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奈良美智:真实的东西不需要理由 *

    2011-09-13 15:20:25



    2011090913494048103.jpg





    2011090913495773651.jpg



      奈良美智本人没有来,他的原作也没有来,而关于他的画展却于8月26日,在北京国贸商城安静地拉开了序幕。

      画展上没有原画,只有77张原作复刻品,但这还是吸引了很多戴框架眼镜、光脚穿帆布鞋的“小清新”们来参观。喜欢奈良美智创作的经典形象——翻白眼的大头娃娃,已经成为他们体现自己与众不同的一种方式。

      “3年前的我状态特别低落,在网上无意中看到奈良美智的画,觉得画中小孩淡漠的眼神给我的感觉,特别符合我当时的心情,此后我一直用他的画作博客背景图。”大三女生陆可告诉记者。

      不少参观者都表示,喜欢奈良美智的大头娃娃是因为觉得每个人的内心都有着愤恨、神经质的小孩子气,只不过大家表面上都要伪装着来迎合这个社会,而奈良美智的这些作品恰恰反映出了这一点。

      走红因为贴近年轻人的心态

      奈良美智,这个和日本皇后同名的52岁日本大叔,在中国小有名气已经有一段时间了。多数国人认识他最早是通过2008年热播的电视剧《蜗居》——宋思明为了讨海藻欢心,买了个做梦游状的娃娃送给她。而这个“梦游娃娃”就是奈良美智笔下的经典形象。

      随着今年早些时候奈良美智的画作被以图书的形式引入中国,追捧他的国人就不仅限于爱好标新立异的文艺青年们了,作家陈丹燕、微博女王姚晨、台湾主持人蔡康永等也都是奈良美智的粉丝。

      曾与奈良美智有过交往的中国人民大学徐悲鸿艺术学院副教授潘力认为,奈良美智的作品之所以能走红,主要是因为他的创作表达出了一种孤独的情绪,有鲜明的个人特色,与传统的卡通人物形象不同。它虽然属于当代艺术,但非常具体又贴近年轻人的心态,所以相当受欢迎。

      无论走到哪里,奈良美智都会遭遇粉丝们问他同样的问题,那就是为什么要画孩子和狗,为什么要把孩子的脸和眼睛画成那副模样。因为在奈良美智的画作中,你基本只能看到孩子和狗。

      游学欧美多年的奈良美智出生于日本青森县的一个农村。家里虽然有两个哥哥,但因为年龄差距较大,儿时的奈良美智总是一个人,和小狗小猫等动物一起玩。不过他并没有因为这种孤独感到恐惧,而是十分享受。他喜欢独处,并认为“孤独和疏离感是我创作的原动力”。奈良美智说自己如果非要说创作的灵感,那就是想回到自己的童年。在他的印象中,“小时候天色灰蒙蒙,很冷,与人隔绝,不太爱说话,可以想很多”。

      不再画愤世嫉俗的小孩

      “我觉得他的作品是一个比较个人化的东西,我们不要赋予它多么高深的艺术理论和意义。当代艺术的发展就是艺术家个人性格的表达,不像某一个艺术流派和艺术运动有着高深的艺术理论做支撑。奈良美智的作品尤其个人化,主要是体现他童年的一种经历。”潘力指出,奈良美智的作品之所以在国外的知名度比在日本国内还高,画廊对其进行的商业运作功不可没。所以,他认为奈良美智的作品虽然有独到之处,但也不该盲目追捧。

      商业运作对创作的影响,奈良美智本人虽然十分警惕,但也承认自己在改变。以前,他画画总是一个人,但现在由于要参加很多活动,还要布展,必须要和很多人密切合作,所以他的画风也在转变。“我不再画愤世嫉俗的小孩了。不过这并不代表艺术层次更高,而是因为我学到和人互动。我不知道这对我的作品是好是坏,但转变至少比一成不变要好。”

      奈良美智已经52岁了,还穿着套头衫和牛仔裤,还没有结婚,还喜欢摇滚乐,还用有飞天小女警卡通图案的水杯喝水,还在通过画小女孩和狗留恋童年……但他不得不承认自己在变老、变胖,性情也变温和了,仿佛对一些事情也不再坚持了。“现在说好听点儿,是变成熟了,说不好听点儿,是把别人看得比自己更重要了。”

      他觉得这样不好,但也会泰然处之,只是有时候想起自己的变化会因为焦躁咬指甲。他觉得自己还是应该自私一些。

      在奈良美智少数不以大头娃娃和狗为主角的作品中,有一幅卡通画的是一个裸体的小人,身边写着三行字“不需要名车或豪宅,虽然有也不错;不需要钱,但总比没有好;我曾被击倒,但我不逃。”
  • 第八届全国美术院校油画专业应届毕业生优秀作品展 *

    2011-09-13 15:18:34



    展览开幕式现场



      2011年9月10日,何香凝美术馆主办的“新视觉′2011:条条框框的生长——第八届全国美术院校油画专业应届毕业生优秀作品展”在深圳开幕。展览由青年策展人鲍栋、谢安宇、房桦共同策划,从广州美术学院、湖北美术学院、鲁迅美术学院、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四川美术学院、天津美术学院、西安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学院、中央美术学院九大艺术院校中,挑选出20位年轻艺术家,共展出65件作品。

      何香凝美术馆多年来对刚踏出校门的年轻艺术家抱以持续性的关注,“全国美术院校油画专业毕业生优秀作品展”由此成为美术馆的年度学术品牌,至今已是第八届。每年的这段时间,正好是这一批艺术毕业生结束大学生活,与过往学生身份告别,踏入社会或成为职业艺术家,是同一人群在两种身份之间转型的一个特殊时期。此次展览中“条条框框”有三重含义。一是隐喻抽象的美术学院制度,我们不仅是把其视为“限制”,更把这种“限制”理解为创造的基础,一个基本的认知及实践框架。二是形容具体的创作方式。在当代艺术展览模式的影响下,组画与系列绘画的方式已经成为学院内常见的创作方式,与原来的主题创作模式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成为值得关注与讨论的现象。三,在这种创作方式或曰生产方式下,一种新的美学也在建立的过程中。与在一张画上做尽文章的方式不同,组画与系列画拓展了绘画的修辞,并带了场所性。这表明新兴的美术馆制度已经成为学院教育的一部分,一种知识背景。



    马佳伟《缺失》,综合材料,2010(摄影:潘慧敏)





    马佳伟《管窥:沿着不变的地平线之三》,综合材料,2010(摄影:潘慧敏)



            艺术家马佳伟希望用艺术语言来表现自身的现实生活中的强烈感受,他透过水泥的洞口去窥探现实生活的另一端,仿佛让人强烈感觉到艺术家追求物象的另一面。他尝试将绘画的基本形式加上综合媒材,如砂子、水泥、石头、防尘网、铁丝等,创作出了系列作品《管窥:沿着不变的地平线》。



    李易纹《古典标本研究》,布板裱坦培拉及丙烯,2011 (摄影:潘慧敏)





    李易纹《十二把椅子》,布板裱坦培拉及丙烯,2011(摄影:潘慧敏)



            艺术家李易纹画面中典型的物件成了他日常关注的对象,不同的是他加以一种古典式的坦培拉技法结合到创作中,使普通的物件形成了自身典型意义的“标本”。为了更准确地表达自己的作品,艺术家通过反复罩染、做旧,配合丙烯等当代材料,试图当每个一个标本都笼罩在一层温润而古老的画面中。在游览各国美术馆后,让他记忆犹新的是各种样式的油画框,这些便也形成了他目光聚焦点,继而创作了画面尽显各式油画框的系列作品《古典标本研究》。



    肖天平《某年某月某日晨NO.2》,布面油画,2011(摄影:潘慧敏)



             艺术家肖天平常常沉浸于儿时的校园记忆,尤为三个特别印象的常规事务:广播体操、三八线、戴小红花。在一个常规的透视画面中,当音乐响起的时候,每个人规矩地站在自己的位置上时,之后的每一个动作似乎都被预先装好了程序样依葫芦画瓢。现代都市快节奏的生活压力下,每个人都像拧紧发条的机器,迫于生计多数人做着机械重复的工作,就像每天在一遍又一遍地做广播体操。艺术家试图用一种黑色幽默的手法来展现这种现象,让他们在既定的范围内显现出一种无序和随意的状态来与之抗衡。





      林斐斐《离开树的自由》、《绿的小夜曲》,油画,2011(摄影:潘慧敏)



      林斐斐一度迷恋上了绿色的叶子,那种无法用感官触及的清脆激发她不知疲惫地去创作。她用绿叶这种代表生命的颜色堆积到熟悉的画布上,当绿叶离开了树,而在崭新或未知世界中快乐的冒险,让人感觉宛如一帘洒脱倾泻的瀑布,或如肆无忌惮、猛烈袭来的飓风。



      周铭《小区花园6》,布面油画,2011(摄影:潘慧敏)



      艺术家周铭近期的绘画思考围绕着“小区风景”这一主题展开。他认为当下生活在人造环境之中,是城市化进程的结果。原有的自然生态渐渐的被千篇一律的人造“假风景”所吞噬。人与自然,人与星球最质朴的关系被隔断了,取而代之的是“理想化公园式”的居住环境。可这道美丽的风景实际并不属于大众,它是圈地,强拆,高房价等残酷政治,经济及社会现实问题的美丽面纱。拥有者和失落者被划分成了两个阶级,“小区风景”成了现代化进程中残酷竞争的隐喻。

      历届毕业生优秀作品展一直在关注年轻艺术家的创作和成长。在此基础上,今年关注的眼光投向于毕业生的外部生存环境衍生,以城市内部研究中的个人体验方式,探讨都市社会与毕业创作之间的关系。艺术院校的毕业生是城市文明的发展和技术发达后产生的一种特殊的文化群体,他们的眼光扫描着城市的角落,我们通过他们的视觉文本来解读城市,概括城市人群对物质世界的反应。展览呈现出“一个装备了意识的万花筒”,如果我们也用一种闲逛的眼光来看待这丰富的体验结果,那么“万花筒”一词倒也可轻松勾勒出本届毕业展作品留给我们的视觉样本。

      为凸显展览学术价值,美术馆以研究和访谈的方式对当下拥有学生与艺术家双重身份的现象做探讨,结合当下流行的网络交流方式将这个过程置于空气中(代号为On air活动),以网络的即时性流通和虚拟空间为介质,呈现出我们对特定群体的艺术生态考察,也反映出现代社会中技术发展和各种感官刺激之间的主动与被动的关系,将“人群”与“网络”的互动和关联贯穿于整个展览活动,借此体现美术馆展览与其公共性的深化。

      策展人鲍栋在最后总结:对这个展览而言,最值得注意的是,那些不断重复、罗列的系列画与组画实际上已经在反复申明着绘画的物质性。这种创作及展览方式包含着对画面边界的反复确认,以至于会使观看者对画面边界的知觉压过对所谓绘画内容的知觉,最终让绘画的物质存在——那些颜料平面及扁平的长方体——得到了极少主义式的辩护。

    李易纹《十二把椅子》,布板裱坦培拉及丙烯,2011.jpg

    2011091101522259215.jpg
  • 从一张画在11届全国美展的遭遇看假冒超写实绘画的危害 *

    2011-09-13 15:16:26

    这张风景画的作者是新疆艺术学院的画家程林新。这张作品获得11届全国美展的优秀作品奖。这些事情很多朋友是知道的。但有一件事情知道的人就很少了,那就是这件作品差一点获得金奖,后来因为一个评委的质疑又差一点落选。事情是这样的,在第一轮投票中程林新的这件作品得票非常高,是得票最高的几件作品之一。但在复评时一个评委提出这张画很可能是先喷绘再画的,建议取消获奖资格。幸亏新疆评委克里木.纳斯尔丁据理力争证明确实是画的,没有使用喷绘等手段,这才没有落选,但金奖是不可能了,最后给了优秀作品奖。从这件事情上可以看出利用电脑以及印刷技术假冒超写实绘画的现象对那些认真创作的艺术家是多么大的伤害。现在一些写实名家也不得不频繁展示自己的绘制过程。前段时间李贵军在798的个展就出示了步骤图,证明自己的画是辛苦劳作的结果。网络上一直有一些自称非常低调的“超写实画家”,他们的行为倒是很高调。一些作品明显是假的。比如有一张很小的超写实静物居然能明显的看出亚麻布的纹理,只要是玩过超写实的人都知道画布如果做的不足够平是没有办法深入到那样的细节的。事实上据我所知步骤图也是可以做假的。唯一让我不能理解的是这些人的动机,恶搞?卖钱?还是想证明冷军的东西不算什么?希望雅昌不要成为假冒伪劣的策源地。

    程林新超写实油画.jpg
  • 莫奈几幅不太常见的作品版本 *

    2011-08-28 11:22:36

    莫奈几幅不太常见的作品版本,很喜欢,分享一下(点击图片放大!)

