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视觉》宣言:《新视觉》现有合作网媒∶ 7080艺术网、99艺术网、艺术批评网、中国雕塑网、中国当代艺术联盟、中国艺术博客、art ba ba网博客‘环球艺术网、江苏美术家网、艺术国际博客、卓克艺术网、雅昌艺术网博客、世纪在线艺术网博客、雅客艺术网博客、美术同盟网、北京文艺网博客、新浪博客、搜狐博客等,我们会在每一期出版发行后即日将每一位艺术家的作品以经典回顾形式发布在上述网媒里,敬请关注。

当代刊第八期部分艺术家作品

2009-02-05 11:01:31

  木偶·童话·玩偶
  ──韩淑英的艺术思考





                                                                                       郝青松
  人生不免会有困惑,但作为一种非常清醒的女性意识的艺术表达,可以发出独立的声音,作为情感依赖。
  《生之困惑》系列代表了韩淑英对人生求解的最初艺术成果。木偶,是她对个体的角色感觉。对现实和未来的不可预期,她虚拟了木偶惨淡、被动、非我、异化的一生。我们生来就并非是自由的,即便我们有着多么美好的欲望,也都可能只是漂浮在乌托邦中的童话。
  当像天使一样在空中飞翔的梦境开始复苏时,那些关于自由的意识不断被唤醒。《童话》、《欲望都市的童话》代表了韩淑英对于“童话”人生的回忆和想往。天使,带来上帝的关照;丘比特,传递爱情的幸运。童话般的想象似乎与现实中混乱的城市生活分属两个世界,但也因此更有表达的意义。她渴望变身其中 ,理想寄予在这里 ,她希望是那些飞翔着追求幸福的相爱的人中的一个。
  之后的艺术思考更直接地与女性主义的思想相关,她已经跨越了单纯对女性因性别而不同的审美特质的强调,进入到对既有社会权力结构的思考当中。每个人都会有美丽的爱情和婚姻的遐想,然而依然会对美好生活的概念充满疑问。经历过“木偶”和“偶像”的思考,她又开始了《玩偶》的制作,不同的是,艺术已充满质疑。她虽然否认这是玩具,作品也还处于矛盾的未完成状态,然而指向已不言自明,对女性意识的主动强调自在其中。《纸婚纱》的阐述相对要更为理性,完美婚姻在需要法律保障的同时也把自身葬送在桎梏之中。婚姻的未来的各种可能性都被严谨的程序束缚在婚纱扬起的那一瞬间,而那时,几乎是所有女人一生中最重要的时刻。于是,女性身份的危机意识以及对背后的操控力量的批判,就不可避免地被推向前台,那些美丽的审美想象在这样有力量的表达面前也几乎无足轻重。
  她的很多表达也都是非常潜在的,艺术的敏感正在于此,在对人生和社会问题的关照中能够凸显出表达的多种可能性。而她的敏感更在人生,因此未来的空间必然更为宽广。

 

 

湛然作品


话说明月湾

如果我画不出明月湾,我是不会原谅我自己的。元月的第二天,我开始了新年的第一张油画创作,画出了心中的明月湾。残冬的明月湾,带着萧条与寒风,失落与凄美,神秘与气韵,我把她变成了我一个人的明月湾,我是自私到了极点的产物。

明月湾地形宛如一轮弯月,可以追溯到吴王夫差与西施赏月而得名。她位于太湖西山岛的最南端,如果来此旅游,你的手机会收到来自浙江地界的信息,那是不奇怪的,隔岸就是湖州了,能见度高的夜晚,可以看到远处的点点光芒,那不是渔火,那不是星星,那是来自对岸人间的无数街灯。我不知道灯火阑珊处,是否有位伊人在水一方,等待着情感的释放,每个人心中都有那份期望而深深眷恋着,那么来西山岛明月湾吧!

