallarme)的诗集绘制插图,并且常为卢赛芭蕾舞团设计服装。1930年,马蒂斯到美国旅行,之后在塔希提度过了将近三个月时间。

    1930年秋天,马蒂斯接到了美国富豪巴巴斯(Barrles)的订件,为费城附近的巴恩斯基金会美术馆装饰墙面。马蒂斯再次将主题选定为20年前获得巨大成功的舞蹈。他将这件作品发展为六个人的人物素描,将它有节奏地配置在相连的巨大拱顶部。他在风格上发挥了令人惊叹的本领。首先他准备了巨大的有色画纸,并将色纸剪成一些形状。而后用图钉将剪好的色纸钉在画布上,并移动其位置,直到得到形态和谐、奇妙的跳动感。今天名为《舞蹈I》的作品当时已经完成,但由于发现尺寸错误不得不重新制作。但他反而利用这个考验,重新审视当初的想法。《舞蹈I》现在挂在巴黎市立现代美术馆,重新制作的《舞蹈》按照他的初衷收藏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州梅利昂的巴恩斯财团总部。

    1939年法国向德国宣战。马蒂斯虽然取得巴西的签证,但在最后关头他决定留在法国。马蒂斯在给纽约的儿子皮耶的信中说:如果出国,我的心情大概会像逃兵一样。如果具有价值的人都离开了,法国还留下什么呢?”在以后的数年间,马蒂斯生活陷入极度混乱。1940年,马蒂斯正式与妻子艾梅莉离婚。翌年,他罹患肠癌病倒了,经过两次大手术保住了性命。往后的日子,一天中大部分的时间他都无法离开床榻。从1942年到隔年,护理马蒂斯的护士中有一名叫莫妮库·布乔瓦(Monique Bourgeois)的美丽年轻女子常充当马蒂斯的模特儿。几年后,她给马蒂斯带来一项工作,当马蒂斯知道她身患肺病,而且已经成为修女,不得不接受了。她的请求便是要马蒂斯帮助装饰建在距离尼斯22公里的汶斯(Vence)多明我女修道院玫瑰经礼拜堂。逃出死神之手的马蒂斯认为这项委托是向神还礼的好机会。

    而后,马蒂斯以他往常的热情和细心投人工作。从彩色玻璃到饰有雕刻的大门、大理石床、圣歌队席位及烛台、祭司的礼服,马蒂斯设计了礼拜堂的一切。他的老朋友毕加索讽刺马蒂斯这种献身的精神说 查看(61) 评论(0) 收藏 推荐

  • 亨利•卢梭

    2009-04-30 16:43:46

    亨利·卢梭在近代美术史上占有特别重要的位置。创完全自学掌握绘画方法的所谓朴素派画家。在朴素派车家中他最为著名,他的作品博得了当时最前卫画家们的赞赏。后来的立体主义者、表现主义者以及超现实主义的画家们都对对害了敬意。19世纪70年代卢权利凭借兴趣拿起画笔之时,大概没有斯待获得这样的评价。
           
    长年以来,他一直在巴黎的生活费关默默无闻地工作。但每天工作时,卢梭的头脑中仍然幻想着流浪的吉普赛人,耍蛇者以及猛兽随心所欲徜徉的想象境地。在退休前退职的卢梭犹如抓住了良机一样,将这样生动的印象表现在一系列精美的画面中。这些作品虽然没有将大半生处于贫穷之中的画家拯救出来,但卢梭由此而受到了艺术家和后世美术爱好者的敬慕。

    1884 出生于法国西北部拉瓦尔镇。
    1855
    父亲宣告破产,一家人陷入贫困生活。
    1864
    因偷窃支票与零钱.入狱服刑一个月。
    1868
    免服兵役.找到职员工作。
    1869
    与家具商人之女克蕾曼思·波瓦塔结婚。
    1871
    进入巴黎市税务局.成为关税征收员。
    1886
    第一次公开发表画作,有四件作品参加独立沙龙。
    1889
    参观巴黎万国博览会,获得创作灵感。
    1893
    为了专心画画.提前辞职,以表演杂耍、作音乐家教维持生计。认识阿弗列·夏里。
    1899
    与约瑟芬.努里再婚,妻子在结婚四年后的1 93年去世。
    1904
    由于欠钱未还,被画材商人提出上诉。
    1905
    参展秋季沙龙,与马蒂斯、塞尚、布拉克的作品一同展出。
    1907
    卷入法兰西银行欺诈案被捕,最后判处缓刑。
    1910
    脚割伤,不小心化脓,在医院被误诊为酒精中毒。94日去世,葬于公墓。
    1911
    友人们集资.为其竖立墓碑。
    1947
    遗骨迁回出生地拉瓦尔的墓园。

