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历

« 2024-05-10  
   1234
567891011
12131415161718
19202122232425
262728293031 

RSS订阅

灵感来自“和尚”状态——专访马一鹰

2008-12-18 23:17:03

《飘逝的记忆》系列1

灵感来自“和尚”状态——专访马一鹰

http://www.zhuokearts.com    2008-05-13    

新闻来源:艺术先锋网

相关艺术家:马一鹰        

艺术先锋网蓝英启(以下简称“蓝”)与艺术家马一鹰(以下简称“马”)的对话:

一、蓝:请您介绍一下您简要的个人背景,开始创作的背景,至今的状况,在创作中所遇到的一些抉择,印象深刻的事或者人。

马:1990年作毕业创作时,第一件作品出来被指导老师陈进海称为“鬼才”之作,于是延续一系列,这就是后来被陶艺界称之为“开中国现代陶艺先河之经典作”的《印象》系列。几个月后又诞生了《禅?界》系列、《无?有》系列。我在高中年代已看过大量的美术书籍,中西方美术史论看得最多。大学以后又看了很多东西方哲学方面的东西,哲学方面的东西对我的思维方式起了很大的作用。我家乡地处湘西南,是所谓的“梅山文化圈”腹地,梅山文化中的神秘、诡异深深地植入了我的潜意识中,成了我审美心理结构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另外非州木雕、印地安人纹身艺术、傩文化面具、**文化的宗教感、毕加索、达利作品等等,都可能渗入到了《印象》系列中。我现在的心态非常平和、安静,基本每天都画画。在整个艺术创作过程中,有四个老师对我影响比较大,首先是肖也,然后再是祝大年和陈进海,还有会田雄亮。

二、蓝:请介绍您各系列(或这个系列)作品创作的思考;
系列名称,希望表达及呈现的内容或原始出发点;
您最中意的系列或作品,您的创作及为人、创作准则、原则。
马:神秘文化一直是我最感兴趣的,佛教对我影响也很大,我很多时候都处在一种对未知世界的沉思、感悟状态之中,所以我很努力的试图用绘画这种形式去表现一种恢宏、博大、空渺、神秘的幻境。
《印象》系列有很浓郁的原始艺术感,野**、神秘是他的特点。《禅?界》系列的造型和纹饰是从泰国、印度等国的佛教建筑中来的,把宗教建筑的造型揉入陶瓷器皿中可能还没有第二个人这样做过,这是因为我对佛教的兴趣,努力表现一种崇高感、独特感。《无?有》系列,是我当时研习《禅宗》,努力表现一种有即是无,无即是有的境界。《绮?娜》系列,是对宫廷雕饰富丽、奢华的留恋,努力表现绫纙纹饰加身、富贵逼人的舒悦之感。《新印象》和《无极》系列是一种大胆的尝试,努力表现一个大的神秘世界和幻境,揉入了现代的语言。《飘逝的庄园》系列那就应该是对自己过去身世的留恋和追忆,还有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但是不因循守旧而是大胆创新、中西文化融合这么一层意思。
我最中意的是《飘逝的庄园》系列,把我积压了多年以来想要做的事、想要说的话都表现出来了,比较痛快淋漓。五代、宋时期的山水画意境是我一直很热爱的,很多艺术家都在学习当中,但是能超越的没有几人,所以继承他们的艺术精神和追求他们的艺术深度,而且用西方的一些观念融合中国的意境,用东西方文化融合、用古代现代观念融合来实现某种程度的超越是我们应该努力的。我的原则是不遗弃优良传统文化但是也不抵制西方现代艺术(年轻时我是西方现代艺术的追捧者),对艺术家以及作品采取包容态度。当代艺术好东西很多,学之不尽。

三、蓝:您创作作品的时候,最喜欢用什么方式找寻灵感。
马:沉思、独处是我最佳的创作状态,我在创作时期基本是一种“和尚”状态,几乎与世隔绝,这么说我一点都不夸张,所谓“和尚”状态就是一种精神超越状态,从所有的世俗欲念中、甚至是自我中超越出来,与天地古今融为一体。在创作过程中所有世俗的杂务全都抛下,就连基本的生活起居都是简之又简。