这里历史遗存丰富,千米长的石板街讲述着雨后绣花鞋的故事,还有明月桥上西施抱着夫差想着范蠡的一心二意。吴人真的很善良,亡国了,还崇拜着这位身不由己的红颜,谁说那个时候是男权社会呢?西山岛上的农民都挺淳朴的,他们需要的还是不多,也许在物欲横流的年代里多少也冲击着这份单纯,然而相信用心来体会了的话,那些都是算不上大事的小事,交流之后,才发觉村民们真的很可爱,很诚信,因为这里是他们的家,这里是他们的根。

唐代之后,又多了一些文人雅士来此赏景生情,触感而发,留下了不少诗词。白居易,皮日休,陆龟蒙,刘长卿。。。。。。其中为皮日休的那句:“试问最幽处,号为明月湾。”和明代高启的:“明月处处有,此处月偏好。”算是把明月湾的美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了。不过文人的感慨与他们当下的心情是极其关联的,他们一不小心就可以把每个地方都说成是天下最美的景致,实为是感怀天下,抒发情感罢了。不过对于这个几句诗词我还是能够认同的,相信历史都会铭记着湛然和湛然艺术。至今还有人都不明白为何夫差与西施要来此地赏月,而费足了脑筋,其实是很容易理解的,一个这里曾是春秋吴越战场的前沿阵地,还有一个西施是越国的女子,从地理上,从心情上都是说得通的,更不用说在浩瀚无边的太湖之上挂着一轮明月的壮观了。

南宋金兵南侵的时候,大批高官贵族迁移到西山岛隐居。其中有几个支流定居到了明月湾,来到了这个宁静安逸的山村,过起了男耕女织的田园生活,是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记了。有闻名的谏官邓肃,抗金名将吴辚的儿子吴延。。。。。。等等。元朝也才一个甲子的历史,接下来的明清两代中,大批明月湾人加入了洞庭商帮,经商发家,富及一方,那么必然是荣归故里了。修建了大批精美的宅第,祠堂,砖雕,木雕,石雕,以至有了现在极富地方特色的建筑。目前常住居民才也一百多户,四百余人,多为种植花果,碧螺春茶叶,太湖捕捞为生。姓氏以邓,秦,黄,吴为多,是南宋退隐贵族繁衍的后裔。2007年6月,明月湾被国家建设部,文物局公布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

西山岛上的千年古樟树不在少数,明月湾自然也有,相传为唐代诗人刘长卿到明月湾访友时种植,日月流逝,斗转星移,已有1200多年,主干直径2米,高25米,经历了不少次的天灾与人祸,终究还是保存了下来,以至我们还能够触摸着她,凝望着她,憧憬着她,成了明月湾的标志,也成了明月湾人的骄傲。白天的时候,我看到不少年轻的朋友们在此许愿,他们一定想到了《天仙配》里会说话做谋的老槐树了。我被春心荡漾了一阵子,在一个风高月黑的夜晚,来到了这棵神圣的樟树前也许个愿,然而妄想太多,一下涌出了不少贪婪的念头,始终不能仅仅的许下一个唯一的,真心的愿望,而成为了泡影,那么大树自然不会如你所愿了。


西施常常流泪大家是知道的,在明月桥上自然也不肯放过这样的机会,遥眺太湖,思国思亲,眼泪是珍珠,珍珠是眼泪,真真假假,虚虚实实,终于一连串的泪水收不起来了,落到了明月湾里,化成了一条条冰清玉洁,通体透明的银鱼,游向了三万六千公顷的太湖,游向了梦牵魂绕的越国去了。对于这个传说我还是不相信的,但是每个人都这么的说了,也就成了真的了。再说吃女人的眼泪是很感性的事情,特别是西施的眼泪更应该兴奋才是,稍有遗憾的是,每个人都可以吃,每个人都吃得到,心里终究是不太乐意的事情。

西施画眉池的地方我也去过,对于这个传说倒还是可以接受的。因为古代没有这么明亮的镜子,挺多把铜打扁了,打亮了,朦朦胧胧的映个人影出来。看着水中的倒影,画好眉毛,窈窕淑女,风情万种,心里藏了一个范大夫,再可以把夫差玩耍得昏了个头,确实是不易之事。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苦衷,得不到的才是最美的,对于西施来说也是如此,但是从夫差对西施那份爱的执著来说,却是千古之最,恐怕要等到西施回了范蠡身边,相比之后,才能够确认这份爱情的份量,是那么的深,是那么的重,以至成了千年之最,爱美人不爱江山的典范了。

元月的天气即使有阳光还是冷的,倦鸟归林,暮色将至,这个时间段,稀稀拉拉的几个游人转悠在明月湾里是最有感觉的,古朴,宁静,而悠然自在了。即将要结束此文的时候,双脚的冷气不断的往上跑,身体都颤抖了起来,也许我在数落西子的不对了,所以她不开心了,但是夫差却没有过来温暖着我,他还是在一相情愿的宠爱着她。

可是我能够一相情愿的去宠爱着谁呢?

