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历

« 2024-04-29  
 123456
78910111213
14151617181920
21222324252627
282930    

我的栏目

RSS订阅

上海人的早饭

2007-11-28 20:16:42

过去,住在凤阳路,紧挨着“起士林”,也就是现在的“喜来临”食品店的后门,喜来临著名的西点有奶油裱花大蛋糕、巧克力卷筒蛋糕、白脱饼干,以及奶油咖啡硬糖。店里每逢自己煮熬咖啡,香味就会弥漫到弄堂里来、让人垂涎欲滴。有一句怪话,上海人不兜南京路,实际上这话不完全对,应该说,住在南京路,才不会去兜南京路。住在喜来临后门倒不一定常去光顾它,陪伴我们几十年的早点实际还是被戏称之为吃不出脂肪肝、吃不出高血脂的“清水泡饭”,只要把隔宿的冷饭加些水一泡,放在煤炉或煤汽灶上滚一滚,然后端到桌上一碗碗盛出来就可以吃了。过泡饭的小菜,也与这清水白饭一样干净:酱瓜、乳腐是桌上的永恒主角。考究一点的则有椒盐果肉、黄泥螺。当然隔夜吃剩下来的一碗咸菜毛豆子也是很"杀饭"、"落胃"的。
    
    逢到休息天有空的时候,到弄堂口的大饼油条摊去买几根在油锅内汆得腊黄的油条,用一根细长的黄草茎穿着,用一张纸托着滴滴答答掉下来的油回到家里,把胖鼓鼓的油条掰开,用筷搛住一段蘸蘸酱麻油过泡饭吃。这个味道真是好得难以形容。开水泡饭加上酱瓜乳腐,肚内还会有什么多余的脂肪?所以偶尔吃几根油汆的油条,其中所含的油脂正好是人体所需的。至于是不是用发黑的会致癌的油汆的,那时候大家的卫生知识都还没达到这个水准,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时候户籍口粮管得紧,外来人员是绝不允许、也绝不可能在弄堂口摆摊头的。

   小时候非但喜欢吃油条,有时候还特别要到弄堂口的摊头上去关照给我汆几根老油条!所谓老油条就是把昨天卖剩下来的软瘪瘪的冷油条重新放入油锅内再炸一遍。随便什么东西"回炉"再造总没有新鲜的好,唯独这老油条却是绝对的例外。老油条在油锅里翻滚着,一直要被炸成焦褐色,才被一双特大的长筷子搛上来。等淋干身上滴滴答答的油后,一口咬上去是硬硬的、脆脆的、香香的。用这种油条包粢饭,再加一点绵白糖在里面,吃到嘴里软软的糯米裹着又硬又脆又香的老油条,这个味道真是呒没闲话讲了。 

   不在家吃泡饭的上海人跑到弄堂口买上这么一团粢饭,坐在摊头的长板桌前,再来一碗咸浆或甜浆,也费不了几角钱。那时候的咸浆比起现在永和豆浆店或新雅大包里面的咸浆要好吃多了。主要原因是里面加的佐料又多又好:什么剪碎的油条啦、虾皮啦、葱花啦、酱油啦、麻油啦、辣油啦……等到一大勺淡豆浆浇上去,白白的豆汁便化了开来,变成一种既像豆腐花又没有豆腐花那么厚的一碗五颜六色的美味。这种平民化的摊头一大早的生意总是特别的好,对急着上班上学的上海人来说既省事又省钱。
   
    坐在摊头上吃的早点还有咖喱牛肉面。这种面,我也挺喜欢吃。假如想省些钱,不要牛肉也可以,那就是咖喱牛汤面了。这两种面都是微黑的,面汤都是浮着碧绿葱花的牛肉黄汤,其区别只是一个上面多了几片干干的薄牛肉片。

   想边走边吃、急着赶路的人往往就在大饼摊前等老师傅用一把长长的老虎钳伸入有一个小园口的大饼炉里去把一个个贴在炉壁的大饼钳出来。这种大饼有甜咸两种,随你挑选。甜的是园园的,肚子鼓鼓的,咬下去里面有一层糖酱。咸的是长方形的,里面夹着许多绿葱花。大饼正面粘着一些稀稀拉拉的芝麻,但一口咬上去都是干干的,没有什么油水,包上一根油旺旺、弯成几折的热油条正好适口。

   除此之外,那时候我们吃的早点还有其它一些花色品种:比如粢饭糕啦、羌饼啦、高庄馒头啦、葱油面啦等等。人真是很犯贱,现在的早点,花色品种真是五花八门,离开了“喜来临”的后门、倒经常去买些西式点心当早餐,当然那是为了儿女们的需要,潜意识里,我还是喜欢“泡饭”


分享 |

TAG:

我来说两句

-5 -3 -1 - +1 +3 +5

Open Tool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