           亨利·卢梭(Henri Rousseau)1844521日出生于法国西北部一个叫拉瓦尔(Laval)的乡下小镇。当时,卢梭一家人住在建于中世纪末期的拉瓦尔要塞中的不希列斯之门”(Beucheresse Gate)的古塔,他的父亲朱力安.卢梭(Julien Rousseau)在古塔一楼经营五金行,母亲则是拿破仑步兵部队将领的孙女,他有两位姊姊,但没有留下任何记载。
          
    卢梭曾经透露过,家人并不赞同他往艺术方面发展,如果这种情况属实,其中必有不得已的苦衷。50年代后期,父亲朱力安生意失败导致破产,一家人不得不迁出古塔,从此无奈地过着贫困的生活。另一方面,卢梭在学校的表现也不好,只对诗歌和音乐有兴趣,而大学入学资格考试义不幸名落孙山。
            
    被免除兵役的卢梭,找了份法律事务所职员的低薪工作。未料,卢梭偷了总数不到二十五法郎的支票和零钱,因此被捕,这意外事件让他丢了这份打杂的差事。当时卢梭心想:只要穿着军服出庭,法官一定会从宽处理,又可赶快志愿加入步兵队。不料,事实上一点也不管用,他被判处一个月监禁,在普雷·匹炯(Pre Pigeon)监狱服刑后,随即进入步兵联队。
           
    晚年的卢梭曾夸大其词地描述过这时期的军旅生活,例如参加赴墨西哥营救麦克西米里安大帝(Joseph Ferdinand Maximilian)之战、普法战争期间在多鲁防卫战建立了功绩等等。但事实上,他的真实经历却远比他所说的故事要单调多了,在军队服役期间,卢梭只是第五十二联队的竖笛手,而且从来不曾被晋升。
           
    退役后,卢梭又重新应征职员,这回是在执行官事务所。之后,卢梭开始和家具商人的女儿克蕾曼思·波瓦塔(Clemence Boitard)交往,两人在1869年结婚。婚后夫妻相处和睦,但在育养孩子的过程中却屡遭不幸,克蕾曼思共生了七个小孩,天折了五个,另一个十八岁时死广,长大成人的只有名为朱丽亚的女儿。   
            1871
    年,卢梭通过克蕾曼思表哥的介绍,进入巴黎市的税务局工作。这个工作一直持续到1893年,因此美术界为他取了税务官卢梭的绰号。事实上,这与他在军队的经历一样,有些被夸张了一其实卢梭并不是,而是一位低职的关税征收员,主要的工作是收取运送至巴黎市内的盐、酒、牛奶等物品的税金。因为这项工作,他在巴黎市税务局度过了大部分时间,税务局位于巴黎郊外的塞纳河畔,这荫绿的景致后来成为卢梭画中的一大特色。
           
    由于工作并不繁重,卢梭开始发展绘画的兴趣。他进步得很慢,真正开始创作是在19世纪80年代初期。他虽然不曾接受过正规的美术训练,但他求教于许多职业画家,其中,住在卢梭家附近,在学术上颇具声望的菲力克斯·克雷曼(Felix Clement,不仅鼓励卢梭作画,更可能是将卢梭介绍给以异国画风而闻名的让-莱昂·热罗姆(J-L·Gerome)等画家的人借由这些画家,卢梭拿到临摹许可证,得以进入卢浮宫临摹名画。另外,他也从画家友人处得到许多关于沙龙(官方展览)与展览组织的实用建议,并开始思考公开发表自己的作品。
            
    关于卢梭首次参展有很多不同的说法:卢梭本人曾说1885年他有两幅作品入选官方沙龙,但被愤怒的观众割坏画作,不得已退出展览,但这种说法没有任何可资佐证的记录。比较可信的第一次参展时间,应该是1886年的独立沙龙画展(Salon des Artistes Independants),他在该画展展出了《嘉年华之夜》等四件作品。
           
    卢梭投入绘画创作伊始,就遇上了独立沙龙的鼎盛时期,可说是相当幸运了!因为法国画家要参加最重要的沙龙展出,必须通过审查委员会的评选,而像卢梭这样怪异的作品是不可能入选的。另一方面,独立沙龙并不需要审查,只要付费,任何人都可以参展。这个展览聚集了当时最前卫的画家,如修拉(Seurat)、高更(Gauguin)、塞尚(Cezanne)等。卢梭也是定期参展的成员之一,从1886年到1910年间,除了两届之外,他每年都有作品参展。借由这些机缘,卢梭的画开始在美术界崭露头角,虽然相关的艺评褒贬不一,某些评论甚至揶揄他是闭着双眼用脚画画,但卢梭却开始思考把绘画当作职业,而不再只是单纯的兴趣。
            80
    年代末,卢梭的绘画题材更加丰富,也许是为了要忘却爱妻因肺结核去世的伤痛,转而全心投注在绘画上。卢梭生来就容易受外界的影响,1889年在巴黎举行的万国博览会正是重要的影响之一。除了新建的埃菲尔铁塔,还举办了许许多多展示世界各地文化的展览,不但让他大开眼界,更从中得到丛林风景与墨西哥风情画的灵感。此外,卢梭完成了一部描写庆典的喜剧《1889年万国博览会见闻录》,却始终找不到愿意让演出的剧场。
            1893
    年,为了更专心致力于绘画,卢梭等不到退休的年纪,便辞去了税务员的工作。而养老金非常少,三个月不到一千法郎,只好靠担任音乐家教或表演杂耍来弥补不足。同时,卢梭在镇卜的成人教育中心义务教授素描,由此可以接到几张肖像画订单。他还胸怀野心地开办了语法措辞音乐绘画等课程的私人学校”(这些充其量只是在他小小工作室中开设的家教班)
           
