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人类将要去的地方

参观成都双年展归来(转)

2009-08-12 13:56:30

参观成都双年展归来

 

/天乙

 

729日,与在重庆短暂停留的田涌一道乘坐重庆至成都城际列车奔赴成都会展中心。有一段时间没有出城,列车窗外满眼的绿色特别惊诧,都进入八月了,还如此的绿。沿途拍下一些不断流逝的风景。


没想到成都这座以闲适著称、前几年异常通畅的城市,市区堵车竟然如此严重----二三十分钟的车程足足走了七十多分钟才赶到会展中心。利用徐唯辛教授提供的参观卡进入偌大的2号展厅。

进了展厅,直奔徐唯辛的众生相,因为此前很长一段时间,特别关注这部作品,从根本不知道徐唯辛是谁开始到后来认识徐唯辛,为这部作品写下很多文字,同好些持不同观点者展开过较长时间的争论,有时候还很激烈,甚至还遭遇极个别的攻击。但是,却从来没有看到过这部作品的展览现场。这甚至是此次成都之行的重要动机之一。

在未抵达成都之前,已经听说徐唯辛众生相参展肖像中的两幅肖像被展览方撤下,加上展出的肖像作品分列于两个墙面,严重影响作品的震撼力,从某种角度讲也极大地削弱了作品思辨价值与文化批判价值的呈现。尽管如此,现场展出肖像加上抄录于肖像画面的文本资料和有关采访DV,依然透露出庄重、肃穆、深沉、具体的传播效果。看完整个展览,徐唯辛的众生相尽管由于撤下两幅肖像、陈列方式的制约影响了现场展示效果,但是仍然是最好的作品之一。与零散的肖像和画册上面的表现比起来,的确效果大不一样。

 

 

 

 

 

除此之外,还有几件作品留下了比较清楚地映像。

一件是刘庆和的水墨作品,超大尺寸的作品尽管出现拼接上的粗糙而表面不太平整,但是,并不影响整体效果,中国水墨的当代性和水墨形式的突破虽然在从未中断的争论中步履维艰,但是,刘庆和的那件作品和他的其他作品一样,走出了非常坚实的一步。他放弃了传统水墨的价值追求,在绘画性与涉世性追求上达到了很高的水平。

 

 

另一件作品是梁越的影像+装置作品,尽管展览方技术条件限制甚至破坏了作品的现场表现,但是艺术家的深刻思辨还是得以基本呈现,过去看到过梁越纪录一群河南信阳人在北京收破烂为生的生活画面的图片,感觉没有这次展览那么冲击和深刻。把这样一些图片投影到城市居家普遍的客厅的“窗户”上面,一下子就提升了这些图片的表现力和思想深度。


还有一件作品是乙妍的装置作品,对乙妍个人而言,实现了一个观念和形式的转折,其作品已经彻底离开了拘泥于小情趣和某些微观经验,进入一种社会存在样式的大视野,对诸如“农业学大寨”之类的历史事件进行社会性、政治性、人生性拷问。当然,装置材料的选择方面似乎还可以进一步探究。

 

陶艾民的影像作品也具有一定的意义,只是尺寸小了一些。

 

 

还有一件作品是关于汶川大地震的,有些前些年领袖像章的意味。其意义在于能够被允许展出。

 

 

 

 

 

 

 

 

 

 

 

 

也有不少重复、复制和肤浅的作品。例如油画“矿工”系列和装置“安全帽”,以及一大批严重欠缺实体精神指向的作品,都没有多少价值。观众反映也不是太理想。

如果双年展继续这样下去,会逐渐消解其应有的价值,最后淡出艺术舞台。

从成都返回重庆,城际列车窗外的绿蒙上了一层灰……

 

 



分享 |

TAG: 双年展 成都

我来说两句

-5 -3 -1 - +1 +3 +5

Open Tool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