    20110825221139.jpg

    110825221239.jpg

    0110825221312.jpg

    0110825221218.jpg

    Untitled-1 copy.jpg
  • 世界首个3D全息投影服装秀 *

    2011-07-15 16:28:29


      德国高级时装设计师 Stefan Eckert 在 Tim Jockel、Bakery 电影公司以及导演 Florian Sigl 的帮助下,在德国汉堡举行了世界上首场完全 3D 全息秀“Symphony Space Blues(交响空间蓝调)”。几位创作者认为,只有用 3D 全息投影才能最好地表现出这一系列服装设计的理念。  

      


      


      


      


      



      全息投影是一种无需配戴眼镜的3D技术,观众可以看到立体的虚拟人物。全息投影技术是全息摄影技术的逆向展示,本质上是通过在空气或者特殊的立体镜片上形成立体的影像。不同于平面银幕投影仅仅在二维表面通过透视、阴影等效果实现立体感,全息投影技术是真正呈现3D的影像,可以从360°的任何角度观看影像的不同侧面。

      3D 全息透明屏幕是一种采用了全息技术的透明投影屏幕,这种投影屏幕具有全息图像的特点,只显示来自某一特定角度的图像,而忽略其他角度的光线。即使是在环境光线很亮的地方,也能显示非常明亮、清晰的影像。

    2011071313100044534.jpg
  • 绘画离世界越来越远?(转载) *

    2011-06-07 19:48:27



    2011060610210836410.jpg


      国际美术展是威尼斯双年展中贯穿始终的大展。今年,美术展的主题是“启明”。美术展下设主题展、并行主题展和国家展馆三大板块,来自全球的艺术家把整个威尼斯装点成一个水上画廊。中国国家馆以“弥漫”为主题亮相本届双年展,而参与今年各种主题展的中国艺术家有20多位,是历届双年展中最多的一次。这其中还包括来自杭州的一位艺术家浙江美术馆副馆长桑火尧,他也是唯一一个参展的中国画画家。

      “中国观众如果来威尼斯看双年展,估计会非常惊讶,因为在这儿你很难看到绘画作品。”桑火尧在前几天的预展逛了一圈以后,不禁发出感慨,“百分之九十八以上是影像、装置与摄影图片。仅百分之一二为纯绘画作品。”

      国家展馆就像一个升级版的世博会。在令人眼花缭乱的装置艺术中,大场景和普通材料制作的作品成为突出的亮点,既有宏大的视觉效果,又十分环保。俄罗斯馆在一个300平方米的室内,设立了一个纵横交叉的传动装置,传动带上印刷着各种人像,整个机器开动起来隆隆作响。埃及馆十分“偷懒”,在200平方米的展厅里灌注了30厘米的水,中间架了一米宽的桥板,除此以外只有四面白墙了。美国馆则是个名副其实的“巨无霸”,是其他普通国家馆的30倍,踏入美国馆就像踏入迷宫。其中最意味深长的,是倒扣在地上的一辆货真价实的坦克,坦克上方放着一架跑步机,艺术家踩动跑步机,随之带动了坦克履带,发出巨响。

      “在世界范围内,绘画正与我们越来越远。”桑火尧告诉记者,“文明,科技的发展,使得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绘画的价值与意义。”
  • 姚金凌老师画方世聪老师复兴公园写生图 *

    2011-06-07 19:45:22

    姚金凌老师画方世聪老师复兴公园写生图

    油画

    DSC06548p1fs.jpg

    复兴公园的周末 a.jpg
  • 一个端午节发生的故事

    2011-06-04 16:41:19

    今天一大早优笑去买了艾草、粽叶、糯米、五花肉、细豆沙、蜂蜜。。。家里还有一些狗头枣、赤豆、马兰头干,准备过端午。
    包粽子和煮粽子就不是优笑的擅长了,高压锅呲呲的响,等着吃粽子。
    外面不停的下着雨,端午节又要降温了,大家注意加衣服。本来应该喝点儿雄黄酒,可是有人说雄黄有毒,要控制好量,但是现在根本就没地方去买雄黄酒了。
    就算买到了,也没朋友陪他喝,因为大家都要开车。
    算了,还是泡壶菊花茶吧。找个高点儿的土堆爬上去,看风看水看笔记。
    可是别人的笔记总也写不完,于是翻到一页空白的,随手写了“自由界”三个字。但字迹很快就被雨水淋得模糊了,淡淡的水迹慢慢流了下去,有一滴落在脚下,渗入了那个土堆。
    忽然,头顶的云变得更加浓黑,而雨却停了。天地间,一道闪电划破长空,高高的土堆顶上长出了一棵树苗。它还在飞快的长着,长成大树后没有停止,直到成为参天大树还是没有停止。高高的土堆变成了树下的小土包,厚厚的乌云变成了腰间的浓雾,它还是不停的生长。
    最后,树杆变成了半透明的深蓝色。它终于停了下来,所有枝头上结满了淡黄色的粽子。
    跑出很远的优笑停了下来,转身来到树下。他仰望天空,一望无际的粽子,他想尝一个,却无论如何也够不着。他够呀够,费尽力气,然而一无所获。这时,他想起家里的粽子一定早就出锅了,便匆匆忙忙的往回跑。可是家的方向在哪里,原来的一切都不见了!他坚信家不会消失,他一定要回家吃粽子。凭着记忆的方向,他消失在了雾蒙蒙的地平线上。
    过了很久。突然,一个淡黄色的粽子从树上掉了下来,就落在了那里。随后,一个一个的粽子接茬儿往下落,越落越多,遍地都是。端午节,到了。
    (哪个粽子是你吃的?我刚吃了半个,还得接茬儿吃!)
    http://book.zhulang.com/139541/954448.html小说《自由界》

  • 百家讲坛《易经的奥秘》曾仕强

    2011-06-03 17:19:57

    《百家讲坛》运筹三年,结集名家研究智慧,诚邀台湾师范大学曾仕强教授隆重推出经典讲座

    《<易经>的奥秘》《易经》,常常被误解为一本算命的书,它凝聚着中国古圣先贤的古老智慧,它解开了宇宙、人生的密码,《易经》究竟是一本什么书?

    这是一部既古老又新奇,既陌生又熟悉,既高深莫测又简单明了的书。它就是神秘的《易经》,也称《周易》。

    人类如何才能够读懂《易经》呢?而知晓《易经》的道理,对于我们的人生会有什么意义呢?让我们带着所有的疑问,跟随台湾师范大学曾仕强教授一起来探索:《易经》的奥秘。

    第一集 何为易经

    第二集 何为阴阳

    第三集 何为太极

    第四集 何为八卦

    第五集 八卦成图

    第六集 易有三义

    第七集 善易不卜

    第八集 卦有何用

    第九集 解读乾卦

    第十集 解读坤卦

    第十一集 乾坤人生

    第十二集 破解命运

    第十三集 易经与家庭

    第十四集 卦的象数理

    第十五集 超越吉凶

     

     

    2009年10月,时逢国庆60周年之际,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堂》重磅推出曾仕强教授讲解的系列节目《易经的奥秘》


    自古以来,人类一直在使用各种方法去探索宇宙的奥秘,但是直到科技高度发达的今天,宇宙对于人类仍然是一个巨大的问号。那么我们的老祖宗在几千年之前,怎么能够得到破解宇宙的密码呢?

    《易经》是什么?所有文献都这么记载的,易是群经之首。实际上这句话太客气了,应该是易是群经之始。为什么说《易经》是群经之始呢?因为不管是五经还是六经,都会把《易经》摆在最前面,所以叫群经之首。实际上,它是群经之始,就是所有的东西都是从这里发源出来,它是中华文化的总源头,它是诸子百家的开始,所以叫做群经之始。所以这本书非常值得我们一起来探讨。可以说,我们今天所看到的《易经》,是三位古圣先贤共同创造出来的,伏羲创造了八卦图;周文王创造了64卦,后被称为《易经》;而孔子为《易经》作了《十翼》也称《易传》。那么《易经》的首创人伏羲是谁,他又为什么要创造八卦呢?

    伏羲八卦图这部无字天书,能够历经7000年的岁月,一直流传到今天,足以证明真理永存的道理。那么在蛮荒的原始时期,伏羲怎么能够发现宇宙的奥秘?又是怎么画出八卦图来的呢?

    伏羲八卦图是由数字和图像组成的,而现代高科技的电子计算机,也是由数字组成的,由此而论,中国7000年前的伏羲氏,可以说是电脑的鼻祖。那么古老的《易经》和现代科学之间,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呢?

    《易经》是完全根据自然发展出来的一套系统,为什么后来成了中国哲学思想的总源头?那么《易经》究竟是一部什么样的书呢?我们又如何才能够读懂《易经》?我们现代人学习《易经》,又有什么实际意义呢?让我们带着所有的疑问,跟随台湾师范大学曾仕强教授一起来探索:《易经》的奥秘!10月7日陆续播出,敬请关注!

    传统智慧之瑰宝《易经的奥秘》登陆《百家讲坛》
      凝聚着中国古圣先贤古老智慧的《易经》,常常被误解为一本算命的书。那么《易经》真的仅仅是一部算命书么?
      有学者认为易经是解开宇宙人生密码的宝典,这又是为什么呢?
      有人云易经博大精深,但晦涩难懂,我们普通人能够了解甚至读懂《易经》么?
      关于这些所有的疑问,《百家讲坛》诚邀台湾师范大学曾仕强教授,从2009年10月7日开始一起来探索:《易经》的奥秘!



    《易经的奥秘》第一集:何为易经
      易经难道就是解开宇宙人生密码的宝典?
      《易经》是一部既古老又新奇;既陌生又熟悉;既高深莫测,又简单容易的书,也称《周易》。曾仕强教授认为:易经,是解开宇宙人生密码的宝典。自古以来,人类一直在努力探索着宇宙人生的奥秘,但是直到科技高度发达的今天,宇宙中的众多秘密仍然没有破解,难道我们的老祖宗,在几千年以前就做到了吗?我们普通人能够了解甚至读懂《易经》么?而懂了《易经》的道理,对于我们的人生会有什么意义呢?让我们带着所有的疑问,跟随台湾师范大学曾仕强教授一起走进《易经的奥秘》,第一集:何为易经。
    有人讲易经无所不有、无所不能,如果真是如此,这样的宝典又是何人所著的呢?

      可以说,我们今天所看到的《易经》,是三位古圣先贤共同创造出来的,伏羲创造了八卦图;周文王创造了64卦,后被称为《易经》;而孔子为《易经》作了《十翼》也称《易传》。那么《易经》的首创人伏羲是谁,他又为什么要创造八卦呢?让我们继续研究《易经的奥秘》吧。


    《易经的奥秘》第二集:何为阴阳

    《易经》中有64卦象,而这些看似复杂的卦象,其实只包含着两个符号,一个是阴,一个是阳。曾仕强教授曾经说到:伏羲八卦图,告诉了我们一个宇宙最基本的秘密:阴阳是构成宇宙万事万物,最基本的元素。(天底下的变化就是一个阴一个阳。)那么什么是阴,什么是阳呢?白天是阳,晚上是阴;天是阳,地是阴;春夏是阳,秋冬是阴。大拇指是阳。四个手指头就是阴。阴阳之间是什么样的关系?(阴中有阳,阳中有阴,这才是有生命的)为什么说中国人是阴阳合一的?又怎么能够证明,阴阳是构成宇宙万事万物的基本元素呢?让我们继续跟随台湾师范大学教授,曾仕强先生,一起走进《易经的奥秘》第二集:何为阴阳。


      你可知道自己的双手就掌握着天地乾坤?