    卢梭与充满才气的年轻诗人、剧作家阿佛列·夏里的友谊,着实让他的绘画更上一层楼。两人大约在1893年相识,夏里对这位年长画家的作品相当赞赏,他们两人都出生在拉瓦尔,夏里的父亲与卢梭是同窗同学。翌年,夏里请卢梭为自己画肖像,并为杂志《利马杰》(L’Ymagier)画插图。他也介绍了如史特林伯格(August strindberg)、阿波里内尔(GuillaumeApollinaire)、马拉梅(Stephane Mallarme)等前卫作家与卢梭认识。为了回报这位好友的情谊,l897年夏里被轰出住处时,卢梭好心地收留他过夜。
    艺评家们逐渐认真看待卢梭的绘画,例如路易·罗瓦(Louis Roy)《法兰西信使》(Mercure de France)杂志发表颇具好评的评论:卢梭的灵感完全来自自身,在这时代显得异常珍贵,他拥有非常独特的个人风格。”1905年的秋季沙龙,卢梭的作品受到和马蒂斯(Matisse)、塞尚、布拉克(Georges Brague)相同的礼遇,深受各界瞩目。
           
    沉醉在高涨的名声中,卢梭开始在家里定期举办公开的艺术聚会,与当地的商人、邻近的居民或与走在时代尖端的人物们维系着亲密的交流。在聚会上,卢梭表演小提琴,同时有业余音乐家的演奏、吟诗等,只要想表演,便可自由尽兴地演出。
           
    之后,其他艺术家也仿效卢梭举办同样的聚会,其中最著名的是1908年在毕加索工作室特地为卢梭举办的飨宴:在缎带与中国灯笼的华丽装饰下,卢梭坐上临时宝座,接受诗人与画家们的赞颂祝辞。当然也有人认为这个聚会是在戏弄卢梭一个性纯朴的卢梭特别容易上这种当一但他在年轻人中间备受欢迎与赞赏则是不可否认的。
            
    事实上,赞美并没有为他带来物质生活上的改善。卢梭虽然卖了不少画作,但价格很低廉,生活上长期饱受贫困之苦。1904年,因为借钱未还而被画材商人弗瓦内(P·Foinet)起诉,三年后又因卷入法兰西银行欺诈案被捕。卢梭被友人索法杰欺骗,在银行以假名字开户,再领走索法杰汇来的一笔赃款。幸运的是卢梭因为从头到尾都无恶意,最后获判缓刑。审判中,律师还举证他所创作的丛林风景画,强调被告的纯朴个性。
           
    卢梭的人生旅程,最后竟是以充满戏剧性的方式结束。19108月,他不小心割伤了脚,没有在意而放任伤口化脓,最后失去了意识被送进医院,却又被误诊为酒精中毒。94日,卢梭咽下最后一口气,死后葬在公墓。翌年,朋友们募集了些钱为他立了墓碑。1947年,卢梭的遗骨被移葬他的出生地拉瓦尔。

     

  • 雅克•路易•大卫

    2009-04-30 16:06:57

     大卫的一生正处于法国历史上最动荡的时期。法国大革命中民众的热情和激进、拿破仑的兴衰、国民公会投票处决国王,这一切大卫都亲眼目睹,亲身经历。他成了记录这一疾风骤雨时代的伟大画家。
    由于他晚年支持拿破仑政权,而不得不流亡国外,在异乡结束了他曾经荣耀的一生。
    大卫的艺术与他的政治理念是同步的。他给停滞的古典主义绘画注入了新的生命力,成为了新古典主义艺术潮流的伟大旗手。

    1748  出生于巴黎。父亲是贩铁商人,母亲出自建筑世家。
    1774  经历三次落选,始以《安提欧寇斯与史特拉托尼凯》一画夺得罗马奖。
    1775  领取奖金后前往罗马。
    1780  回到巴黎,开始绘制《史塔尼斯拉夫波多基伯爵像》等早期杰作。
    1782  与建筑商之女夏洛特结婚。
    1783  参展沙龙作品《哀悼赫克特的安朵玛凯》获得成功,成为皇家美术院院士。
    1785  参展沙龙作品《荷拉斯兄弟的宣誓》为他带来莫大名声。
    1789  巴黎民众袭击巴士底监狱,爆发法国大革命。
    1792  当选国民公会议员,与激进派人士罗伯斯匹尔和马拉等人交往甚密。
    1794  与妻子离婚。被捕入狱。
    1797  目睹拿破仑凯旋巴黎,倾心其主张。
    1816  法国王室复辟,开始流亡布鲁塞尔。
    1824  被马车撞倒,此后健康逐渐恶化。