四、蓝:在创作的过程中,过去与近期的作品,有哪些差异化?(如创作手法、思考方式、诉求内容)
马:早期作品《印象》系列等比较狂烈、燥动,这种感觉可能和当时比较年轻气盛、血气方刚状态有关。现在的《飘逝的庄园》系列,比较宁静、悠深,更多的是一种自然心态的流露,一种对美好过去的留恋和追忆。

五、蓝:未来继续创作的思考与创作方向(或是艺术理想);
您个人眼中或理解的先锋或当代艺术是怎样的?
您的作品创作周期一般都有多长时间(一幅作品,一个系列,或多个系列交叉创作)。
马:我现在是在画《飘逝的庄园》系列,下一步画《飘逝的家园》系列。《庄园》系列是对自身的关注,而《家园》是对全人类的关注,《庄园》表现的画面内容、形式感比较窄、小,《家园》表现的却会大而宽。对宇宙神秘**的关爱、表现宇宙的神秘**是我的艺术追求。
我理解的先锋艺术是在反思传统文化、汲取传统文化精华的基础上加入现代人的观念,以一种不同于前人的表现手法和形式所表现出来的艺术作品。说来说去,还是一个继承与发扬的问题。另外我个人认为先锋艺术首先应该是思想的先锋,先锋艺术应该站在社会思想的最前沿,对社会作本质的艺术思考,一味空洞没有思想地追求怪异、西化不是真正的先锋艺术。每一个时期都有每个时期的先锋艺术,有历史局限**、阶段**,后人再看我们现在的先锋艺术,他们会不觉得的,就象我们看先人的先锋艺术一样不觉得。
我通常都是一个系列延续,也有两个系列交叉创作的时候,绘制时间有长有短,一幅画最长不超过一个月。

六、蓝:您日常喜欢通过什么渠道获取信息?(如报刊,电视,互联网,朋友相互交流,定期出行)
马:互联网是最佳的途径。

七、蓝:你个人有哪些休闲喜好,如音乐、购物、交友、下棋、运动、跳舞、郊游、看书、游戏等。马:在音乐中冥想、看书是我最乐意的。

八:蓝:最后请您给我们网站一句寄语,非常感谢!
马:您网站名符其实,作品的挑选、取舍、展示方式与众不同,策划、设计也很有水平。我说最后一句话来与您网站共勉:“螃蟹已经被人先吃过了,但是我们可以作一顿极其丰盛的螃蟹大餐,让更多的人能品尝、回味……”。


艺术先锋网-雅轩.诗词

for 马一鹰之《飘逝的庄园》



长亭  古镇
烟波  缥缈

石台  老树
寂寞  空灵  

红屋  远山
婀娜  依稀

清风  皓月
馨香  淡薄

浮云  迷雾
婆娑  明淅  

记忆的长河涌动我敏感的神经
岁月的雕琢承载我永恒的信念
风雨的摇曳中
晨曦的挥洒下
飘逝了
我宁静的庄园
留守的
只有我坚贞的内核


飘逝的庄园
庄园中也许...
承载着我们的梦想
承载着我们的青春
承载着我们的一切



艺术是人类的一种梦想形式——专访艺术家马一鹰

http://www.zhuokearts.com    2008-04-23    

新闻来源:卓克新闻

相关艺术家:马一鹰        


《锋锐》徐小晶

FREE:很高兴马老师能接受我们的采访,您有没有想过我们这次采访从哪里开始呢,而且还是这种方式。

马一鹰:很高兴能有这次采访,用这种方式其实很好,可以把蕴藏在自己内心深处积压多年的一些想法和认识一层层剖开来展示、陈列,至于说从哪里开始谈,还是从小时候开始吧。

2、您小时候理想是什么,为什么选择了艺术行业呢?