湛然于
苏州西山岛明月湾湛然驿站

 

 

邱志杰作品





 

一个关于未来的考古学的立场
张颂仁


在短短十五年职业生涯中 , 邱志杰令人振奋的工作涵盖了艺术家 , 策展人 , 批评家和教育者, 令中国艺术界为之目眩。邱涉及的课题着实广泛 , 恒与主流艺术实践交相攻错 。 他的工作因而成为一份知识脉络的个人帐本,为此文化转型期艰难的十年施以高光。其近期最具野心的工作则以南京长江大桥为中心展开,该桥是每个毛时期的中国人都认可的最宏伟的建筑壮举及中国现代化性最有力的象征。

 

1969 年该桥成为宣告中国进入现代化阶段的伟大工程奇迹,它标志着中国正步入未来。邱意欲经年投身此案,徐徐将素材雕琢成一批坚久的艺术。这个项目汇集了艺术家为人熟知的几个主题,与之前的作相当不同,在此它们被赋予一种纪念碑式的情绪和复杂性。在邱的长江大桥项目中某种重要的暗流涌动,有一种暗示着成熟的力量。或曰邱在长江大桥中找到了他的表达方式,或曰大桥找到了邱志杰。他们实属同辈:大桥和邱的年龄仅仅相差一岁。

 

2005 年,邱策划了第二届南京三年展 “ 未来考古学 ” ,通过提出“未来已经成为历史”的宣言,认为中国已走过了社会主义的历史阶段,进入一个后革命时代。在远离了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梦想之后,革命之谜仍然沉睡在它的考古学遗迹之中,梦想的魔术蛰伏于被忽视的宏构。通过大桥计划,邱再次回到南京,站位于一个关于未来的考古学式的立场。在此,一个国家的现代化历史与个人命运发生碰撞;在此,置身“未来”的终点,邱展开了关于命运、个人选择和艺术的探索。

南京长江大桥计划涵盖了深刻的研究,包括文本和田野调查,也包括了与一个设置在大桥附近的民间志愿自杀救助机构的合作。据官方统计在大桥的 40 年历史中已有约 4400 起自杀事件发生于此。那些死去的和被救援活下来的人们在此遭遇命数。个人生死和一个作为辉煌未来标志地的相遇吸引了邱。通过干涉生死关头的命运和个人选择,自杀救助志愿者扣动了南京长江大桥丰富的历史复杂性之扳机,而这正是邱对该计划的措手处。

 

南京长江大桥曾经是举国庆祝的中国十大重要纪念式建筑,它被描述成一个关于社会主义未来想象的国家性象征,它建设并完成于文化大革命的鼎盛时期。彼时毛**在全国范围实行的集体主义运动形势激转,支持新的草根阶层对残留的官僚和特权阶层的斗争。这次全国运动快速地由原来承诺的人民政治自决沦为派系之间的角力。但是文化大革命的确强烈激发起了对国家集体目标中的个人义务的反思、以及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反思。关于对现代性被当作历史计划的普遍反省,也成为了 1980 年代后中国思想界的一次重要转变。在 1990 年代早期,作为一名青年艺术家,邱志杰对于存在主义、佛学和索绪尔的综合阅读,反映在其一系列关于语言和社会的受限条件的作品中。在他的毕业创作 ( 《大玻璃:关于新生活》 1992) 中,他在几十块透明的玻璃板上覆盖图像即是受到新的城市视觉经验的启发。在这件作品中,邱展示出了一种技法上的精妙,而这种精妙直到今年在 STPI 新制作的一套版画中我们才再次领略到。大玻璃探索了我们迁徙与思考于其中的城市环境,定位了那些我们号称属于自己的想法和关怀。积年以来,他创作出一批著名的摄影作品,从 1994 年的《纹身》和《虹》, 1997 年的《好》系列, 2000 年的《 界面 》等等,一直到最近 2007 年的《合影》系列,邱富于想象力地证明了,我们的物理存在是如何不可避免地受到外部力量和客观社会环境的影响。自由绝非天赐,而是选择的原动力,或我们每个人自我构建的结果。自由须通过每个个体所付出的努力和智慧而赢得。


这些诙谐的作品揭发了我们都深陷其中的形势。站在认识论的层次上,现代语言学让邱发现我们都受限于自身的表达模式。作为一名天才知识分子,邱很早就意识到所有着眼于未来的历史计划--无论是社会主义还是新教--都是可疑的并且常常带着破坏性。