    1825  因脑中风,于12月29日去世。无法获准返回法国安葬,遗体葬于布鲁塞尔的圣古丢尔教堂。

            雅克·路易·大卫(Jacques Louis David)1748年8月30日生于巴黎,他的家境富裕,父亲是贩卖铁料商人,母亲一家则从事建筑业。但由于父亲于1757年与人决斗致死,安定的环境也因此开始动摇,这件事成为他一生中诸多暴力事件的开端。
            大卫从小是由两位舅舅雅克·布隆与皮耶。德梅荣养育长大,他们都是建筑师,德梅荣尤为出名。他们送大卫进入多贺曼··波维学院就读,接受系统的古典教育,希望外甥能成为一名建筑师,但大卫早已下定决心要作一名画家,而且这个决心从来都没有动摇过。
            布隆最后拗不过外甥的决心,和远房亲戚法兰斯瓦·布歇(Francois Boucher,1703—1770年)商量。布歇曾是皇室画家,此时(约1765年)已因视力衰退而不收弟子,于是他向大卫推荐左杰夫-维恩(J0seph Vien,1716—1809年),并对大卫说:“维恩有时比较冷淡,你可以带作品来见我,我会将他的冷淡抹去,把温暖教给你。”
            这是非常犀利的建议。维恩当时算不上一代宗师,但也获得了相当的成功,他很注意最新的艺术动向,尤其热衷支持正在萌芽的新古典主义,新古典主义是从古希腊、罗马的美术作品中寻找灵感泉源。在维恩的指导下,大卫开始朝罗马奖努力。罗马奖在当时是极高的荣誉,得奖的年轻画家可以前往意大利留学,在艺术事业中算是相当重要的一个踏板。
            大卫全力以赴地朝这个目标准备,但前三次的挑战都失败了,第二次落选时甚至还难过得企图自杀,后来终于在1774年以《安提欧寇斯与史特拉托尼凯》夺奖。这幅画构图仍有缺陷,并可明显地看出维恩的影响;相对于古典、豪华的背景,人物仿佛像是浮贴其上,呈现出伤感的气息,但这种缺陷在后来的作品中再也不曾出现过。
            大卫在1775年出发前往罗马,此后五年都在罗马度过,堪称他艺术生涯中极为重要的时期。
            总是一身骑士装扮的大卫,向布歇道别时曾说:“我想,我不会受到古代风格的影响。”但他一到罗马,即对自己亲眼所见的一切倾心不已。古代遗址的绝伦之美与雄伟,不但令他大吃一惊,更令他深切感到不足而对自己的作品顿失信心。有时大卫好似躁郁症般地兴奋,想要将各种体验丝毫不漏地吸收、铭记在心。他突如其来的行径经常令身旁的人为他担心,一个朋友就曾写过这样的信给维恩:“我们认识的这个男子虽然坦率诚实,却很容易激动,得小心留意才好。”
            大卫并没把这些担心放在心上,他埋头临摹许多古代雕像,并同时研究文艺复兴时期如米开朗基罗(1475—1564年)、卡拉瓦乔(1573—1609年)、多明尼基诺(158l一1641年) 和拉斐尔(1483—1520年)等大师作品。此外,大卫也到处参观别墅、宫殿、图书馆等,并前往拿坡里旅行,还请著名的考古学者夸托罗梅尔。德·昆西为他解说主要遗迹。
            大卫在意大利停留期间,并未创作出受人瞩目的作品,1780年返回巴黎后才孕生出第一件杰作,并进入灵思泉涌的全盛期。如同《史塔尼斯拉夫·波多基伯爵像》(1781年)、《接受施舍的北立沙流士》(1781年)等画作,这时期大卫的作品风格充满庄重、威严的高贵气氛。这样的转变,与其说他获得了新的东西,不如说是他去除了早期浮夸的洛可可风格。
            因为这些撼动人心的作品,大卫得以崭露头角、吸引众人的目光。《接受施舍的北立沙流士》一作,连颇具影响力的艺评家暨思想家迪多洛也赞赏不已;《哀悼赫克特的安朵玛凯》  一画,则在1783年的官方沙龙展大获好评,大卫并因此获选为皇家美术院院士。
            同时,接踵而至的成功也为他觅得理想的人生伴侣。承揽宫廷建筑的富商佩库尔,带了大笔嫁妆前来为女儿夏洛特提亲,大卫欣然同意,两人遂于1782年结婚。