马一鹰:我出身于一个没落贵族家庭,曾经被前辈们引以为荣的家庭背景在童年时却成了一个巨大的挥之不去的精神**影,但同时也成了成长过程中塑造自信、豪放**格的良**营养成份。在八岁时,一次凭回忆默画我们家族曾经拥有的美丽辉煌庄园时,被当时一个颇有影响的画家惊呼为小天才,天才一语,激发了潜意识中的创造欲和绘画热情,从此每天都画画,画得最多的就是我家的庄园,越画欲望越强烈,一发而不可止,从此与绘画结下了不解之缘。

FREE:在中国当代艺术状态下,您怎样认识自己的艺术位置?

马一鹰:我喜欢幻想,喜爱超现实的表达方式,不管是画油画,还是做雕塑,思维都是在现实之外。90年代初,在清华美院时的毕业创作作品《印象》系列,被很多老师誉称为“鬼才”之作,后来被新加坡国立艺术博物馆收藏,媒体反复推介,被评价为“开中国现代陶艺先河之经典作”。应该说,对当时陶艺界向现代观念的陶艺境界迈进起了一定推动作用。经过一段时间历炼、沉修后的我将更加成熟,会以新的面目呈现于当今艺术界。

4、FREE:您觉得现在这个世界需要艺术吗?

马一鹰:艺术产生于人类超越现实的心灵需要,艺术世界就是在现实之外虚构一个大家梦想的境界。不敢设想,人类如果没有艺术,生命、精神将会是一个怎样的状态。艺术是什么,怎么解释艺术现象,这个问题已经争论了几千年,说法五花八门,莫衷一是,不过我个人还是比较赞同“艺术是人类超越现实的一种虚拟的实现形式”这种解释,换句话说就是“艺术是人类的一种梦想形式”。任何一种表现手法的艺术作品,从审美功能角度看,都是超现实的,即使是超级写实表现手法的作品,当它一进入欣赏状态时,进入艺术语境时,它原来现实中的状态和意义就改变了,最现实的东西到这时也成了超现实的东西。从语言学角度说这叫“语境决定词的意义”。从这一观点出发去看各种艺术现象,就不难理解现实生活中一个很平常无味的事物,一旦进入到艺术作品语境中,就变得很有意味,因为我们在欣赏过程中已经不把这事物看做是现实的了,而是加以想象,放到想象语境中。就像唐国强、古月演毛泽东,我们都知道、记得两个人本来都不是毛泽东,但当一进入到电视剧欣赏过程,就忘记了他们的真实身份,把他们当成想象中的毛泽东。如果在看电视过程中,总是牢记,念念不忘他们是唐国强和古月,不是毛泽东,那这电视就没法看下去了。再比如为什么现在那么多女人们喜欢看琼瑶写的爱情电视剧,男人们喜欢看美国拍的科幻片,就是因为现实生活里已经很少有这种海枯石烂不变心的爱情故事,现实生活中,也不可能有科幻片中那些时空奇遇。只有艺术中所虚构的情景才能使我们超越现实、进入梦境、得到精神上的慰藉。我觉得在任何时候都需要艺术,哪怕在战争年代,也需要宣传画、**歌等。我们所处的社会是一个物质上高度发达的社会,虽然从表面看很多人沉迷在物质享受里,但当越过这一阶段,自然就会有高层次的精神需要和追求,而艺术就是实现精神升华的最好媒介。一句话,只要人类还需要梦想,就需要艺术,因为艺术就是升华了的梦想。

5、FREE:在当下这样一个火爆的时代,您的作品和现世是怎样的一个呼应呢?

马一鹰:我作品的总体基调是宁静、恢宏、飘渺、幻觉意味,不管是以前的陶艺,还是现在的油画,都统一在这种意味中。之所以追求这种意味,首先是自己心灵深处需要这种状态,我喜欢这种感觉。从作品的社会审美价值层面要求看,我们生活在一个没有理**、大多数人的灵魂都在燃烧的社会中。在这样一个精神状态群体里,艺术作品应该成为一种精神营养品、灭火剂,不可再去火上浇油。在观赏者面对我的作品时,可能会慢慢安静下来,进入滚滚红尘之外的一种境界。