      如果大拇指是阳,四个手指头就是阴。阳是奇数,单数,阴就是偶数。凡是天底下的数,都是成双成对的,单一的都叫阳,1、3、5、7、9都叫阳,偶数的都叫阴,2、4、6、8、10都叫阴。

      大拇指是1,是奇数,是阳,但是却有两个指节,叫做阳中有阴。

      其他四个手指是偶数,都是三节,阴的有三指节,叫做阴中有阳。

      最后你算算两只手所有的指节数,左手一个、两个、三个、四个、五个、六个、七个、八个、九个、十个、十一个、十二、十三,十四个,右手也14个,14加14,28个,天上有28个星宿都在你掌握之中的,这也就是袖里乾坤嘛乾坤了。
    关于阴阳还有更奇妙的内容么?让我们继续研究《易经的奥秘》吧。

    《易经的奥秘》第三集:何为太极


      据现代科学考证,地球是在宇宙大爆炸时诞生的。而七千多年前的伏羲,就已经发现了这个秘密,他一画开天,代表宇宙中的一切,都是从一个整体中生发出来的。上面这个图是后人根据伏羲的阴阳八卦画出来的,它既被称为阴阳图,也被称为太极图。那么太极这个词,是从何而来的呢?太极这两字是什么意思呢?这个神秘的太级究竟代表着什么呢?那么伏羲是怎么发现这个秘密的?他又用了什么方法把这个秘密记录下来?而太极的概念,对于我们现代人又有什么重要意义呢?让我们继续跟随,台湾师范大学教授曾仕强先生,一起来探索:《易经》的奥秘,第三集:何为太极。

    中国人其实是最不迷信的人,你相信吗?

      几千年来,人们一直在探索宇宙的秘密,宗教告诉人们,宇宙的一切是神在掌控着。而伏羲在七千年前就告诉人们,宇宙中的一切,都是大自然内在的规律。而伏羲的这一发现,从此奠定了中国古代哲学的基础。正是因为伏羲当年没有说,是神在主宰,所以我们中国人没有受宗教的约束。我们中国人所信仰的“老天”其实就是自然,老子讲,道法自然。

    《易经的奥秘》第四集:何为八卦

      孔子在《十翼》也就是《易传》中说:易有太极,是生两仪。太极就是宇宙的起源,而两仪,就是阴阳的变化。伏羲一画开天,这一画,就是孔子所说的太极,而这一画所生出来的阴爻和阳爻,就是两仪,那么两仪是怎么生出四象来的?四象又是怎么生出八卦来的呢?八卦所代表的,本是地球上的八种自然现象,但是为什么天被称作乾,地被称作坤,水被称作坎,火被称作离,雷被称作震,风被称作巽,山被称作艮,泽被称作兑呢?让我们继续跟随台湾师范大学曾仕强教授,一起来探索:《易经》的奥秘,第四集:何为八卦。

      如何理解八卦中的这八个符号,怎样才能方便的记住这八个符号呢?

      八卦是根据四象的阴阳变化生出来的,这八个卦,就是八个符号,代表了天地间八种自然现象,我们应该如何理解这八个符号,又怎样才能记住这八个符号呢?

      三个并排的长横代表天,地是三排中间断开的两小横。
      天会有三种可能的变化,一种是天上面起变化,一种是天空中起变化,一种是天底下起变化;地也会有三种可能的变化,一种是地上面起变化,一种是地中间起变化,一种是地底下起变化。这样表述能够说的通么?让我们继续研究《易经的奥秘》吧。

    《易经的奥秘》第五集:八卦成图

      伏羲创造出八个代表大自然规律的卦象之后,就开始思考,这八个卦象应该如何排列,它们之间应该是一种什么关系呢?传说伏羲坐在一个高台上,仰观天文,俯察地理,思索多日,终于画出了伏羲先天八卦图。这个伏羲画卦台一直保留直今。那么伏羲是根据什么,来安排八卦的位置的呢?伏羲的八卦图,到底有什么重要的意义?我们的祖先,为什么如此崇拜八卦图呢?其实八卦图告诉我们一件事情,人生最重要的就是定位。那么什么是定位?我们又应该如何在社会中,找到自己正确的定位呢?让我们继续跟随,台湾师范大学曾仕强教授,一起来探索:《易经》的奥秘,第五集:八卦成图。


      透过知识,把握智慧,探索宇宙发展变化的基本规律。
      知识就是经不起长时间的考验,而智慧经得起长时间考验,智慧是真真正正都不会改变的。曾仕强教授认为,无论是伏羲八卦,还是文王64卦,都可能是一种群体智慧的结晶,最后汇集到一个人的身上。而《易经》最后定三画为卦,也是因为三画卦揭示出了,宇宙中阴阳共存,阴阳互动,阴阳互变的基本规律。那么就着小小的三画卦,就可以通过卦象的变化,来揭示宇宙发展变化的基本规律么?让我们继续研究《易经的奥秘》吧。

    《易经的奥秘》第六集:易有三义

     

        《易经》,也称《周易》,但都离不开一个易字,那么这个”易”字,到底是什么意思呢?《易经》看起来如此神秘复杂,为什么说它是简易?而变易和不易又该如何理解呢?人们常说:世事无常,《易经》能帮助我们掌握未来的变化吗?《易经》所揭示的,是自然与人类社会变化的基本规律,那么我们应该如何依据《易经》的道理,来把握这变化莫测的未来世界呢?
        《易经》中的易字到底是什么意思,自古以来众说纷纭,曾仕强教授所讲的:“易”有三义,即“简易、变易、不易”,来自于《易纬?乾凿度》。我们从中国人特有的,筷子和毛笔也可以看出,《易经》的道理看似神秘,但实则简易,那么《易经》中的变易和不易,又该如何理解呢?
        现在,就是过去和未来的交接点。过去的一切,已经无法改变,但是未来的一切还都在千变万化之中。所以人们常说:世事无常,就是觉得未来非常难以把握,那么《易经》是否能够帮助我们,来看清这变幻莫测的未来世界呢?
    《易经》是中国哲学思想的源头,无论是代表儒家的孔子,还是代表道家的老子,他们的哲学理论都来源于《易经》。了解了《易经》,就会明白儒道相济的道理。老子认为,所有能说出来的道理,都是非常道,那么那个常道,究竟指的是什么呢?
        很多正直的人都认为,心里想的和嘴上说的应该一致才对,但是当我们懂得了《易经》中的道理,就会明白,什么叫”难得糊涂”,其实糊涂的是表面,清楚的是内心。但是现代社会发展变化得很快,我们到底要不要变,又该怎么变呢
        《易经》曾经被称为《变经》,因为宇宙的一切都在变化之中,而《易经》所表示的就是变化的规律。曾仕强教授告诉我们,变化有三个原则,第一个是权不离经,第二个是权不损人,那么第三个原则是什么?而这些变化的原则和道理,对于我们现代人又有什么实际意义呢?让我们继续跟随,台湾师范大学曾仕强教授,一起来探索:《易经》的奥秘,第六集:易有三义。

     

    《易经的奥秘》第七集:善易不卜

     

        在上一讲中,曾仕强教授讲到,易有三义,这就是简易,不易,变易,在这一讲中,曾仕强教授将为我们介绍《易经》的四大功能,这就是象,数,理,占卜。什么是象呢?那么《易经》中的数,是人们常说的定数吗?理是什么意思呢?那么占卜是不是一种迷信呢?自古以来,《易经》一直被认为是一部占卜的书,但是卜卦对未来的预测为什么有时候灵,有时候不灵?卜卦的真正作用又是什么呢?
        古人云:不学《诗经》不会说话,不学《易经》不会卜卦。自古以来,《易经》就被定位成一部占卜的书,因为人们对卜卦的盲目相信,《易经》不仅被蒙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也背上了封建迷信的恶名。那么《易经》为什么会成为一部占卜的书呢?
        在中国历史上,记载了许多关于占卜的故事,无论是帝王将相还是平民百姓,遇到事情总喜欢卜一卦。可是卜得的卦,有时候灵,有时候不灵,既然卜卦的结果并不一定正确,人们为什么还要卜卦?卜卦的真正目的又是什么呢?
    《易经》中有64卦,每一卦都有相应的爻辞,学者们认为,这些爻辞所讲的,都是治国育民的道理,而用《易经》来算命的人则说,这些爻辞就是你未来的命运,那么我们应该怎样理解这些爻辞呢?
        孔子在读完《易经》之后,肃然起敬,赞《周易》,并为《易经》写了一本书《十翼》,后来被称为《易传》。其对后世的影响可以和《易经》并举。研究易学的学者们认为,《易传》是研究和学习《易经》的必读之物。那么孔子对占卜是什么态度呢?
       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人们卜卦的目的都是为了预知未来,如果这种预测是没有准的,那预测还有什么用呢?如果预测是没有用的,又为什么说,学习《易经》可以使人趋吉避凶呢?
        如此说来,卜卦其实就是一个充分引发自己潜能的过程,同时可以寻找更多的资讯,作为自己判断事物,做出决定的参考。但是为什么孔子在认真研读《易经》之后,却说:不占而已矣呢?让我们继续跟随台湾师范大学曾仕强教授,一起来探索:《易经》的奥秘第七集:善易不卜。

     

    《易经的奥秘》第八集:卦有何用

     

    孔子学习《易经》之后,说:不占而已矣。荀子也说:善易者不占。由此可见,真正读懂《易经》的人,是不用它来占卜算卦的。但是卦,是《易经》这部书中的主要内容,那么卦这个字,是什么意思呢? 64卦又代表了什么?
    《易经》中的64卦,代表了宇宙人生中的64种情景。大自然虽然千变万化,但是有着一定的规律,人类社会千变万化,也有着一定的规律,所以历史经常会惊人地相似。我们的人生,也是有一定规律的,所以《易经》是一部了解宇宙人生的宝典。可是代表着各种情景的卦象,是怎么形成的?我们又如何才能够看懂卦象的意思呢?
        《易经》中只有两个爻,就是阳爻和阴爻,因为宇宙万物万象的变化,都是阴阳互动的结果,而64卦中的每一个卦,都是由6个爻组成的,除了乾卦都是阳爻,坤卦都是阴爻之外,其他的62个卦都是有阴有阳,但是为什么要用数字九来代表阳爻,用数字六来代表阴爻呢?
        曾仕强教授一再强调,学习《易经》,就是要掌握《易经》的基本道理,在人生的不同阶段,应该知道如何调整自己。每个人一生的命运,其实都是掌握在自己的手中,一个人一生的卦象,都是自己来画的。那么孔子在读了《易经》之后,是否给自己画了卦?他又是怎么画的呢?
        曾仕强教授认为,孔子的一生,就是一个完整的卦象,卦有六爻,孔子的一生正是分成了六个阶段:一,十五而学,二,三十而立,三,四十不惑,四,五十知天命,五,六十而耳顺,六,七十从心所欲不逾矩。那么五十所知的天命指的是什么?人生的命运又是由谁来决定的呢?
        曾仕强教授认为,孔子一生,不只画了一个卦,孔子更重要的卦,是对自己一生在六个阶段中,完全不同的人生感受。那么孔子在自己人生的六个阶段之中,都有什么样的人生感受?而这些人生感受,对于我们的人生,又有什么启发呢?让我们继续跟随,台湾师范大学曾仕强教授,一起来探索:《易经》的奥秘第八集:卦有何用。

     

    《易经的奥秘》第九集:解读乾卦

     

