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HO, 上海的泰康路与莫干山路(三)

字体:        | 上一篇 下一篇 | 打印

存在,抑或消亡

站在苏州河南岸,面对北面中远两湾城巨大的商品房楼群,不安的情绪阵阵袭来:上海的 SOHO,能存在下去吗?能得到舆论的同情,受到法律的保护吗?
西面,越过昌化路,那儿曾经也是一片旧厂区。现在,按规划,建成了著名的苏州河‘半岛花园’。而莫干山路两边参杂着旧厂房的街区,有存在下去的理由吗?
功利主义的偏见,追求政绩目标的驱动,大大小小长官们事先在酒后轻易的许诺,都使上海的 SOHO 存在发展蒙上层层阴影。
会不会,不久之后的某一天,身后响起推土机的轰鸣声?刚竖起的高架吊车,用铁臂把这儿艺术家们新建的艺术天地连根拔除呢?
上海在全国率先出台过优秀历史建筑保护的条例。可是,‘立法院’的长官们熟知的是他们所在地的康平路淮海路周边的洋房,是教科书提到的左联旧址。他们崇尚的是英雄,是精英。是与精英相关的环境及洋房小楼。他们能注意'下只角'的这些旧工厂?他们不熟悉这些冒着烟尘的车间。不知道,在这里工人和民族资产阶级怎样创业,怎样制造了上海昔日的工业辉煌。他们也不了解这里留存了上海早年市井生活的历史印痕,市民百姓挥之不去的弄堂情结和创业的经历。他们没有想到要为这些与平民相关的旧厂房旧平民街区立法保护的念头。
城市改造,必然要大拆大除,必需坡坏大量陈旧的,有碍观瞻的,影响建设的旧建筑。但,难道不该将少数有象征性的历史意义的工厂给于保留?在保护其外观形态的情况下,与以合理改造,让艺术家们合理地使用,从而形成当地艺术文化事业的新的发展点?
纽约,通过立法,留下了SOHO。也就留下了他的城市记忆,他的文化。从而从这起步,成长了与纽约相一致的辉煌的SOHO文化产业。形成了纽约独特的SOHO艺术。塑造了'新人类'的SOHO时尚.
难道,迟来的上海不能重蹈纽约顺利通过的轮辙?不能由此产生上海的SOHO,再现上世纪三十年代的‘海派’艺术与文化的繁荣?

----无奈啊,究竟饭碗是第一位的。老板的指令是比什么都重要的。匆忙中要停止手指在键盘上的动作了。



查看全部评论(0)我来说两句

-5 -3 -1 - +1 +3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