6、FREE:现在的展览已经变得浩浩荡荡了,艺术家频繁地参展,获奖作品被收藏等等,这些荣誉您怎样看待。

马一鹰:频繁地参展应该说是件好事,因为我们已身处一个需要宣传、需要炒作的时代。从某些层面上看,宣传、炒作的方式力度可以造成艺术家的知名度,甚至是作品的价值,因为我们现在已没有了统一的价值观、审美观,大多数人都被媒体导引着。你说这个东西好,说的人多了,次数多了,好象这个东西真的很好,很多成功范例都证明了这一点。如果你不去适应这个社会,还是抱着好酒不怕巷子深的观念和心态,就有可能被埋没,那酒的香味就会永远出不了这个小巷。但是一个艺术家老挂念着自己作品去参展获奖,心态就静不下来,心如果静不下来,要想弄出一个真正好的作品恐怕就难。我觉得还是顺其自然好,首先还是静心把酒造好,有了好酒,然后再去叫卖,这样酒才会长久受到市场喜爱。

7、FREE:您的作品《印象》系列曾入选《中国陶瓷艺术图典》、《中国今日陶艺》等,被称为“开中国现代陶艺先河之经典作”,现收藏于新加坡国立艺术博物馆,那作品《印象》的创作灵感来自哪里呢?

马一鹰:我家乡地处湘西南,是所谓的“梅山文化圈”腹地,梅山文化中的神秘、诡异深深地植入了我的潜意识中,成了我审美心理结构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另外非州木雕、印地安人纹身艺术、傩文化面具、**文化的宗教感、毕加索、达利作品等等,都可能渗入到了《印象》系列中。

8、FREE:能否谈谈您的家庭,您的人生经历。

马一鹰:大家庭,前面已说过一些。我的没落贵族家庭出身既是成长过程中的营养成份,也是**格中自卑感的来源,在那个年代,有这种家庭出身背景的人有一种沉重的负罪感。从小家庭环境说,由于父亲过早离世,幼小心灵受到沉重打击,从此觉得自己孤立无援,自卑感油然而生,同时也逼养出一种独立、自强和命运做斗争的坚强品格。这些方方面面的因素塑造了我非常复杂、矛盾的**格特征。不过整体来说,我还是一个很阳光、自信、宽宏大度的人。我爱我的家庭,我以出身于这个家庭为荣。

9、FREE:您怎样看待自己的作品?

马一鹰:我前期的作品主要是陶艺,自己觉得在当时九十年代的陶艺界,我的作品应该是有位置的。自负一点说,当时我的作品起到了一个激发、推动同行们向新观念方向前进的作用。

10、FREE:年轻的时候您是个什么样的人,给我的感觉您很感**的。

马一鹰:您的感觉很对。我18岁就拜访过吴冠中老师,您大概能依此想象。今天还有朋友把我划到达利一类,用达利的一些独白套用到我头上,其实生活中的我自认为还是还是很收敛、很绅士、很谦虚、很温雅的。

11、FREE:总结一下您的2007年,您最在意的是什么?

马一鹰:积聚能量,蓄势待发。

12、FREE:是什么原因使您对油画产生爱好?

马一鹰:相对于陶艺和雕塑来说,油画的表现力更强,表现的世界更宽广、更大、更**,我想进入更大的世界。

13、FREE:您怎样看待现在的油画市场?

马一鹰:目前的油画市场很火爆,甚至可以说很疯狂,很多画家似乎已挤身世界一流艺术家行列,这很可喜。这种状态,会导致一种良**循环,让艺术家们看到希望,让大家真正感觉到艺术的价值,会进一步激发艺术家们的创作热情。但也产生很多负面影响,一是炒作成份太多,艺术家们跟着炒作的市场走,不能静下来创作,真正的好作品很少。这种状态,能维持多久,能否经得起时间考验?但愿这个现象不会成为一个泡沫,祝愿我们这棵艺术之树常青!

14、FREE:2008年有什么打算和愿望吗?

马一鹰:寻找新的起点,超越自己,再建一个新的艺术家园。



分享 |

TAG:

我来说两句

-5 -3 -1 - +1 +3 +5

Open Tool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