            佩库尔对女婿的期望果然没有落空,大卫在1785年的沙龙展出《荷拉斯兄弟的宣誓》一作,为他带来了莫大的名声。这件作品可说是集新古典主义风格之大成,更重要的一点是它抓住了时代的脉动。当时法国国内对政治不满的情绪逐渐升温,这幅画作中严谨的伦理与忧国忧民的热情,最后成为“正义背叛”这般意识的象征。对某些人而言,这幅画甚至在视觉上能唤起暴乱的风潮。
            但是我们终究无法得知,大卫作画时到底心怀几分这样的念头,因为从无证据显示他在此时期曾有过强烈的政治企图。大卫注意到《荷拉斯兄弟的宣誓》对民众意识所带来的影响,因而也乐于持续创作同类型的绘画作品。直到法国大革命爆发前,他又完成了另两幅杰作,将人们对于共和制的狂热带至顶点。在《苏格拉底之死》与《搬运布鲁特斯之子的警吏》中,他更将“牺牲小我”与“对国家之义务”等切合时事的主题推到极致,当后者送到沙龙展时,也正是第一批烈士牺牲之际。
            1789年7月14日,在巴士底监狱爆发了法国大革命,大卫则顺应情势参与了行动,甚至有可能还参与了1789年6月的“网球场宣言”(le setment du Jeu de Paume),当时的国民议会举行表决,商议制订新的宪法。1792年大卫当选国民公会的巴黎代表,身为议员,他主要关心的是根除学院的贵族气息,设置更民主的艺术公社(C0mmune)。但大卫的活动并不仅止于艺术,因为他很快便与国民公会中最激进的两个人物一即“恐怖政治”中惹人争议的罗伯斯匹尔(R0tbespierre)与马拉(Marat)走得很近,两人在1794年时双双死于非命,成为自己所解放的暴力政治下的牺牲品,大卫也几乎步他们的后尘。1794年8月,大卫被捕入狱,有好几个月他的命运悬而未决,靠着妻子四处奔走陈情,终于获得释放。
            激烈革命的最后成为极大的压力,考验着大卫的婚姻:由于夏洛特支持保皇派,两人在1794年2月协议离婚。但最终夏洛特的爱情还是超越了政治信仰,大卫出狱后便与妻子重修旧好,两人于l796年破镜重圆。
    为了安定,大卫放弃了许多革命思想,他站在了温和的立场,排除煽动性的主题来进行创作,但1797年拿破仑凯旋巴黎,他便兴奋得把好不容易捡回一命的事忘得一干二净。没过多久大卫就再度陷入大革命时期的狂躁热情,倾倒于拿破仑的主张。
            在完成拿破仑肖像的草稿时,大卫曾向友人说道:“他的头颅真是太棒了!纯粹、伟大得就像是古代雕刻一样!他如果是生在古代,一定是被人奉祀祭拜的伟大人物。朋友们!拿破仑正是我的偶像!”  
            拿破仑并非真的对艺术作品有强烈兴趣,却不时鼓励大卫这种崇拜心理,其幕僚之一就曾针对这点说:“拿破仑才不管什么艺术,他恐怕也没有这方面的天分,但他总是装作很关心艺术……他是为了政治考虑才这么做的。”大卫依然被视为法国最伟大的画家,因此拿破仑为了让子孙们记得自己的光荣,选定大卫为其记录也就不足为奇了。
            但大卫的这份工作,并不是轻轻松松就能完成的,他无法如鱼得水,甚至因干预作画的意见而生气。从某方面来说,他的弟子格罗男爵比他更适合这份工作。即便如此,大卫仍接受委托制作了一系列重要的作品,因而留下了极其杰出的骑马像及纪念性作品一《拿破仑一世加冕礼》以及《颁赐军旗的君王》。
            不幸的是,大卫直到老死都对拿破仑忠心不二,在拿破仑政权快要垮台时,他还参与连属反对法国君主制的附加决议书。因此拿破仑在滑铁卢一役大败(1815年)后,大卫也不得不流亡国外,并曾在瑞士避居了一阵子,1816年始逃往比利时的布鲁塞尔。
            大卫生涯最后的十年都在流亡,虽然普鲁士王曾高薪邀请他担任柏林美术馆馆长,但也许是昔日雄心已消失殆尽,大卫婉辞了这份工作;此外有消息来源指出,只要他提出申请,法国当局即会给予特赦,但也被大卫拒绝了,由于自尊心太强,他几乎无法忍受任何让步。
            最后几年,大卫都在绘制肖像与神话作品,这些画作如今大多都未享有好评。1824年2月,大卫从剧院回家的路上被马车撞倒后,身体便逐渐衰弱,翌年则因脑中风而卧病在床,12月29日与世长辞。
            他的弟子格罗曾试图将其遗体送回法国安葬,却未获得许可,最后遗体安葬在布鲁塞尔的圣古丢尔教堂。