这些鲜活的作品都通过一种苦行者的现实观强调出来,倾向于厌世。为那已来临的未来世界,纵目危崖,一切无常,一切可能。回首处,现代性的坦途上却不断上演着暴力与不必要的破坏。邱于1990年代所作的回应是佛教徒式的。他建议我们应立足于观身不净,于实相境界,作无畏观。《公共空间》(1994)直接指向光鲜皮囊的脆弱性,这是由社会制度为满足大众眼光所造就,恰如这玻璃制成的公共厕所。对世界本真的凝视提醒着我们诸行无常的真相,这个中国古代文化恒久的主题,也是邱中学时代在寺庙里学习书法时领悟到的佛教的主旨。积年以来他创作了大量关于刹那和失去的作品,并在不同的语境中给出了不同的答案。他并不能公正示现多彩的未来以为慰藉,无论活着的时候还是死后;他经常创造一些作品与自我的定见对抗,证明那不变的我执实乃幻像。对于那些轮转 于 娑婆世界 的有情众生,哲学的慰藉总是来得太慢,因而邱用艺术的慰藉来替代。对于那些已经失去生活趣味 —— 如那些在南京长江大桥上因失去爱情或希望而决意赴死的人们,邱再次提供的是艺术的慰藉。


首先 , 除了他狂热的活动和智力 / 艺术探索之外, 艺术家为自己提供了怎样的安慰 ? 邱的秘密武器其实是相当古老的 , 那就是书法。邱的第一件经典作品《重新书写兰亭序 1000 遍》是在 1992 年还是学生时创作的。作为对范本与创新性的辩证,他将这件 4 世纪时的书法作品( 7 世纪以来所有书法家必临之帖)重复在一张纸上书写一千遍,直到纸面变得全黑几近断裂。许多邱的重要主题在这件作品里第一次连结:包括被抑制的个性,范本与教育,书法的文化权威性,时间和重复的力量----最重要的是自我的修行,灵魂的寄寓和解放。十年来,这些主题被以多种方式反复勾连,每每新意发明,并且与年精进。最近在他的总体艺术计划中,表演和时基的书法观启发了他的长时间曝光摄影以及录像作品。1996年的《四月八日》,1996年的《心经》,2000年的《唐诗10首》,2001年的《磨碑》,近期的《记忆考古学》以及他持续进行的光书法,这些仅仅是他开发的对艺术法门中的一部分。邱注意到书法的冥想天性使他清静,作为一种有着绵长的文化根脉和精微的趣味标准的艺术,也在历史文化语境中,帮助他将自己锚定为一个时空中的创造者。

当未来变得不确定和无方向,文化与社会结构对个体来说就变得极为重要,这就是邱反复回到集体主义理念的原因。作为往昔集体主义的一座灯塔,大桥成了吸引那些失去归属之人的磁石。邱说:“以前, ‘ 革命 ' 是我们社会的关键词,而今天关键词变成了 ‘ 成功 ' 。对于那些没有成功的人来说,大桥很自然地成为了他们生命中的最后一站;这个建筑的象征性实在是太大,太强了。”邱与大桥上的自愿救援人员合作了很长一段时间后,发现最有效的劝阻方式告诉自杀者:明日将柳暗花明。这与邱对创造性艺术的观点暗合。“艺术在生活中究竟扮演着什么角色?它应该通向可能的世界,这些可能世界会打开或支撑当下的现实;它当是绝望的对立面。”在长江大桥计划中,邱制造了一些奇诡的装置和充满想象力的版画来烛照这个历史现场的致密度和复杂性。正如在艺术中他要刺激想象力,在这样一个强大的昔日集体主义理想之外,他要为个体自由激发更多的想象空间,就像禁忌能引起情欲的蠢动一样。在桥栏上他用自己的血为潜在的自杀者们写下了这样一句费解的句子:“马达加斯加的首都在哪里?”……马达加斯加与眼前一切何关?在停步思量的瞬间,也许就会打开一扇通向全新的未来的窗户。

 

