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谧的时光——80后油画家仝紫云

2011-10-19 12:31:12

   在年底即将出版的《美术档案——青年写实画家》专辑中,我们关注了80后油画仝紫云。我第一次见他是今年在中国油画院举办的第二届“挖掘•发现——中国油画新人展”上,仝紫云的作品获得了展览的二等奖。在上台颁奖之前,我为他们三位分别获一、二、三等奖的年轻画家拍了个合影,后来他们的这张合影随着我的那篇博文被推荐到了雅昌艺术网的博客首页。我对仝紫云这个有些与众不同的画家的关注也就是从那时候起。

【室内的风景和窗外的风景】布面油画 200cm×200cm  2010年  获“现实•超越——2010年中国百家金陵画展”(油画)金奖

RD9y\$\}t4X0

-q*e y,G?g0

                                         静谧时光

                                       ——《室内的风景和窗外的风景》创作感触

                          文/仝紫云

    房间里挂着一面镜子,白色的墙上,暖色的镜框很显眼。镜子中仍是自己的房间,同时也是一幅会动的画面,那是一个奇特的世界:有时,镜子映照出窗外遥远的风景,那风景或清晰,或模糊,远处的房子格外的清秀,远处的空气格外的神秘;有时,镜子中呈现的却是我最熟悉不过的房间、人、杂乱的物品,但在镜子中却又有些陌生。站在镜前端详着自己的外壳,那面孔是一个伪装的面具……仿佛白色的墙中另有一个世界,在复制着我的生活,而这面镜子,是那世界的一扇窗。

    静谧的空气,平淡的生活,每天去学校上学,或在家里画画。房间很明亮,三分之一的墙是窗户,冬日里一整天房间里都充满了阳光,远处是开阔的视野,窗外是农田和即将拆迁的村庄。偶尔,或麻雀,或黑色的小鸟飞过窗前,或停在窗上,也划过镜中的窗外;那清脆的鸣叫声伴随着田野的空气,成为我每天早晨醒来时的印象。

    城市的喧嚣消逝在遥远的窗外,远处的公路上偶有汽车打破那寂静,也扰乱了空气中弥漫的音乐。窗外的农田也快要结束她的使命,城市的喧嚣,也将在不远的将来笼罩这原本宁静的郊区。

    常常我仔细地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发现总有些陌生,这周围的世界也总是带给我许多感动,灵感就在心中酝酿。一年前,就想画这一面墙,但迟迟没有动笔,直到今年,才终于有了些整块的时间自由支配,于是就开始动笔。其实隔壁有一个大点的画室,但我却总是喜欢在平时住的房间里画画,这里充满了生活的气息,不像画室里的空气总是冷冰冰的。两米见方的大画框几乎把房间隔成两半,占据了整个空间。就这样,仍旧是直面对象写生,自从开始画的那天起,除了镜子中的人和场景有变动之外,其余的都几乎没动过,直到结束时,所有的地方都已蒙上了一层层灰尘。

    日常所用的物品静静地摆放在那里。然而桌上的橡皮树却是后来加的,这是一种生命力极强的植物,很容易养,不像许多名贵却娇嫩的植物。叶子每天都在生长,都在微微变化,于是我不得不一次次修改,一次次重画,反倒获得许多事先所无法预料的生动效果。小树的叶子很厚实,颜色也很深,非常坚挺,充满了生命的希望和活力。我用斑驳的肌理和笔触妄图将这种生长的欲望弥漫开来,充满整个空间……桌上的野柿子是在即将完成这幅画时加上的,是从百里之外的一座山上采来的,小心翼翼地带回杭州,生怕弄掉一片叶子,静静地躺在那里,颜色也一天天变化,其中两个柿子已经开始变色、坏掉,叶子也逐渐枯黄。我想起了卡拉瓦乔的《水果篮》,我想尽力把那一种生命的丰富用油画颜料表现在画布上。果实是那样的饱满,虽然已经开始脱水,却仍旧饱含着生命膨胀的力度;叶子虽已残破,却仍然坚毅地飞舞,隐然有一种不屈的骨气……桌上的《协同书》仍然是那样的熟悉,其中深邃又实在的道理和伟人们的榜样每天激励着我。以前经常使用的工作车也被我放在其中,熟悉的画框、颜料、各种调色油、画笔、调色板、网格,都一一详尽刻画,我努力想在这些并无生命的物体上画出情感来。为了避免画面过于凌乱,我用斑驳的手法和微妙的各种灰色将整幅画的空气弥漫开,将这许多的物体融合在空气中。书架上的书都是我平时最喜欢的,书中大师们的作品常常使我异常激动,也常常给我许多的帮助。帽子和衣服、毛巾、开关……一次次地修改、反复……    