  • 奥狄隆·鲁东

    2009-04-30 15:55:32

    奥狄隆·鲁东的艺术游离了其生活的时代。从他称作“黑色”或者“阴影”作品的初期木炭素描中频繁出现的阴郁怪物,到晚年用粉笔描绘的以鲜花和神话为主题的华丽作品,鲁东似乎与同时代印象派对写实的兴趣无缘。事实上,迷惑于他那令人难以理解的晦暗画面的批评家们,并没有将鲁东的艺术与其他画家的业绩放在同等地位,而是同将想象力视为“各种能力女王”的象征派作家和诗人相比较进行论述。鲁东自己的异端者,并解释说,作品是自己精神发展的镜了。但另一方面,他努力强调说自己的创作源泉不单纯来自于想象力,而是基于对现实世界的敏锐观察,并说:“让可见事物的逻辑……为有可见事物服务。”通过对鲁东艺术的详细研究我们可以了解到,实际上,鲁东对当时艺术上的新方式反应敏捷,他与统治着世纪  期法国的伦理、精神、理性等诸多问题有很深的联系。

    1840  4月22日(本人记忆为20日)出生于波尔多一个富裕的中产阶级家庭。在家里拥有的佩尔鲁巴德庄园度过儿童时代。
    1851  回到波尔多父母身边,入学。苦于忧郁和不安。
    1860  在“波尔多艺术之友会”画展上展出最初的作品——两幅水彩画。
    1863  遇到版画家罗多尔夫·布雷斯丹。
    1867  在巴黎的沙龙上,铜版画首次入选。
    1873  在普法战争中从军,作为一名士兵而战斗。
    1874  成为贝尔特·德·雷萨克夫人沙龙的常客,结识反写实主义的前卫艺术家。父亲去世。
    1879  发表第一本石版画集《在梦中》,得到高度的赞许。
    1880  同出生于法国领地留尼法岛的法国女子加米由·法尔特结婚。
    1884  胡斯曼发表小说《颠倒》,决定了鲁东作品和象征派的关联。
    1886  长子让出生,但仅六个月便死去。
    1889  次子阿里出生。
    1899  同年轻的象征主义画家团体 “纳比派”一起在巴黎的丢兰-留埃尔画廊举办画展。
    1904  巴黎新设的秋季沙龙举办鲁东回顾展。
    1916  7月6日在巴黎去世,安葬于巴黎近郊的比埃瓦尔公墓。
    1922  收集了鲁东自传性文章的《我自己》出版。

