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历

« 2024-05-10  
   1234
567891011
12131415161718
19202122232425
262728293031 

RSS订阅

透过《取景》静视马一鹰

2009-03-21 23:53:04

文/七七
­
多少旧事已被雨打风吹去,多少情愫依旧在心头萦回,多少人、事、物仿佛一块块幽黄的琥珀,在一个个镜头里凝结,保留了他瞬息的优美,它使我不由得凑近身去久久凝视、久久阅读……
­
假若你静下心来,细细品味着掩映在镜头之中的那种精神气息,你会从《取景》中马一鹰忽明忽暗的眼神里谛听到大型琴曲《广陵散》的恢宏;会在他怡然的面部上感受到《夜空的彼岸》的宁静;又会在他极其赋有骨感的手上联想到举起画笔的那一刻……
            
便装、围巾、香烟、雾漫、迷离、陶醉……
­
我突然感受、体验到了一种自恋、孤独之美。
­
说到自恋,马一鹰振振有词:“自恋到无以复加也是一种境界。能够一辈子认识自己、肯定自己、战胜自己、忠于自己绝不背叛其实很难,大部分人一生都在不断做着背叛自己的事。自恋的过程其实就是不断战胜自己心魔的过程,而且在这个过程中绝不可能只有自我,社会的、世界的、历史的、未来的都不可能忽略、不可能割裂。在关注自我中注意、了解别人,在自我陶醉中感受、体验生活,在自省检讨中修剪、完善本我…… ”
­
他曾对我感叹他不应该是生活在这个年代的人,即使多年身处深圳,四周是熙熙攘攘的人群,两旁是红红绿绿的彩灯,却如处荒野,心里刮着凄冷的风;明明被这个世界紧紧搂着,内心却感到是无人理睬的弃儿。
­
于是马一鹰选择了怀旧。怀旧,是对旧有美好的依恋与肯定,也是对过去、现在与未来一脉相承的理性思索,如同一位诗人所说:“我在仰望未来浩渺的天空时,同时深爱着这承载过去的大地。”道理其实很简单,只要你站得足够高,你会发现大地原来是天空的一部分。
­
《飘逝的庄园》系列,可以看出马一鹰对他儿时庄园的依恋,雕栏、画栋、红墙、碧瓦都是他精神的载体,也由此明白深藏在他内心的那种巨大无边的孤独与无奈。
­
大凡高傲的灵魂都是孤独的。像马一鹰这样的人,注定是孤独的。
­
通过“孤独”这个词,我们走进了尼采,他解构一切理性与权威,他也说过与马一鹰相类似的话:“在人群中,我感到比我自己独处还要孤独”。但尼采是不快乐的,因为他悟透了一个现实:生命没有终极意义,生命只是在欲望和满足之后的无聊中荡来荡去的钟摆,因此生命的本质是痛苦的;而马一鹰是快乐的,他明白无误地告诉我们“人生就是一场游历的过程”,生命就是这样一个稍纵即逝的现实;面对这样一个事实,尼采悲哀地喊出“噢,孤寂呀,你是我的故乡!我在野蛮的他乡过野蛮的生活委实太久,所以向你回归时不可能没有眼泪”!尼采的不快乐源于他把生命当成目的,在寻求生命的终极意义时他彻底地失落了;而马一鹰却清清楚楚地知道生命只是一个过程,他关注的是现实生命的本身。因此,他不失落,在他的面前,快乐俯拾皆是。
­
­
取景 马一鹰
地址//广州美术学院设计学院
策划///FRDC香港方日设计顾问
摄影////曾雨林
《取景》为FRDC(香港方日设计顾问)于2009年始策划主办,在首届力邀数位中国当代艺术家,为其人“取景”,为其思考之途“取景”,策划方深信,其人如景,别致之处不仅在于取景框内的傲人眉眸,更在于透过镜头延伸的艺术视野;《取景》有幸以全年时光暂留各位艺术家的面、貌、心、神、志,观者或可暂别他们手中作品,从别样的光影中获取更真实、更直指灵魂的感受。
《取景》共邀十位中国当代艺术家,敬请关注。
2009年2月,马一鹰接受FRDC邀请,与摄影师曾雨林会于广州美术学院设计学院,言谈畅想之时撷影数幅。
­
­
­
­
­
­
­
­
 
 
《飘逝的庄园》系列14
­
 
 


分享 |

TAG:

我来说两句

-5 -3 -1 - +1 +3 +5

Open Tool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