    《易经》的六十四卦,代表了宇宙人生的六十四种情景,也告诉我们,在人生的不同阶段,我们应该如何调整,如何应对。在这个系列节目中,曾仕强教授将以几个有代表性的卦象为例,告诉我们应该如何学习《易经》。曾教授讲的第一个卦,就是乾卦,乾卦的爻辞是:初九:潜龙勿用。 九二:见龙在田,利见大人。九三: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 九四:或跃在渊,无咎。 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上九:亢龙有悔。 用九:见群龙无首,吉。 这些话都代表着什么意思?我们又应该如何通过学习乾卦,来调整自己的人生呢?
        乾卦第一爻的爻辞是:潜龙勿用。潜的意思很明白,就是说,在人生的第一个阶段,人的能力还很有限,需要先潜藏。但是勿用是什么意思呢?是说不要表现你的才能,还是说不要使用你的才能呢?
        潜龙勿用,既有做好充分准备的意思,也有蓄势待发的含意。其实,无论是人的一生,还是一件事情,开始的时候,都需要做好充分的准备,不能冒冒失失地就表现出来。那么当一个人开始表现的时候,需要注意些什么?乾卦的第二爻,见龙在田,利见大人。又是什么意思呢?
        乾卦告诉我们,只有做好了充分的准备,才可以开始表现出自己的才能,但是当开始表现的时候,就要非常谨慎警惕了,所以第三爻是: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意思就是说,只有谨慎警惕,才可以避免灾祸,曾仕强教授认为,人生所追求的,就应该是无咎,而不是什么大吉大利,这其中的道理又是什么呢?
        乾卦接下来的三个爻辞是:九四:或跃在渊,无咎。 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上九:亢龙有悔。大意是说,只要能跃过龙门,就可以飞龙在天了,但是,再往上走,就可能会有灾祸。那么飞龙在天之后,为什么会和灾祸相连?在这三个阶段当中,又应该注意些什么呢?
        曾仕强教授曾经指出:《易经》是解开宇宙人生奥秘的宝典,现在我们知道了,乾卦对于人生不同阶段的分析和提示,那么乾卦对于自然社会,能够有什么作用?乾卦中的道理,是否可以运用于自然社会中的事物呢?让我们继续跟随,台湾师范大学曾仕强教授,一起来探索:《易经》的奥秘第九集:解读乾卦。

     

    《易经的奥秘》第十集:解读坤卦

     

    《易经》的64卦中,只有一个纯阳卦,那就是乾卦,也只有一个纯阴卦,那就是坤卦,乾卦代表天,坤卦代表地,而乾卦和坤卦就好像天和地一样,既是完全相反的,又是永远离不开的。如果我们把乾卦理解为,应该怎样当领导的话,那么就可以把坤卦理解为,应该如何做好领导的得力助手。在上一讲中,曾仕强教授解读了乾卦对于人生的启示,这一讲曾教授将继续为我们解读坤卦。坤卦的爻辞是:初六:履霜坚冰至。 六二,直方大,不习无不利。 六三,含章可贞,或从王事,无成有终。六四,括囊,无咎无誉。六五,黄裳元吉。上六,龙战于野,其血玄黄。用六,利永贞。这些爻辞都是什么意思?而坤卦对于我们的人生,又有哪些启示呢?
        坤卦和乾卦是相对应的,也可以理解成,是下级对于上级领导的配合。坤卦告诉我们,要想做好配合工作,第一步就是要有高度的警觉性,见微知变,踩到霜就要想到坚冰将至,就要做好抗寒的准备工作。那么在这样的基础上,第二步又应该做些什么呢?
        坤卦的第二爻提醒我们,当你有了一点成绩的时候,一定不能沾沾自喜,得意忘形。而是要认识到,配合上级领导做好工作,就是你的本分,只有做到这一点,你才可能进入坤卦的第三爻:含章,可贞,或従王事,无成有终。这几句爻辞是什么意思?在人生的这个阶段,又应该注意些什么呢?
        坤卦最主要的特点就是配合,所以第三爻告诫我们,在做事情的时候,既要谦虚谨慎,又要尽心尽力,无论取得多么大的成绩,都不可以去争功劳。只有明白自己的位,守住自己的分,才可以把事情做得有始有终。那么第四爻:括囊,无咎无誉。是什么意思?又为什么说,每一个卦的第四爻,都是最关键的呢?
        坤卦的第四爻,就是告诉我们要多听少说,就不会惹来麻烦。俗话说:祸从口出,曾仕强教授也特别强调:我们不应该说假话,但也不能所有的实话都说出来,我们应该做的是:说妥当的话。那么如果第四爻可以顺利通过,就可以进入坤卦的第五爻了:黄裳,元吉。这是什么意思?又应该注意些什么呢?
        《易经》中每一个卦的六个爻,可以说是代表了人生,或者事物的六个阶段,从第一爻往上,应该是一步比一步高,一步比一步好,但为什么曾仕强教授说第五爻是最好的,如果到了第六爻,将会非常凄惨?那么第六爻:龙战于野,其血玄黄。是什么意思?又怎么能够避免呢?让我们继续跟随台湾师范大学曾仕强教授,一起来探索:《易经》的奥秘第十集:解读坤卦。

     

    《易经的奥秘》第十一集:乾坤人生

     

        乾卦和坤卦是六十四卦中最特殊的两个卦。乾卦是全阳的,坤卦是全阴的,当这两个卦象合在一起看的时候,我们就会发现,乾坤是绝配。历史上有许多著名的乾坤绝配,但为什么有的乾坤配流芳青史,而有的乾坤配却留下千古骂名呢?

      《易经》通过自然的原理,推论出人生的哲理,就是水深火热的循环往复。《易经》中的六十四卦,既代表了宇宙中的六十四种情境,也代表了人生中的六十四种状况,这六十四种状况虽然完全不一样,但有一种共同的规律,这种规律是什么?对我们的人生又有什么警示作用呢?

         让我们继续跟随,台湾师范大学曾仕强教授,一起来探索:易经的奥秘,第十一集:乾坤人生

    《易经的奥秘》第十二集:破解命运

     

       人们常说,命运命运,就是命加运气,那么究竟什么是命呢?什么叫运气呢?那么每个人的命运为什么会不同?是不是命中注定,不可改变的呢?现代科学已经可以预报天气,那么现代科学是否可以预测人的命运呢?当我们揭开命运神秘的面纱,就可以发现,命运不过是一种自然规律,而《易经》所揭示的,正是宇宙人生中潜在的自然规律,那么如果我们了解并掌握了这种规律,是不是就可以把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里了呢?
        命运,听起来似乎非常神秘,其实就像不同的地区,气候会不同一样,一个人生在不同的家庭,处在不同的时代,有着不同的性格,肯定会有不同的命运。那么命是可以算出来的吗?我们又应该如何正确地认识所谓的算命呢?
    伏羲当年创造出八卦,是用来预报天气的,后来周文王发现,大自然的规律和人类社会的规律是相通的,于是就演化出了64卦。现代科学已经证明,天气的变化是可以预报的,那么现代科学是否可以预知人的命运呢?人的命运又是否可以改变呢?
        学习《易经》最重要的,就是要掌握《易经》的思维方式,那就是任何事物都会同时存在两个方面,因为阴中有阳,阳中有阴,而且阴阳是互相变化的。但也正因为这种不确定性,古人常常会说,人的一生会怎样,主要是看:一命,二运,三风水,四积德,五读书。这种说法有道理吗?

       说到风水,是一个引起很大的争论的话题。有的人说,风水是一种迷信;也有的人说,风水是一门科学。那么究竟什么是风水?风水到底是一种迷信,还是一门科学呢?
        其实揭开算命神秘的面纱,无论是风水还是命运,都是一种客观规律,而《易经》所揭示的,正是宇宙人生所潜在的这种共同的客观规律,那么如果我们了解并掌握了这种规律,是不是就可以在有限的条件下,把自己的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里了呢?让我们继续跟随台湾师范大学曾仕强教授,一起来探索:《易经》的奥秘第十二集:破解命运。

     

    《易经的奥秘》第十三集:易经与家庭

     

       中国传统文化非常重视家庭,曾仕强教授指出,中国人浓厚的家庭观念,来源于《易经》,因为《易经》本身就是一个大家庭。中国人用天地来代表父母,其它的六个卦,有三个是男的,三个是女的。而且《易经》中还有一卦,叫家人卦,就是专门讲应该如何治家的。俗话说,家和万事兴。但是现代社会中,不仅离婚率越来越高,而且独生子女的教育,也越来越成为许多家庭头疼的问题。那么家人卦是否能够告诉我们,应该如何对待婚姻,又应该如何教育孩子呢?
        在儒家文化中特别强调,修、齐、治、平,就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也就是说,只要把自身修炼好了,就可以把家管理好,而把家管理好了,就可以出来治国,乃至于平天下。难道可以管理好一个家庭,就有能力治理好一个国家吗?
        中华民族虽然经历多年战乱,而且面对传统文化毁灭性的打击,但还是流传下来许多族谱和家训。可见,中国人是非常重视家庭的,而中国人浓厚的家庭观念,则是来源于《易经》。那么除了家人卦之外,《易经》中还有哪些卦象,是和家庭有关的?又是否能对我们现代人有所帮助呢? 
        俗话说,家和万事兴。但是要营建一个稳定、和谐的幸福家庭,是需要一些智慧和能力的。《易经》中的家人卦,就是专门告诉人们,应该怎样做,才能够治理好家。那么家人卦都说了些什么?古老的《易经》,真的能够帮助我们现代人,处理好家庭的关系吗? 
        我们现在大多是独生子女家庭,每一位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有出息,许多家庭都不惜重金用来培养孩子,但独生子女的教育,却越来越成为许多家庭头疼的问题,这是为什么呢?
        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一直有许多争议,古人云:棍棒底下出孝子。在传统社会中,对孩子不仅是严格教育,而且犯了错误会受到严厉的惩罚。但是现代人认为,那是封建家长制度,对孩子应该是说服教育,绝对不应该打孩子。那么到底应该不应该打孩子呢?让我们继续跟随,台湾师范大学曾仕强教授,一起来探索:《易经》的奥秘第十三集:易经与家庭。

    《易经的奥秘》第十四集:卦的象数理

     

       我们学习《易经》,一定要把《易经》的象数理三个东西都弄清楚。其实,《易经》中的象、数、理,一直就在我们的生活当中,比如:不成功就成仁,这句话就来自于《易经》中大过卦的卦象,又比如:每当我们拿不定主意,或者忐忑不安的时候,常常会说:心里七上八下的。而这个七上八下,就和《易经》中的数有关系,但是数字七比八小,为什么是七在上八在下呢?《易经》中的理又是什么?学习《易经》,是不是可以使我们变得更加智慧?
       《易经》本来是来源于自然的,但是由于它艰深难懂,又被一些似懂非懂的人利用来看相算命,于是《易经》不仅被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而且被打上了迷信的烙印。曾仕强教授认为,只要搞清楚了象,数,理,就可以知道《易经》的奥秘,那么我们首先来看一看,什么叫象和数呢?

