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人类将要去的地方

画家作画时的双重身份

2009-08-21 21:33:10

画家站(或坐)在画布前,眼中既要看所描绘的事物(如果他准备模仿自然的话),又要审视他的画布。在这个过程中,他的身份是双重的。他既是画家,又是自己的作品的第一个观众。有趣的是,这种双重身份被默认为紧密结合,良性互动的。我的意思是,作为观众的自己是对作为画家的自己的艺术创作最忠诚的审视者和建议者。

       作为画家的自己带着艺术经验观看事物,并将信息汇于脑海,凭借个人的艺术技能转化为可见的图像,这样做就是所谓的艺术创造。但是事情往往并没有这么简单。画家在将其艺术形象塑造到某种阶段的时候,作为观众的自己便试图对画家的创造提出建议和意见。

       作为观众的自己也在审视物象,并且也在自觉的观照画家刚刚积累起来的涉及艺术形象与形式的艺术线索。此外,作为观众的自己也具有艺术素养,只不过,这种艺术素养和作为画家的自己是不谋而合的。画家在作画的时候,总爱后退几步,以便更好的阅读整个画面。然而正是这种机械的后退过程中,作为画家的自己的身份默默地转化为作为观众的自己。如果这一后退与前进的过程反反复复,那么转化的行为也就反复发生。但是,画家本人并不能意识到这一点。我们需要知道,作为观众的自己在多大程度上质疑画家所做的艺术表现对于画家成功的改良艺术作品更为有利。然而这一点是很难谋求的,这其中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

       当作为观众的自己看到作为画家的自己刚刚完成的一笔一划时,他就及时将他的意见发送到画家那里。由于他们共用一个大脑,这样的信息反馈是相当迅速的。作为画家的自己也十分信任地接受并采纳刚刚接收到的信息,并反映到接下来的艺术创作行为之中。如此下来,一件艺术作品在不知不觉的互动中得以完成。而这种完成的过程,也便是作为画家的自己采纳信息修改作品的过程。

       如果说画家本人是自己的作品的最初的欣赏者和批评家,那正是在艺术行为中,他的双重身份存在的缘故。作为画家的自己频频询问作为观众的自己,作为观众的自己要不辞劳苦地关注作为画家的自己的艺术作品以及中途的方方面面的问题。因而,整个作品是两者合作的结果。这个结果属于完整的艺术家个体。当艺术家在其他的情况下接触到其他的批评家,获得他们的意见的时候,主要是将作为观众的自己的意见与之进行对照和匹配,进而加以选择取舍。

       作为画家的自己似乎只在物象(有时并没有物象在场)、个人心中的意象之间进行调节、温习,并且借助个人的技能将之转化出来(物化、迹化)。他更需要中肯的意见来弥补他的不足或过失。而这时,他的另一重身份帮助了他。正是如此,画家(作为观众的自己)需要大量艺术阅读,要建立自身的艺术批评体系(包括技术的、审美的、观念的)。



分享 |

TAG:

泊云轩 删除 boyun 发布于2009-08-21 21:42:15
后退几步,以便更好的阅读整个画面,并不是作为观众,是在画大形和大色块,是在考虑如何画下去,这决不是观众心态。如果是观众心态就不行了,这个画家就不是他自己了!
我来说两句

-5 -3 -1 - +1 +3 +5

Open Tool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