            奥狄隆·鲁东(Odilon Redon)用一生来演绎艺术和人生不可分割的真理,他在自传《我自己》中写道:“我使艺术和自己一致。”这是他艺术风格独特与他人的本质所在:鲁东的艺术反映了鲁东本人的精神世界。
            鲁东出生于法国南方的一个富裕中产阶级家庭。父亲贝尔特兰·鲁东(约1798—1874年)出身于波尔多近郊。波尔多是法国西南部的港口城市,在当时,财富和名气仅次于巴黎。没落世家之子的年轻贝尔特兰梦想一攫千金但又一贫如洗,他远赴美国路易斯安娜州的新奥尔良,在使用奴隶的大农场经营中获得成功。同法国移民的女儿玛丽一奥迪尔·戈兰结婚。他们的长子菲力克斯·埃尔奈斯特出生于美国;次子贝尔特兰一让(取母亲的名字,也称奥狄隆)出生于一家人回到法国波尔多不久的1840年4月22日(本人说是20日)。后来,他们又生了三个孩子一两个儿子和一个女儿。奥狄隆同父亲的关系并不融洽,但使他步入幻想世界的也正是父亲。
            按照习惯,鲁东的母亲把刚刚出生不久的儿子托付给了农村的养父母。所谓农村,是鲁东父亲购买的出产葡萄酒的庄园佩尔鲁巴德,它位于波尔多西北六十公里梅多克地区的里斯特拉克附近。鲁东不久便离开了养父母,但他并没有回到波尔多,而是由管理庄园的年迈亲戚抚养,直到他十一岁,一直住在佩尔鲁巴德庄园。抚养他的老人非常亲切,但鲁东的玩耍伙伴只有葡萄园工人的孩子们。据研究人员推测,年幼的鲁东好像表现出了轻度癫痫的症状,他的父母也许是为了隐瞒在当时有伤体面的这一疾病,将儿子送到了乡下。不管原因如何,鲁东一直把在佩尔鲁巴德庄园的生活经历理解为痛苦的放逐。
            对鲁东而言,虽然佩尔鲁巴德庄园常常唤起他痛苦的回忆,但同时他又为庄园周围的风景深深迷恋。朝向吉伦特河口的法国西南部的这块土地,在法语中称之为“land”的荒原,是只有沙丘和松林的凄凉地区。19世纪,来到法国这个贫穷偏僻地区的人们,都被这里严酷但却带有超现实的美丽所震惊。
            鲁东十一岁的时候回到父母身边,到波尔多的学校上学。但他讨厌上课,烦恼于郁闷和不安,大部分业余时间靠读书、写文章或者画素描度过。但无论他发挥出什么样的才能,在有音乐天分的哥哥面前仍显得相形见拙。鲁东的父亲决定把他培养成建筑家,于是,从1857年起,鲁东开始学习建筑。1862年,鲁东参加了国立美术学院建筑专业的入学考试,但在口试中失败而没有被录取。
            最先教鲁东素描的是波尔多美术学院落的权威之一——斯塔尼斯拉斯·戈兰(1803-1886年)。当时,波尔多作为艺术中心十分繁荣。当地的“波尔多艺术之友会”经常举办年度画展,展出柯罗、库尔贝、德拉克洛瓦等当时具有代表性画家的作品。鲁东二十岁的时候,在这个“艺术之友会”以两幅水彩画初登画坛
            鲁东通过哥哥还加入了以当地报纸《波尔多》为舞台进行活动的波尔多自由知识分子团体。波尔多的文化生活与首都巴黎形成鲜明对照。在首都,第二帝政极尽隆盛,奥斯曼男爵正在推进城市建设;人们在新建的百货商店里慷慨地花钱,在股票交易所里拼命地投机;以库尔贝为领袖的写实主义成为前卫艺术的标志,主张艺术家必须忠实地表现生活。而以《波尔多》为中心的知识分子团体中弥漫着理想主义、反物质主义气氛。在政治方面,他们赞同废除奴隶制等进步的主张,在艺术领域反对定实主义,重视想象力。鲁东在波尔多的青年时代,遇到了两位老师,并受到强烈影响。这就是植物学家阿尔曼·克拉沃和理想主义艺术家罗多尔夫·布雷斯丹。克拉沃教给鲁东查尔斯·达尔文的进化论,把夏尔·波德莱尔阴郁的诗歌介绍给他,布雷斯丹则使鲁东下定决心要做·名版画家。
            19世纪60年代,长久以来一直被人们忽视的蚀刻版画和素描出现了复兴。克罗、马奈、米勒、德拉克洛瓦对这方面作出了巨大的努力,在他们协助下创立了版画家协会,使版画得到普及。同年,维克托·雨果还首次发表了精彩的墨水素描。
            鲁东的学画时间很长。他缺乏自信心,不断同忧郁症做斗争。在鲁东初期的单色作品一蚀刻版画和素描中,可以清楚地看到布雷斯丹的影响。1867年,鲁东的一幅铜版画入选巴黎的沙龙(官方画展);第二年,他的油画《伦斯沃的洛林》再次入选,但怯懦的鲁东在展出前撤走了作品。他极个性化的作品多数是在荒凉的风景中配以孤独的人物,反映出画家不断地挣扎在)儿时被抛弃这一经历里。
    1870年7月普法战争爆发的时候,鲁东已经三十岁。他应征入伍,令他家里入、也令他本人惊讶的是,他勇敢地参加了战斗。最终,战争以屈辱的失败而告终,但对于鲁东,这场战争使他重新建市起了自信心。
            鲁东战后的作品同法国的气氛相吻合,充满了挫折和绝望的悲观情绪。代表性作品是用炭笔所作的《坠落的天使》(1871年),拥有黑色翅膀、眼神发疯一样地坠落天使路济弗尔浸泡在水里,若有所求似地注视着月亮。他也创作了一些较为乐观的作品,同时期的木炭画《原始人》(1872年)便表现出画家对进化论的兴趣,还处在半浑沌状态的一位原始人蹲在岩石背阴处,光线微弱的天空似乎注定了其意识的觉醒。
            1874年3月,鲁东的父亲去世。这给画家带来了很大打击,他写道:“我非常痛苦……我看到了深渊。”但是,父亲的去世使他终于能够肯定自己和自己的艺术。