        象,就是指卦象,而卦象原本是自然中事物的形象,所以看卦的时候,既需要丰富的想象力,还需要运用《易经》的思维,从正反两个方面考虑问题。那么大过这个卦象,都代表了什么不同的意思?为什么曾教授说,看到大过卦应该喜悦呢?
        现在我们知道,象就是卦象,但是同样的卦象,可以有完全不同的解释, 同是一个大过卦,它也许是个棺材,那就是死路一条,它也许是一座桥梁,那就是通往成功的道路。所以才有:不成功就成仁的说法。由此可见,我们中国人许多的成语和观念,都是来自《易经》的。那么《易经》中的数,又是在怎样影响着我们中国人的呢?
        我们还可以从数学的角度,来看一看七上八下的道理。在《易经》中,奇数为阳,因为阳是扩张的,所以阳是正数、偶数为阴,因为阴是收缩的,所以阴是负数,七是奇数为阳,八是偶数属阴,所以七在上,八在下。七上八下就是这么来的。可见《易经》在我们的生活中,确实无处不在。那么《易经》中,象、数、理中的那个理,又该如何理解呢?
        如果说《易经》中的象和数,是变化的现象,那么《易经》中的理就是不变的规律了,而我们学习《易经》,就是要透过变化的现象,掌握那个不变的规律。那么这个不变的规律究竟是什么?学习《易经》是不是可以使我们变得更加智慧呢?让我们继续跟随,台湾师范大学曾仕强教授,一起来探索:《易经》的奥秘第十四集:卦的象数理。

    《易经的奥秘》第十五集:超越吉凶

     

        《易经》的奥妙就在于,运用大自然的规律,贯通掌握人类社会的规律。大自然中月圆则缺,潮起潮落,而人类社会也同样存在着这种物极必反的规律。人生的悲剧就是吉凶悔吝,吉凶悔吝,这个叫做无奈的必然律,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做,才能够跳出吉凶悔吝的必然律,立于不败之地呢?人们常说福祸相依。有很多人热衷于算卦,就是希望能够预知未来,趋吉避凶。那么学习《易经》,是不是可以帮助人们,趋吉避凶呢?
        很多人热衷于算卦,就是希望能够预知未来,趋吉避凶。但曾仕强教授指出,按照《易经》的道理,人生的最高境界是没有吉和凶的。但是我们在卦象中经常会看到吉,或者凶的字,为什么曾仕强教授却说《易经》是没有吉凶的呢?
        《易经》的奥妙就在于,运用大自然中的规律,来贯通掌握人类社会的规律。大自然中月圆则缺,潮起潮落,而人生的悲剧,也在吉凶悔吝中,无奈地重复着,那么是否有什么办法,能够跳出这种无奈的重复呢?
    尽管人生的最高境界是:超越吉凶,但是对于大部分普通人来说,还是希望能够:趋吉避凶。所以中国人考虑事情比较长远,俗话说,出远门的时候,一定要饱带干粮,暖带衣,就是说不能只看眼前,而要防患于未然。那么学习《易经》,是不是可以帮助我们趋吉避凶呢?
        《易经》告诉我们,要想趋吉避凶,就要跳出吉凶悔吝的必然律,做到后悔在先。当我们取得成就的时候,就要想到,不能得意忘形,要尊重别人。当我们获得财富的时候,就要想到,不能丢掉勤俭的好传统,要尽力去帮助别人。那么除了这些以外,还有什么要注意的呢?
        在《易经》的64个卦中,有63个卦里的爻辞,都是有吉有凶的,只有一个谦卦,所有的爻辞都是吉,没有凶,所以按照谦卦去做,不仅可以趋吉避凶,而且可以超越吉凶,永远立于不败之地。那么谦卦是一个什么样的卦?又能给我们的人生带来什么重要的启示呢?
        也许因为《易经》离我们太遥远了,几千年的苍桑岁月,使凝聚着中国古老智慧的《易经》,在我们心里已经模糊不清。今天,当中华民族终于强大起来之后,当中国终于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之时,我们是否应该正本清源,回归原点,重新来认知一下《易经》的价值和作用呢?我们是否应该传承并善用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呢?让我们继续跟随台湾师范大学曾仕强教授,一起来探索:《易经》的奥秘第十五集:超越吉凶。

  • 健康的首要任务是养骨

    2011-06-03 17:15:53

    福被重新定义,养生要打破迷局。

    我们常说,一个人要有“骨气”,这不仅仅是一个道德操守概念,它的本意更应该是一个健康养生概念。骨气即正气,我们的身体最需要的是培护正气,固本扶元。

    其实大多数疾病都与我们的骨骼有关,骨骼的好坏强弱是因,疾病是果。只是这个联系以前不被大多数民众和医家认识而已。

    人体骨骼与五脏六腑及其他器官具有非常奇妙的功能相关性。养好身子骨,我们身体上的很多疑难杂症将会不治而愈;养好身子骨,可能连感冒发热、头痛脚酸等很多小毛病都终生不会降临。

    沿着脊椎的31对神经分别由脊椎骨与脊椎骨之间的椎间孔伸出而贯穿全身;所有的脊神经负责传递大脑与身体各个部位之间的讯息,因此,当脊椎发生异常时,就会影响到我们的器官;同样,当器官不健康时,也可以从脊椎骨上找到异常之处,且直接通过养护脊椎拔除病根。

    如果每一节脊椎骨都处于正常的位置,那么整个脊椎呈现出两个向前的弯曲(颈曲和腰曲)、两个向后的弯曲(胸曲和骶曲)。当脊椎的弯曲度是良好的——该弯的地方弯了,该直的地方都直了,人就不容易生病;如果脊椎的生理弯曲改变,身体则往往陷入亚健康或是慢性病的困扰。

    骨是身体之本,骨是钢铁长城。古人刮骨可疗毒,而今养骨享天年!



    随书特别赠送一张“全彩骨骼与内脏神经对照图”,方便您随之循着骨骼找病源,自助养骨防病。

    内容简介

    本书是“国医健康绝学”系列丛书的第十二本,它由国际中医药总会与美国脊椎矫正学会认证医师、台湾资深脊骨理疗师许美陆女士亲自撰写。在20年的行医经历中,她先后得到美国整脊术、日式骨盆疗法、头骨治疗术之真传,现将它们的精华与传统中医精妙结合,独创养骨健康法。这种治疗方法具有高效无副作用、成本低廉、操作简单等优点,是最适合普通大众在家中自助使用的基础保健法。
    本书为您献上:
    一、50个养骨防病新方法,告诉您,原来这些疾病要从骨骼去治疗;
    二、从头到脚的全方位图解按摩养骨方案,让您的五脏六腑得到骨骼最坚强的守护;
    三、一套汲取中西医精华,形似养骨实则养生的养骨正气操,让您的身子骨由内而外硬朗起来。

    作者简介

    许美陆 (台湾)国际中医药总会与美国脊椎矫正学会认证医师、台湾资深脊骨理疗师。

    目录

    序言 身心康健,落点在“骨”
    第一章 培护正气,养骨为大
     1.让人体的脊椎之树长青
     2.欲善其身,先利骨盆
     3.骨肉相连新奥义
     4.养骨就是养一种幸福
     5.人体骨骼使用说明书
    第二章 养骨从头开始——头颈养生方案
     1.头骨缝隙,健康“小妙境”
     2.严保颈椎!觉察到症状时已经晚了
     3.太太必修课:简单又轻松
     4.常犯的头痛头晕,都可以自己按摩缓解
     5.按摩治高血压:“浊感消失了!”
     6.失眠时请起床折个保健枕头
     7.按摩哪些地方可以增强记忆力
     8.妙不可言!照故事情节为孩子按摩
    第三章 心是“君主”——胸椎养生方案
     1.胸骨是保卫心肺的尚方宝剑
     2.两肋有力,想生气都难
     3.胸椎挺拔才能自由呼吸
     4.“揉面团”的有趣经历
     5.胸闷和长痘痘,都可以从“两椎”去缓解
     6.治驼背,保心脏
     7.按摩到位,胜过天天喝补汤
     8.按摩上胸部治好了哮喘
    第四章 “腰龄”年轻,人才真正年轻——腰椎养生方案
     1.唤醒腰椎,周身通明
     2.腰腿按摩比拥抱更暖心
     3.按摩加伸展:壮腰的不二法门
     4.勤敲大腿根部,性福如此简单
     5.腰椎间盘突出的告诫:元凶是“舒适”
    第五章 养护生命之根——骨盆养生方案
     1.骨盆:你随身携带的健康聚宝盆
     2.肾是骨盆里长出的嫩芽
     3.阳刚之气,要从源头生发
     4.女性一生的幸福,都装在骨盆里
     5.得到滋养的花,开得最美
     6.一个小游戏,身心同治
     7.大道至简,抱膝防百病
     8.安抚坐骨神经,腿脚就像永远16岁
    第六章 维护身体的天平——肩臂养生方案
     1.肩膀水平,全身才稳定
     2.每天推压10分钟,插上自由飞翔的翅膀
     3.用温暖打开肩膀的锁
     4.要想乳腺健康,请照顾好双肩
     5.肘关节灵活,运动快乐
     6.上肢养护,从手腕处开始
    第七章 “场能”葆青春——腿脚养生方案
     1.留住青春从腿开始
     2.双腿平衡,全身才有平衡可言
     3.腿部血液循环好,更强“中国心”
     4.每个人都可以“脚底生风”
     5.健康补钙腿脚好
     6.单腿挪进来,箭步走出去
    第八章 平衡养骨才可提升正气
     1.骨平衡,生命之树才挺拔
     2.均衡营养,从里到外滋养骨骼
     3.看似养骨,实则养心
     4.身心合一,张弛有道
    写在后面的话