出于对个人解放的追逐,邱试图驱散目的论者对幻觉的虔信,让他们面对当下现实。大量令人震惊的行动反映了他试图把握知识与肉体界限的努力。他用那种创造性的途径来防止跌入混乱逻辑推论的陷阱。作为一个精通哲学方法的知识分子,邱对思想与语言的限制相当敏感。为了保持对思想外部边界的持续关注,邱选择接受所有合适的方法,随机应变。他策划的著名的《后感性》就是一个标志性展览,挑战了不得要领的阐释和泛滥的人道主义。

后感性展览之后,在2002年他和卢杰策划了长征计划,这个计划将展览和艺术创作都拉离了它们惯常的位置。第二年邱与他在中国美术学院的学生们一起开始着手他的总体艺术计划。邱期望通过总体艺术整合所有的艺术媒介和可能的学术方法来实现艺术家的全部可能性。他强调了有力的“事实现场”的重要性,以及通过调查知识和想象力的介入来挖掘创新的可能性。南京长江大桥计划就是在这种思想土壤上成长起来的。

回顾邱的十五年生涯 , 我们可以看见他扩展自己的核心关怀的道路是如此震撼人心。从一种痛苦且感伤的对刹那和脆弱的关注中,邱成功地创造出了这样一种由临界感刺激出来的艺术。他的这种特殊的调查开始成为一种心灵的考古学,而挖掘出的不仅仅是知识和感性,还有那背后的秘密和可能性。邱告诉我们站在名叫“未来” 的悬崖边上,自我决定是迈向艺术的第一步。在南京长江大桥计划中邱开始面对那些已经走到未来的终点,要对自己的命运做出决定的人们;在这里生活之谜与艺术的力量相遇,在这里命运与艺术的道德会聚。

 

与今天艺术界许多其他成功的艺术家不同 , 邱的视野并不仅限于艺术而是要关乎整个人类世界。他的总体艺术不仅仅是一个释放个体的项目,而是一个建立人类精神家园的提纲。与他同代的任何一名艺术家都不同,邱过着一种艺术与智性的生活,与其伟大的儒家文人传统相称----这个传统中的许多人也曾在南京这个多次陷落的城市与命运狭路相逢。一系列关于他动人的调查的创造性展示,不仅仅阐扬了探索与想象的乐趣,并且展现了通过艺术成就一种改变的可能性。

 

 

张耒作品



 

记忆的特征--读《绘梦绘梦》

 

     不要用任何流派贬抑了作品,其必然指陈为一种单向的,不成熟的解读。正是这样对《绘梦绘梦》的解读异常多岐。作者把故事的主角放逐于荒草旷野中,色彩敏感而有节制。。单是看那一捧衰草,真的很无聊,但那草也会让人觉得不可思议,其中充满了观看者的经验内容。在轻纱一样的表皮之下的是隐藏深密的暗红色血迹。

记忆的特征是他作品中的主题,捉摸不可捉摸,表达无可表达是他的野心。画面中受伤有划痕的胶片和分不清是血还是云的正片触碰到记忆深处,时光洗淘过的深处,是关于遗忘和未遗忘的浅痕。

难以直陈的画面带来误读,正是误读创造了距离感。电脑游戏机器人莫名的跳起,射击;在野地里小团而明晃晃的光芒寂寞异常;一个人的战争在进行,却不知道在打谁或是被谁打;虚拟的人物来到的这个世界已经长满了多细胞植物,藏满了危机。“一个人,天色晚,找什么” 处理“真实的”主题需要一种相当的诡辩,就在那一刹那,画布说出了画家不知道的东西,观众也发现了原先并未期望能得到的东西。

                                     

                                                          ---------郭  茜

 

 

乔迁作品





 

乔迁是一个沉浸在自己诗意的追忆之中的艺术家,他对生命和文化中正在逝去的东西异常第三从而让他的作品在总体上带有怀旧的浪漫主义风格,但是,他的作品的批判性,一点也不亚于那些剑拔弩张甚至歇斯底里的作品,乔迁在用小的温情抗拒大的无情,用内敛的宁静抗拒放纵的喧嚣,用诗意的追忆抵消赤裸的欲望。也许乔迁的作品发出的声音是微小的,但正因为微小,引起人们倾听的欲望才会如此强烈,从这种意义上来看,乔迁熟谙艺术风格总是成对出现的原理,他通过让自己与流行的当代艺术对立而成为当代的,让巨量而喧嚣的当代艺术成为他的纤小而宁静的当代性的衬托。

                                  彭锋  北京大学



分享 |

TAG:

我来说两句

-5 -3 -1 - +1 +3 +5

Open Tool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