            在巴黎,鲁东是贝尔特·德·雷萨克夫人前卫沙龙的常客。在那里,他定期与亨利·方丹一拉图尔等画家,爱而奈斯特·肖逊等作曲家聚会。这个沙龙的精神支柱是1863年去世的浪漫派画家德拉克洛瓦,他的好友保罗·马克·约瑟夫·舒纳瓦尔也常常露面。在共同厌倦了写实主义和对神秘主义的强烈爱好的驱使下,德·雷萨克夫人的沙龙在浪漫派和正在兴起的象征派之间起到了再要的桥梁作用。后来,鲁东通过这个沙龙结识了象征派诗人S·马拉梅和作家J·K·胡斯曼,胡斯曼的赞许在鲁东的绘画生涯中起到了决定性作用。鲁东在沙龙的绰号叫“梦王子”。
            在整个19世纪70年代,鲁东孜孜不倦地进行着木炭素描创作。他称自己的这些作品为“黑色”,时而也称其为“阴影”。通过这种称呼,同家有意识地暗示出作品的源渊在于沉郁的心理。鲁东认为,黑色是发源于“人类存在最深奥之处”的色彩。鲁东最生动的·幅作品便是《眼睛的气球》(1878年)。1863年,摄影家纳达尔乘坐刚刚发明不久的热气球完成了横断法国的观察飞行。普法战争期间,人们使用热气球从处于包围中的巴黎运出人和物资。鲁东画中的气球不只在巴黎上空,还在荒野上空飘浮,气球上悬挂着鲁东作品中频繁出现的主题——盛着割下来的头颅的盘子,气球本身以巨人的眼睛毅然决然地仰视着天空。这种木炭素描可以说是鲁东的艺术宣言——极其独特的、反写实主义的、而且是精神性的。
            1879年,鲁东有了发表素描集的自信。他使用重新被注目的石版画技法出版了画集,虽然数量不多,但这本版画集《在梦中》却赢得了非同寻常的赞许并被收藏。接着,鲁东又出版了《给爱德加·坡》(1882年)、《起源》(1883年)、《圣安特瓦努的诱惑》(1888年)等许多石版画集。这些版画集中“微笑的蜘蛛”、“人面花朵”、“仙人掌”以及其他混成的“怪物”等图像,唤起了年轻一代象征派作家的共鸣。
            1880年,鲁东同出生十印度洋西部法国领地留尼法岛上的法国女了加米由·法尔特(1852-1923年)结婚。这是一桩非常幸福的婚姻,加米由聪明贤惠,巧妙地发挥了鼓励丈夫工作的能力。但是,1886年他们的第一个孩子让出生仅仅六个月便夭折。年幼儿子的死亡给鲁东的创作活动带来r极大影响,他几乎不能工作,勉强着手的工作也小能成功地完成。
            1889年4月,他们的次了阿里出生,鲁东喜悦无比,他感到自己儿童时代的痛苦得到了补偿。90年代起,鲁东逐渐放弃了“黑色”,开始了色彩实践——使用油彩、金属系列颜料、不透明水彩,特别是明亮的色粉。与画家以往所不同的折衷性图像出现住画面上,不仅得到了权威们的赞许,也被更多的大众所理解。小船、大教堂的窗户、佛陀,所有的一切都超越了现实,画家用鲜艳的色彩描绘他们。这一时期的重要作品是《闭目》,在以后数年的时间里,鲁东制作了该画油彩、色粉、版画的翻版作品。
            19世纪90年代,鲁东与第一代象征派拉开了距离。这是由丁胡斯曼等很多象征派成员在持不宽容政治态度的天主教复兴运动中开始发挥中心性作用。取而代之的是,鲁东成为了年轻一代象征主义者团体——纳比派(“预言者”之意)所尊敬的“父亲”般的存在。这一团体中有爱德华·维亚尔、皮尔·博纳尔、莫里斯·德尼等,他们平淡、非写实性的色彩以鲁东的朋友保罗·高更为样本。1899年,年迈的鲁东在丢兰-留埃尔画廊同纳比派一起举办了画展,纳比派和这位年长画家之间的亲密关系在德尼干1901年发表的《向塞尚致敬》中有如实的反映。表面上,绘画是献给塞尚的,而实际上作品融入了对鲁东的赞美。画面中,纳比派的成员虽然围在塞尚的作品周围,但全体成员的视线却离开了作品投向左端的一位和蔼的绅士。这位态度谦逊、用手帕擦拭眼镜的人物正是奥狄隆·鲁东。
            纳比派为了创造出新的装饰美术,大量制作用于富裕家庭客厅的装饰画。在他们的影响下,鲁东也接受了一系列装饰订件,为德·德梅希男爵、德·希斯特利亚公爵夫人等特别富裕的资助者创作了一系列装饰画。这些装饰工作为鲁东提供了进一步推进色彩实践的机会,最终诞生的由漂泊的花朵、闪光的生物所创造出来的水中世界,与莫奈的睡莲组画有共通之处。
            将近20世纪的时候,年届六十岁的鲁东陷入了资金问题的烦恼。1897年,尽管遭到了奥狄隆家族的反对,鲁东一家还是卖掉了佩尔鲁巴德庄园的地产。但出售地产得到的资金远远不及农场经营中所,人下的债务,鲁东陷入了与同族的不愉快的诉讼之中。
            也是为了偿还债务,鲁东创作了大量估计可以卖得很贵的花草绘画。当时,1904年的秋季沙龙已经举办了大规模的鲁东回顾展,同年年底,《闭目》的绘画翻版作品义被国家收购,鲁东得到了官方的认可。因此,他的作品有了大量的买主。在奥特洛·多利奥举办的大规模拍卖会中,卖出了二十八幅花草绘画,使画家获得了足以偿还债务的资金。
            在人生的最后十年,鲁东以不变的活力和喜悦继续着创作。他写道:“对于自己面向命运走过来的路程……我感到满足。”他创作了肖像画、装饰画、花卉画,任何一种形式作品中的色彩都饱满洋溢、胜过了丰题。《阿波罗的马车》系列绘画描绘出太阳神驾驭马车升向辉煌天空的情景。此时,鲁东心日中的竞争对手是德拉克洛瓦。他队为,这位浪漫派巨匠创作的卢浮宫“阿波罗厅”天顶画“是以其才能和力量的巅峰而创作的,绘画中洋溢着白昼的喜悦与夜晚和阴郁,这与极大痛苦之后的愉快幸福感相似”。

Open Tool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