    书摘插图

    第一章 培护正气,养骨为大
      1.让人体的脊椎之树长青
      我从小生活在小乡村,尽管衣食未必富足,但那漫山遍野的绿色和泥土香气却令我至今受益。我喜欢在家里种些绿葱葱的植物,每天只要看着它们,就能让我看到生命的力量。多年行医的历程,有乐也有苦,当我苦苦寻求可以让人不被疾病困扰的方法,当我陷入治疗的困境中的时候,院子里苍劲有力的树木总能给我一些灵感、一份喜悦。
    自古以来,人们便把那些生命力旺盛、长生不老的植物奉为吉祥的象征,希望自己的生命也能如它们一样长久而且有活力。我们惊叹于苍天古树顽强的生命力,因此常常用“生命之树常青”来祝福老人健康长寿。
    其实,人与树有着非常相似的成长历程。
    上图是人的胚胎,也就是我们生命之初的样子,它的形状与一颗刚发芽的种子别无二致。它们不仅仅外形相似,而且同样拥有可以支撑起整个生命的主干!树的主干将会长成粗壮的树干,支撑大树在风雨中屹立不倒,吸收土壤中的养分并且运送到全身;而人的主干则长成上至头颅、下至骨盆的脊椎,成为全身的支撑。脊椎如果出了问题,个人健康势必受到重大影响,甚至危及生命。
      脊椎越好,寿命越长
    人之所以能够自由活动,正常地做任何事情,主要就是靠体内各器官和组织的分工与协调合作,只要一个器官出现异常,就会影响到其他器官,进而影响到整个人体的机能。但为什么说脊椎有问题会造成身体器官和组织受疾病威胁呢?因为人体内把各个器官和组织协调起来的中枢就是脊椎,它里面布满了重要的神经,这些神经向四周延伸,与身体的各个器官紧密相连。脊椎就像控制所有器官的服务器,按照大脑的指令调配整个身体的资源,让五脏六腑有条不紊地配合工作。
    沿着脊椎有31对神经,分别从脊椎骨与脊椎骨之间的椎间孔伸出,且贯穿整个脊椎。由上至下依次为:颈椎神经8对,胸椎神经12对,腰椎神经5对,骶椎神经5对,尾椎神经1对。每一对神经又可以分为躯体神经和内脏神经:躯体神经掌管肌肉、皮肤、骨骼和韧带等,内脏神经则负责管制全身器官。所有的脊神经都负责传递大脑与身体各个部位之间的讯息。因此,当脊椎发生异常时,就会影响到我们的器官;同样的,当我们的器官有病时,也可以从脊椎骨上找到病相。
    内脏的功能是由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这两套神经系统配合控制的。内脏好比一个孩子,而交感神经与副交感神经就好比严父与慈母,内脏在父亲的严厉督促下不得不打起精神奋力工作;副交感神经则如母亲般温柔可亲,内脏在她的臂弯里会感到无比放松,利用一切机会充分玩耍、休息。任何一方在进出脊椎的过程中受到压迫,那就像是父母在对孩子的教育方式上发生了分歧或者矛盾,孩子(脏器)肯定无所适从,各种疾病也就可能随之而来了。
    另外,我们的神经传导、血液走向,都是随着脊椎的变化而变化的。一旦脊椎偏离了正常的位置,所有的神经、血管、经络就都会随之移位,引起五脏不协调,这种不协调本身就是许多疾病的根源。随着脊椎的移位,还会压迫神经,久而久之,体内与受压迫神经相连接、接受该神经管理的某个器官就受到一定的影响。例如有的人感到心脏不舒服、有的人会觉得自己总是胃胀、有的人时不时就头晕恶心或者手臂麻木,但是到医院接受专项检查时,却发现该器官没有任何问题。
    为什么会这样呢?罪魁祸首其实隐藏在每个人每天的生活之中,只是我们没有发觉而已,它就是脊椎。人从坐姿到站姿、睡姿,与人常常接触的工具,例如靠背椅、汽车座椅、沙发床等等,每时每刻都在通过与人之间的作用力而给我们的脊椎乃至全身的骨骼造成影响,引发各种各样的问题。所以要想身体健康,首要任务就在于维护好生命的主干——脊椎。
      人体也有龙骨
      脊椎古时候称作“龙骨”,它如同一条长龙,从上到下,由一段段的体节(脊椎骨)串接而成。具体而言,它有7块颈椎骨、12块胸椎骨、5块腰椎骨、1块骶椎、1块尾椎(骶椎和尾椎分别是由出生时的4~5块骨头融合而成一块)。为了更稳定地两两连接,这些脊椎骨并非整齐划一的光滑圆柱体,甚至连一个光滑的平面都找不到。它们就像异形的积木一样,通过各种表面突起与凹陷,形成关节,再辅以韧带、椎问盘,使得脊椎环环相扣、紧密相连。
      每一节椎骨与相邻的椎骨之间都是通过复杂的关节、韧带以及椎间盘相互连接的。椎问盘就仿佛是脊椎缓冲压力不可缺少的“海绵垫”,它的秘密其实埋在中央,那里有一种弹性极强的胶状物。这种胶状物中,水分占了80%,所以它像果冻一样可以随着外界的压力而改变位置和形状。为了不让“果冻”四处滑动,在它的四周,还环绕着厚厚一层纤维,纤维环就像桶箍一样牢牢地把“果冻”锁在最里层——因为一旦这颗“果冻”溜出纤维环,就会压迫到从椎骨中央穿行的脊髓神经,产生各种痛苦的症状,也就是常见的“椎间盘突出症”的一种类型。椎骨之间的其他小关节、韧带也同样有可能在我们每天的行动中发生各种损伤。
    千万不要以为这些只是很微小的细节,不足为奇,实际上每一个细节都可能破坏脊椎整体,乃至影响全身的健康。例如,某一节颈椎错位,极有可能压迫到与之相连的脊神经,导致其下方脏器功能的失调,因为穿过颈部的脊神经往往要通往全身各处,所以全身功能都会因此而受牵连,高位截瘫就是最典型的例子;当某一节腰椎间盘突出,则有可能导致位于它上方整个脊椎生理弯曲发生改变,继而压迫椎管里的脊神经,不但引发剧痛,还影响脏器功能。
    我们的头、颈、肩膀,如同树枝一样,它们与脊椎这根主干是不能分开的整体。严格来说,头部甚至可以认为是脊椎的延伸,因为头和脊椎从我们还是胚胎那么小的时候就已经连为一体、共同生长了。所以脊椎的姿势会直接影响头部,而头部的活动也直接影响脊椎,影响全身功能。连接头与脊椎的是我们的颈部,如果您姿势不当,例如习惯头部向前倾、下巴过分内缩、肩膀耸起等,都会造成颈部肌肉紧张与僵硬,长此以往不但肩膀会感到疼痛、麻木,整个背部甚至都会感到不适,乃至全身健康水平下降。
    那么骨盆呢?骨盆牵制着脊椎基底,影响它的自然曲度,如果骨盆过于往后、过于往前或者两边骨盆一高一低,都会导致长短腿现象的发生,进而使脊椎侧弯、脊髓受到压迫,最终使得与脊神经相连的脏器功能下降。
      2.欲善其身,先利骨盆
    骨盆不正导致左右腿长短不同。左腿长的人容易在消化系统、泌尿系统、生殖系统发生疾病;而右腿长的人则比较常见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系统的疾患。这与脊椎向左或者右弯曲时压迫不同的内脏神经有着直接的关联。
      脊椎不是一根笔直的骨头,它由一节节椎骨连接而成的。正是由于椎骨之间连接处的灵活延展和收缩才使人可以顺利弯腰和伸展。当脊椎的下段倾斜,上段就会由于可以灵活弯曲而自动地向对侧平衡,这让我们不需时刻小心也能不跌倒。身体的这种自我保护功能虽然必不可少,但也带来了长期的隐患,那就是脊椎容易弯曲变形。
      如同稳定的根基确保大树挺拔,骨盆的位置正常与否直接决定了脊椎的挺拔与否。人体在不活动的时候,地心引力也照常对它起着作用,这就是身体的重量,即体重。站立的时候,整个人的重量都压在腿上,为了支撑身体,两腿不得不付出与体重相等的支撑力。骨盆上方只与单独的一根脊椎相连、下方则与两侧腿骨相连,所以人在站立的时候,任何来自双腿的力量都会通过骨盆传递到腰椎,当两腿力量不平均(例如我们站成“稍息”姿势时)腰椎就会被力量更大的一侧推向另一侧,于是整个脊椎就歪了。处于腰与腿之间的骨盆,则成为一个过渡,它的位置不但反应双腿的长短,而且还体现脊椎的曲度。例如左腿长的人,肯定骨盆是左边高、右边低,因为更长的左腿不得不将骨盆顶得更高。骨盆一旦左高右低,那么必然连带脊椎末端向右边倾斜,为了保证身体平衡,整个脊椎从正面看起来就不再笔直,从而导致脏腑疾病的发生。根据调查统计,左腿长的人容易在消化系统、泌尿系统、生殖系统发生疾病;而右腿长的人则比较常见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系统的疾患。这与脊椎向左或者右弯曲时压迫不同的内脏神经有着直接的关联。
    所以,只要从骨盆就可以对一个人的整体健康状态做出最基本的判断。只要我们把骨盆的位置重新调整好,且保持合理的坐、立、行姿势,维持好骨盆的生理位置,不但腰酸背痛就会马上消失,就连困扰了病人多年的慢性病也会好转。
     ……
    书摘与插图


    插图
    插图
    插图
    插图

  • 音乐和美术 *

    2011-06-02 22:20:35

    (新民晚报)  李醉


    月下独酌

      罗曼·罗兰说过:“音乐是生活的绘画,但必须描绘优雅的生活。”1992年我在法国举办画展时,认识了一位法籍画家,他告诉我,他的儿子在大学一年级读的是美术,二年级转到音乐专业了,当时,我听了很诧异,美术和音乐的距离这么近?
      前些年,我把业余创作的部分音乐作品,怯生生地端到贺绿汀先生跟前请教,意外地得到鼓励,贺老还特意为我题写了书名《李醉音乐作品集》。我在这本集子的序言中写道:“在画画和谱曲的过程中,我惊喜地发现,美术和音乐在创作方法和艺术处理上竟会是惊人地一致,好像在做同一件事,不仅不矛盾,反而相互借鉴、渗透、相互启发。”
      贺绿汀先生告诉我:“作画亦如作曲。”“作者没有丰富的想象力,作品是不会感人的……”他的一首著名钢琴曲《牧童短笛》就是最好的例证:在优美的旋律中,眼前仿佛出现一幅家乡山青水秀的美丽图景:无边的田野、袅袅的炊烟,小河边的田埂上,晚风吹拂着牛背上的少年,他吹着笛子,迎着金色的晚霞……贺老也画画,年轻时当过美术老师,他在国民党的监狱里还给难友们画过肖像画。在他的居室的墙上挂着一幅他画的风景水彩,色彩统一和谐,用笔简练大方,充分显现这位老音乐家的浓厚涵养,在贺老的画作里,听到了音乐:那具有浓郁田园风味的抒情乐章!
      五十年的绘事生涯已然过去了。前年,我去美国举办唐诗油画展,一位观者热情感叹:“你的油画有旋律感,像是音符在跳动……”听闻此言,备感欣慰。
      记得吴大羽老师说过:“色彩是感人心灵的音符。”“每一个色块,都是一个音符……”老师的教诲常常在我耳际响起。
      曲中有画,善哉!画中有曲,妙哉!

  • 周星驰“食神”少林寺18铜人折凳(限量版) *

    2011-05-24 09:02:04

    周星驰“食神”少林寺18铜人折凳(限量版)

    IMG_8105s.jpg
  • 复兴公园写生 *

    2011-05-15 21:05:54

    昨天下午跟大家一起去复兴公园写生创作。这是昨天写生时一小时画的,天气比较阴,画完后太阳出来了,呵呵。等它干了还有些细节要修改(照片拍的都是反光 )。写生好啊 ,补充新鲜色彩,和大家一起画能学到很多。那种一口气画出来的感觉真的很爽,很开心!

    IMG_8096s.jpg
  • 2011春拍,兴奋剂还是膨化剂

    2011-05-08 23:19:05

      又到了5月份,一年当中艺术品拍卖最火热的月份之一,2011年的春拍大幕也就此拉开。在今年前4个月大大小小的拍卖中,嘉德四季25期拍卖会创下6.4亿元的最高成交额,这在四季拍卖上也是一个新纪录;4月香港苏富比春拍《尤伦斯重要当代中国艺术收藏》专场以100%成交,总成交额4.27亿港元,成为中国当代艺术史上的里程牌。春拍大幕还未彻底拉开,诸多纪录已被持续刷新,今年春拍,幕后的兴风作浪者,都是何方神圣呢?记者就此展开了调查。


      新面孔下手更凶猛


      刚刚开始的春拍季,许多业内人士都惊觉新面孔的大量涌入。按照杭州拍卖界资深人士黄老师的说法是,“起码多了50%。”这股神秘力量的突然闯入,让他这样的老藏家难以招架。


      上周刚刚落幕的上海恒利拍卖会,场面火爆得一塌糊涂,更创下5.3亿元的总成交额。大量涌入的新买家,让公司负责人也很不淡定,“生面孔无比多,以前那种一走进拍卖会,都是一张张老脸,互相打个招呼点个头的时代已经过去了。”而且,“往年看热闹的多,今年都是来买东西的,新客户占了这次恒利买家的三成”。


      与老藏家下手比较理智相比,这些新手“下手很凶”,只要看中的,势在必得。他们的不按常理出牌,迅速抬高了部分一线画家的价格。“他们偏好几十万到几百万的作品,增值空间相对较大。所以,现在这个价位的艺术品,购买力空前。”


      北京匡时拍卖负责人董国强这样描述:“新进场的买家大多会把目标锁定在他所熟悉的名头上,所以这类作品的价格会随着新人的不断进入而水涨船高。”今天春拍,像张大千齐白石傅抱石徐悲鸿李可染等名画家都行情看好,而潘天寿、陆俨少这样名气大,但市场价格原本并不顶尖的画家,更是猛涨。


      新买家在购买时的强烈意愿和阔绰出手使价格急剧变化,让很多传统的收藏爱好者感到失落,甚至把一些传统藏家逼向拍卖场边缘。不少老藏家已决定在今年春拍谨慎出手。去年在拍卖市场投入十几个亿的新疆某财团,今年春拍只准备投入两个亿。

     

      私募基金也来插一脚


     

      在不少老藏家看来,这些新面孔颇有几分神秘色彩。“他们到底是谁?我们真的很想知道。”黄老师说。


     

      持续发布中国艺术品分析报告的北京艺术市场分析研究中心总监马学东告诉记者,据他们调查,这些新面孔主要由三部分力量组成:艺术投资基金等金融机构,包括公募与私募,以私募为主,他们偏好书画产品,最在意回报率;非传统收藏机构,现在有不少企业有意向文化产业发展,或者以建立美术馆等艺术机构为目标;个人藏家,多为企业主,这个群体将来涉足艺术品投资的人数将越来越多,来自各行各业,主要集中在金融、房产、能源等高利润领域。


     

      昨天,记者辗转联系上了一位新买家,或许他可以代表目前这些“新手”的想法。


     

      胡总,浙江金华房产商,今年春天首次试水艺术品拍卖,胡总说他这次准备了1个亿。他下水的第一件拍品,就是这次上海恒利春拍的陆俨少《峡江险水图》,花了800多万元。


     

      胡总坦言选择现在进入市场,和“房地产市场不明朗”直接有关,“去年我只投了三四个亿买土地,今年也不打算做新项目。”而身边朋友在艺术品市场获得的高额回报让他心动。


     

      此外,从去年开始,中国内地不断出现新成立的艺术基金,他们主要集中了一些个人或企业的闲钱,交给专业人士运作投资艺术品。根据调查,2011年艺术基金的规模将超过15亿元,基金多数也从拍卖会购入作品,偏好投资回报率较高的中国近现代书画和当代艺术。


     

      比如,去年成立的深圳杏石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旗下的“杏石盛鼎艺术品投资基金”,投资方向主要集中于近现代大师的书画作品, 公司负责人徐永斌告诉记者:“我们认为中国艺术品市场定价会逐渐与国际艺术家的行情接轨,收益率会在此轮行情下表现出较为稳定和不错的回报。”

     

      投机行情还能火多久


     

      随着2010年国内外宏观经济的种种变化,尤其是股市、房市低迷及资产价格持续上升,艺术品成为了财富阶层和机构投资者进行资产配置的重要选择。中国艺术品拍卖价格的持续走高,也使得市场体现出了被流动资金推动变化的特点。


     

      马学东认为:“这些资金的进场,促进市场繁荣是肯定的,但是中国的艺术品市场本身就处于初级阶段,多数买家多少都带有一些投机心理。”


     

      一位业内人士更将多数新买家称为“投机客而不是投资客。”因为他还清晰记得前几年的类似情况。“2005年市场火爆时,也一下子涌进来许多新面孔,但2006年市场不好,这些面孔又都消失了。如今的这些买家,会不会进来得快,也消失得快?”


     

      摩帝富艺术顾问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兼亚洲区总经理黄文叡专家在一次采访中表示,在艺术品繁荣的背后隐藏着危机,他认为现在是进场时机,未来3年,中国艺术品价格会迎来第二波上升,但同时也会是一个阶段性的顶点,投资者短线获利30%可退场。


     

      不过南京某拍卖公司负责人认为,虽然表面上看市场很繁荣,但这种‘短平快’炒作艺术品并不利于市场长远发展。他告诉记者:“在西方国家,艺术品投资的周期是20年,而现在国内很多游资炒作艺术品周期只有几年甚至几个月,快进快出,这对市场的伤害是很大的。”


     

      2011春拍看点——


     

      中国嘉德 5月21日至25日


     

      首次推出古代及近现代书画联合夜场“大观——中国书画珍品之夜”,汇集中国书画珍品32件。近现代书画部分,“四君子——齐白石徐悲鸿黄宾虹张大千作品集珍”专场汇集四位近现代画家的百余件精品佳构。此外,王世襄旧藏、有着1200多年历史的唐代“大圣遗音”古琴备受关注。


     

      香港佳士得 5月27日至6月1日


     

      《中国古代书画》和《中国近现代画》专场中,将呈现400多件古代、近现代名师佳作。古代包括明代王铎、张瑞图、倪元璐、萧云从等;近现代画有张大千吴冠中齐白石徐悲鸿等大师杰作。

     

      北京保利 6月2日至7日


     

      由苏州过云楼旧藏并收入《过云楼书画记》的“元四家”之王蒙《稚川移居图》是北京保利2011春拍的压轴重器,而高达两亿元的拍前估价也令它毫无悬念地成为迄今为止中国拍卖史上最昂贵的拍品。


     

      记者手记  


     

      成批新买家入场的苗头,已经有两年了。根据中国嘉德拍卖的统计,这两年来他们每场拍卖会上都能吸引到20%的新参与者,而且其中60%的人都是实实在在掏钱买东西的。但今年春拍市场之火爆程度,还是让大部分业内人士感到咋舌。

     

      “市场真的好到这样的程度了吗?”前些天在与一位拍卖公司老总聊天时,对方还这样自言自语。这说明,尽管经过多年培育,艺术品市场的关注度与参与度在不断扩大,但今年春拍之火爆还是已经超乎了大家想象,甚至,有些超乎常理。

     

      有人说,这能繁荣市场,好事;有人说,泡沫已经有了,将来都会还的。众说纷纭,但可以肯定的是,各自的话语背后,都是各自的利益。

      作为媒体,我们试图将一切抽丝剥茧,呈现最大的真相。但谁能看清未来?一切都很难说。但想起2005年市场大火爆之后随即而来的大萧条,我们有理由提醒大家清醒和冷静。因为,剔除想在短期内“捞一把就跑”的那些人,让市场走得更健康更稳健,是大多数人的愿望。

  • 最近一直在理思路,油画颜料都快干了!

    2011-04-30 10:45:53

    最近一直在理思路,油画颜料都快干了!

    差不多了

  • 美国新媒体艺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一瞥

    2011-04-28 21:16:25

    美国新媒体艺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一瞥

     

    蒋文博

    (原载于2011323《中国艺术报》)

     

    2010年夏天,应高等教育出版社邀请,美国著名独立电影制片人、芝加哥艺术学院Danièle Wilmouth教授来京,主持教育部艺术设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Danièle涉足电影、新媒体、当代艺术以及艺术设计等领域,其人热情开朗,异常认真,我们在在十余天的密切接触中,围绕艺术创作、文化观念及新媒体艺术展开深度对话。尤其围绕新媒体艺术在美国的现状、意义及发展趋势,展开了多方位的讨论。

     

    当然,对于“新媒体”这个名称,至今在国内还存在争有,部分人认为此种提法欠准确,如中国美术学院成立了“跨媒体艺术”学院,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张尕教授认为用“数码艺术”或“媒体艺术”来描述或许更恰当。对此,Danièle介绍了美国人目前对“新媒体艺术”的看法:在美国,人们通常把新媒体艺术定义为基于网络、电脑的一些艺术作品,包括一些软件程序上的修改、网络游戏,甚至包括基于屏幕的艺术作品,手机展示的艺术作品,还有生物艺术等。这就是在美国对新媒体主要的定义。

     

    在谈到新媒体艺术在美国的新进展时,Danièle例举了在正在芝加哥进行的新媒体作品。我们看到,在美国的最新的新媒体艺术项目中,很多艺术家会关注社交网站,比如说Face Book。比如,最近有一个项目“行进/进行”,这个项目比较大,会持续2-3年,包括现场表演部分和网络虚拟部分。这个项目有自己的网站,同时纳入实时表演:寻求各地或者是美国各地同时发生的表演,在网站上同步呈现。我们知道在Face Book网站上面可以随时更改个人状态,发表微博之类的东西,他们就把个人状态的修改发到ipad上。现场表演者带着ipad,他们可以一边上网,一边表演,上传自己的表演状态,同时收到其他地方人的表演。这些艺术家比较关注不同地区,包括美国地区,以及世界不同地区同时发生的一些事件,这些东西通过网络连接在一起。艺术家做这个作品最主要的意图是什么呢?实际上,这个项目主要是由Mark JeffreyJudd Morrissey两个人来做的,其中,Judd是网络编程师、网络设计师,同时也写一些网络互动文本和互动诗歌。Mark是一个表演艺术家。他们大概在一年之前开始合作。在一定意义上,这个作品主要反映的是这场美国的次贷危机带来的一系列经济问题。我们知道,美国金融危机出现之前,1930年美国也经历过股市崩盘,艺术家是想把这两次经融危机联系起来做一个项目。1930年左右发生经济危机的时候,美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长期的政策,包括签订一些大型的民生项目、工程项目,包括建大坝等。在他的作品中,就涉及到建筑、雕塑,也让一些艺人(如演员)穿上不同的道具来表演这种典型的雕塑。这个项目有专门的网站,该网站上有文本、诗歌和些影片。比如,在美国的现场表演会通过ipad上传到网络,有人通过网络对他们的耳机发出不同状态修改的指令,演员听到以后再进行修改,将听到的指令大声地喊出来、说出来。在这件作品中,艺术家更关注的是人们面对经济危机的时候应该如何去应对、如何去处理。

     

    可以说,这件作品代表着典型的当代艺术的组织方式——作品强调艺术家与社会的关系,强调个体的人与社会的关系,强调个性化的情感诉求与社会的关系。我们甚至可以理解为:金融危机造成了人的状态改变,而在这里,这是一个虚拟的改变,但是通过终端,让具体的人的耳朵听到指令、眼睛看到指令,并把它喊出来、表演出来,这变成一个现实和虚拟的空间连接。这个连接有一个总体的策划,所以构成了一件整体的作品,这样,作品才跟金融危机构成必然的联系。我把自己的上述想法告诉了Danièle,她即刻表示认同,并进一步介绍说自己也是这个项目的参与者,负责摄影纪录之类的工作。并且这个项目建立有自己的网站,网站上有文字、图片、现场表演视频,这三个都是该项目的一部分。这两个艺术家主要关注的是2008至2010年这场经济衰退、经济萧条与30年代那次大危机之间的关系进行对比。他们在这个项目当中一直在回顾,回看30年代经济危机时候政府做出的反应,政府为了应对经济危机出台的新政,出台的一系列的措施。

     

    第一个部分,网站上有一些文本资料,主要是描写政府的一些政策、措施;网站还集合了素描、图片、绘画,来表现表演者的状态,还有他们道具设计、服装设计。在文本和视觉效果上,比如对胡佛大坝上的建筑和雕塑的描述,包括如何来展现这些元素的视觉效果,也形成了文本,可以集中在网站上呈现。

     

    第二个部分,现场的表演者,他们会会通过耳机听到状态改变的指令。作品关注的就是美国目前的经济状况、每个人的经济状况,人们对于应对经济危机的自由思想和观点,还有我们面临的挑战、状态的改变等。

     

    从现象上看,新的媒介方式的出现,想必会对对纯艺术的创作观念和表现形式会带变化,这种变化在美国已逐步体现出来。Danièle举出一个现场舞台表演的例子,那就是利用Flash。作者是做现场舞台表演的,他们在之前做了一个项目,就是复制、重新编排电影片断,将有名的编舞、舞美师的舞蹈片段复制下来、重新编排,然后放在舞台上表演。同时,他们会在舞台两边的电子屏幕和网络上同时进行“演出”。该表演者关注的是在数码时代的一些知识产权和版权的问题。事实上,在数码时代,作者的知识产权遭遇到了巨大挑战。因为我们知道,很多艺术作品都可以被人们利用数码技术便捷地复制,被不断地复制,随意地上传到网上去。因此,在数码时代,知识产权问题不得不成为焦点问题之一。

     

    但如果脱离具体作品,例如张艺谋当年拍《红高粱》和后来他拍《英雄》,所采取的媒介方式是不同的。在有新媒体的时代,新媒体的技术媒介让艺术创作者在观念上会有一些改变,这种改变当然不会仅仅局限于某一件作品上。Danièle首先肯定了中国电影的话语方式的艺术价值,同时她认为,现在的电影制作人比较好的就是展示自己的作品,当然现在的选择比以前多很多,不仅是在大型影院及电影节上放映,现在我们展示的商业电影、艺术电影、实验电影,在画廊里边、博物馆里边都可以放映,甚至还可以进行多个视频、多个屏幕的装置,还可将电脑表演的东西融合进来,展示你的作品。更多数情况下,现在展示作品是通过屏幕,通过iphone,通过互联网批评的形式来进行。在创作者的观念里,确实要开始考虑自己作品创作与作品展示的场地的问题。如果用网络、电视机、iphone、手机,就必须要考虑视频的长度或者是拍摄时候视频的大小到底适不适合这些展示媒介。在某个时期,在某些媒介上,不妨这些视频必须把短片拍得短一点,可以更加适合播放,或者把屏幕做得小一点。

     

    从新媒体作品的受众来看,如Mark JeffreyJudd Morrissey做的那种大型项目,极有可能会影响年轻人的生活方式、审美观念及其价值观,在现实层面上,新媒体艺术的确与现在的美国年轻人产生了密切的联系。Danièle也并不否认这一点,因为在美国,大多数人对新媒体艺术都很感兴趣。新媒体先锋主要是在20世纪70年代、80年代和90年代比较活跃,现在他们已经是很活跃的新媒体作品创作者了。当然,年轻学生对新媒体也抱有不同的态度:一些人对新媒体非常关注、非常喜欢;一些人对新媒体持怀疑态度——因为他们知道,你在做这些作品的时候,不仅要用新媒体这些高科技手段,同时要考虑到通过这些高科技手段找到自己有价值,创作出有意义的作品,所以他们对新媒体持有一种怀疑态度,是非常谨慎的。可是,文化一直在不断地发展变化,艺术也是在不断地发展变革:不是艺术家改变了文化,相反,是文化改变了艺术。现在的社会文化,可能是人们通过网络或者现代科技,在实现沟通的过程中建立起来的。在当下整个社会大背景中,整个社会文化让是我们面临越来越多的虚拟的媒介,人与人之间通过这些虚拟的媒介联系在一起,整个世界像地球村一样。面对这个变化,部分艺术家做出了反应,创作一些与这种文化相对应的艺术作品。这表明,是我们的文化影响了艺术,而不是艺术影响了文化。

     

    对于未来的新媒体艺术的发展方向,Danièle认为,尽管人类目前比较关注全球变暖或者是可持续发展的问题,但艺术家可能会越来越关注如何在媒体上保存生命、保存利益或者保存一些有机物的东西。她认为在未来,艺术家会广泛地使用生物艺术,创造活的艺术作品,在这些领域里可能会有比较深的探索,比如探索保存记忆的方式,在网上建立一种记忆银行,很多人都可以进行读取过往的记忆信息,也可以进行存储——这或许是未来三十年左右新媒体艺术发展的最大的趋势。

  • 艺术品股票博傻游戏(转)

    2011-04-28 21:15:21

    艺术品股票化、金融化,甫一亮相,就暴涨急停,问题多多,弊端多多,却又有蔓延之势——

    艺术品是否适合股票化、金融化?

        3月16日,在天津文化艺术品交易所(下文简称“文交所”)第一批挂牌上市的艺术品股票《黄河咆哮》以17.16元收盘,以600万份额计算总市值1.0296亿元,突破亿元大关。但在第二天开市前,该所接到天津市政府监督部门通知,被勒令实行特别停牌。

        其实,天津文交所首批挂牌产品的非理性炒作早已遭到业内专业人士的普遍非议了,艺术品股票化的诸多弊端在这波人为炒作中暴露出来。那么,作为新生事物,文化艺术品交易所在先天设计上又存在哪些不足?艺术品是否适合股票化、金融化?这种模式业态是否适合在全国推广?这些都值得业界思考。

        艺术品挂牌上市初衷有误

        首先,天津文交所简单抄袭照搬股票的模式,把艺术品挂牌上市,本身就有问题。艺术品不是股票,不具备股票的投资特性。股票有净资产、成长性、分红送股、市盈率,而艺术品没有。艺术品只有它独特的艺术性、观赏性和市场价格。

        其次,把艺术品分割挂牌上市违背了艺术品收藏的特性。艺术品不可以虚拟收藏,它追求的是实实在在的真实“拥有”。艺术品股票的设计思路是“现在艺术品收藏的门槛太高了,动辄上百万、千万元,普通人买不起。将艺术品拆分上市,可以使普通的投资者都有机会拥有艺术品,尽管只是若干分之一。”一个投资者买了某挂牌艺术品的若干分之一,但终归拿不走这件艺术品。艺术品收藏讲究完整性,把一幅画拆分成600万份,是对艺术品收藏文化本身的肤浅认知。

        其三,艺术品股票化混乱了艺术品的真实价格,人为造成了投资风险。艺术品为什么不能股票化、金融化?因为一件艺术品的价格最终是由一级市场画廊、古玩店和二级市场拍卖公司主导决定的,并不是由文交所的成交价说了算。艺术品之所以不能股票化,根本的原因是因为股票的价格体系是单一的,而艺术品的价格是多元的。一个股票就一个价格,没有第二个价格参照。而艺术品就完全不同了,在挂牌上市之前就已经有了大家公认的市场价格,所有文交所挂牌的艺术品价格都必须遵循拍卖会和画廊的价格,否则就是“空中楼阁”,不被市场人士所认同。

    超小盘带来的漏洞

        天津文交所当初为《黄河咆哮》设定的600万份额,为投机炒作埋下了伏笔。这种袖珍型的超小盘,为庄家坐庄操纵价格提供了可能,了解股票市场常识的人应当知道600万盘子的危害性。在股票市场,股票上市流通盘每每都在一个亿以上,有的多达10亿,而且发行价也不菲,这样超大的总市值规模就确保了没有几十亿的资金是难以人为炒作的。而天津文交所600万份的超小盘很容易被社会上少量资金控盘,几千万元就可以坐庄“翻江倒海”,所以在设计艺术品挂牌上市的规模上存在极大的缺陷,反映出设计者对金融市场判断的失误。

        超小盘所带来的设计漏洞最终被事实验证。天津文交所3月16日发布公告,点名警告两个投资账户。公告称:“投资人00007616和00047273于2011年3月10日至15日期间,采取大量且连续申报方式,造成20001(黄河咆哮)和20002(燕塞秋)股价异常波动,扰乱了正常的市场交易秩序,属于异常交易行为,对其给予警告,如仍有异常交易行为,将暂停或限制其交易。”熟悉股票市场的人都知道,“大量连续申报”就是坐庄行为,就是操纵股价行为。这两个被警告的投资账户就是采用“对敲”方式连续买入卖出,以达到操纵价格的目的。如果当初设计时份额够大,坐庄的可能性就较小。

        远超一级市场百倍的定价

        在当初开盘上市之初,《黄河咆哮》600万元的定价本身就不合理,比白庚延作品的一级市场价位溢价了至少10倍至20倍之多!这样的上市定价,是对每一个认购投资者不负责任。现在拍场上只有徐悲鸿、张大千、李可染这三位一流近现代书画大师才有这等的价位行情——而且还是《巴人汲水图》《爱痕湖》《长征》这样的巨幅名作。而《黄河咆哮》总市值1.0296亿元,远超一级市场百倍的价格。

        首先,不说白庚延这种知名度不高的地方性画家是否适合挂牌上市,但既然上市就要严格依据大家公认的市场行情来定价。在上市之前,白庚延的一幅同样尺幅大小的山水画作品不过二三十万元,再往高点说也很难超过五六十万元,《黄河咆哮》发行认购时600万元的定价依据在哪里?艺术品的价格虽然不像科学那么严谨,但既然是市场,就存在大家公认的市场行情。比如吴冠中的彩墨画行情当前是一平尺40万元,油画每平尺是100万元,千万元级的作品成交了多少,这些在雅昌艺术网都是可以查到的,都是有记录的,并不是由个人信口说价的。白庚延的《黄河咆哮》合理的市场价位在五六十万元附近,按600万份额计算,每份额不过0.1元,认购价为1元,从艺术品收藏的角度已经溢价了10倍,每个人在认购时就亏损了90%,如此大的投资风险不禁令人怀疑这是否是正规的艺术品投资。现在炒到停牌前的17.16元,就更大大远离了市场行情,溢价达上百倍之多,已完全是一种“博傻”游戏了。

        此地本不宜

        在国内深圳、天津等地成立文交所之后,各地纷纷仿效,大有雨后春笋之势,近闻郑州等地也要成立。文交所这种新的业态和模式应本着“试点少,慢推广”的原则,不适合在全国范围内大规模推广,尤其应防止全国出现一窝蜂成立文交所的现象。在天津出问题后,全国应暂停成立新的文交所。已成立的,应调整其挂牌产品的内容和规模,严控产品上市标准,特别是科学评估开盘价格,加强市场监管,防止庄家投机炒作。

        此外,目前国内文交所在选址上也存在很大的盲目性。衡量一个城市是否具备成立文交所的条件,应考虑一些不可或缺的条件:艺术品交易的环境、活跃度如何?在国内是否具备艺术交易中心的地位?一年的成交金额能否有上百亿的规模?目前,天津和深圳无论在艺术品交易的活跃度,还是成交金额,以及在拍卖业、古玩业、画廊业方面都缺乏翘楚的地位和条件,成交也比较萧条,严格讲并不具备成立文交所的基本条件。

  • 全山石的作品 *

    2011-04-28 14:07:22

    全山石的作品

    全山石的作品1.jpg

    全山石的作品2.jpg
  • 詹建俊的作品 *

    2011-04-28 14:06:39

    詹建俊的作品

    詹建俊的作品2-延伸的麦地.jpg

    詹建俊的作品1-北方老汉.jpg
  • 苏州美术馆(颜文樑纪念馆) *

    2011-04-08 22:14:02

    苏州美术馆(颜文樑纪念馆)

    简介


      苏州美术馆成立于1997年,是一所地方性的近现代艺术博物馆,主要工作任务包括征集收藏艺术品,进行艺术研究,组织美术创作,举办陈列展览,进行审美教育和对外文化艺术交流活动。隶属于苏州市文化广播电视管理局,是全民所有制的公益性事业单位。




    历史

      美术馆馆址位于苏州市沧浪亭4号,为原苏州美术专科学校旧址,西连古典名园沧浪亭,南接苏州市工人文化宫,地处苏州古城区中心地带。1922年,美术教育家、油画家颜文梁在这里创办苏州美术专科学校,为中国美术界培养了众多杰出的艺术家,在中国近现代美术教育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颜文梁还首创“美术画赛会”,并于1928年在校内成立“苏州美术馆”,专门展览陈列参赛作品和收藏作品,是今苏州美术馆的前身。

    扩建

      1987年9月,苏州市人民政府将苏州美术专科学校旧址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并决定在此重新筹建苏州美术馆。1993年,苏州美术馆筹建处正式成立,1995年对旧址进行全面整修,保存了原有外观,并根据美术馆的功能要求对内部进行了改造。1996年底苏州美术馆暨颜文梁纪念馆正式对外开放。全馆占地面积2000平方米,主体建筑面积1200平方米,分为三层,二楼东部为苏州美专校史及颜文梁生平史料陈列室,面积550平方米,配有空调、安全监控等设施,可接纳适度规模的各类艺术展览;地下室为艺术教育功能区,面积300平方米,教学设施完备,可满足各阶层美术爱好者学习的需求。

    馆藏作品

      建馆以来,已征集收藏作品300多件,收藏方向以近现代苏州籍书画家的作品为主。藏有清末民初以来吴门名家如陆润痒、冯超然、王同愈、陈摩、吴待秋、颜元等人的作品,还藏有原苏州美专诸多教授、校友如颜文梁、吴子深、朱士杰、黄养辉、黄幻吾、董希文、莫朴、杨之光等人的作品,其中以颜文梁创作于1922年,并于1929年荣获巴黎春季沙龙荣誉奖的粉画作品《厨房》为馆藏精品之最,1999、、2000年曾两度应邀赴日本、台湾巡回展出。

    开展活动

      苏州美术馆还积极开展各类艺术活动,共举办各类艺术展览六十余期,接待观众12万人次,其中如“江苏省国画院作品展”、“台北故宫博物院藏画(复制品)展”、“江苏省首届美术节获奖作品展”等均产生较大的影响;先后举办专题研讨活动12次;出版有《苏州美术馆作品选》;常年开设的美术培训班接收学员1800人次,培训对象涵盖幼儿、中小学生、c**各个年龄层次,教学成果优异,其中2001年高考复习班学员100%通过江苏省艺术统考合格线。馆内画家已有数十件作品入选全国及全省各级美术展览并获奖,其中1999年粉画《渔村》和油画《温暖的阳光》分别获得第九届全国美展金奖和铜奖,创造了建国以来苏州市美术创作的最好成绩。美术馆还配合有关方面多次承担全市性群众美术创作活动的组织工作,先后承办了和协办了“苏州市庆祝香港回归美术作品展”、“苏州市庆祝建党80周年美术展览”等大型展览活动,并承担向省和全国选拔优秀作品的工作。

      美术馆还设置有专门的艺术品经营服务机构,承接壁画、壁饰及相关展览展示的设计制作业务,积极探索艺术直接为社会和经济建设服务的道路。

    基本信息

    地址:江苏省苏州市沧浪亭后4号
    邮政编码:215007
    传真:  (0512)65201214
    Email:  postmaster@suzhouart.com.cn
    联系电话:(0512)65305207,65305218

    [ 本帖最后由 porin 于 2011-4-8 22:09 编辑 ]
1603/8<12345678>
Open Tool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