    镜子中,玻璃后,仿佛是另外一个世界,那世界中也有一面白墙,那世界是虚构的,却又仿佛是真实存在的。仍然是生活中常见的场景,空气静静地流淌,两个人的关系偶尔有些紧张,却又被镜框无情地圈在一个框子里,有时有些无奈,却要去面对,然而生活的热情和生命的平安喜悦却使这紧张变得微不足道。那电脑桌,我在上一幅创作时仔细观察、描绘过,如今仍然那样的凌乱。

    同样是被玻璃隔挡,窗外的风景却舒缓很多。路灯俯瞰着马路,树枝在缓和的空气中舒展,白墙将曾经的农田围住,预示着城市喧嚣的即将来临……    

    每天生活那样平静和自然;每天在画布上反反复复,时间就这样一天天过去,画面也逐渐成形,那房间中的空气也仿佛确实弥漫在了画中------这让我心里觉得很踏实。              

【审视】布面油画 80cm×120cm  2009年  获“第二届挖掘•发现——中国油画新人展”二等奖

)d dc`T!B/Y W ?0
X.21ART.VIP - 艺术社区 - 油画、国画、设计、美术、资讯 - 21世纪艺术网%X%P+d*H!@P~

80后画家的现实与超越

       文/潘鲁生

  《室内的风景和窗外的风景》是80后画家仝紫云的油画作品,获得了本年度“中国百家金陵画展”油画金奖。这幅以日常生活情境为主题的作品将生命个体的情感不露痕迹的铺陈入景致之中,把生活常态作为着力表现的对象,以沉静的笔触和清新的色彩重塑了创作者身边的物象世界,朴素而简约,生活而生动。

  这是一个最为寻常的生活片段:自然光下,镜子、衣帽、画具、画册各得其所,桌上随便的摆放着马丁·路德的《协同书》,橡皮树是后来被加上去的,它的出现让空间自然贯通起来,同时也增添了画面的生气,干瘪的柿子是凝聚的光阴,隐含了四季的轮回,这里有生活,有创作,有信仰。镜子中的人物,占据了画面高度的三分之一,人的目光直视前方,在感官上给观众一种身在现场的感觉。作者在画面中追求一种斑驳的视觉效果,并对暗部细节的色调变化进行了精心的布局,因而整体显得比较透气,这与古典写实油画刻画过于细腻造成的固化感觉迥然有别。空间的布局显然是经过了作者精心的设计,室内、镜子、窗外三组景观,通过橡皮树的连接在单调的空间中达成一种矛盾的平衡,相互贯通而又各自独立,使物象的组合变得整体而交织有序。

  不可否认,《室内的风景和窗外的风景》在题材、空间以及色彩的处理上,都有西班牙现实主义大师安东尼奥·洛佩斯·加西亚(Antonio Lopez Garcia)的影子,他们都是力图在日常生活的居家什物中寻找美的踪迹,但却在情感的表现方面显示了各自的独到之处。《室内的风景和窗外的风景》与洛佩斯的《盥洗池与镜子》(1967年)同样是以生活片段为题材,同样有镜子出现在画面中,同样以写实的表现手法,但有别于洛佩斯的客观、严谨与含蓄,这位80后的年轻画家显示了他观察外在世界眼光的独特性,以及对于物象个体情感体察的敏锐。《室内的风景与窗外的风景》中镜中人直视的眼神使得整幅画的焦点上移,增加了观者的现场感,物象散点式的错落布置刻意违反了人们习惯于一个中心的视觉习惯,这看似有悖常理的处理手法不仅没有削弱作品中情感的表现,反而让框子里的生活片段在周围物象衬托下显得富有情绪的张力,让人们从画中去寻找情感表述的影子,而这也正是作品的动人之处。

  创作的过程是一个与物象交流的过程,在一连数月里,作者试图在风景中表达一对青春男女的微妙情感,并希望从对景写生的过程中找到一种生动的能够弥漫开来的东西。最初作者是带着很重的情绪在画,经过颜料一次次的覆盖,随着物象逐渐在画布上显现,创作者的情绪也在不知不觉中发生着变化。时间消弭了紧张,让一切变得平淡自然,虽然镜框中人物之间的位置关系还保留着原有构思的痕迹,但是人物的表情已经不再那么紧张,这是一个内在情感慢慢冷静、慢慢沉淀下来的过程。镜子中的那张被景致化的面孔看似是将情感进行了抽离,实质上却恰恰体现了寻常生活的平淡与琐碎,在这个被框定的空间中,消弭了对象世界与自我的存在界限,个体的情绪自然的在整幅画面中弥散开来,在观者的内心激起涟漪,引发共鸣。

  80后的年轻一代画家成长于一个后现代、多元、开放的文化情境中,艺术的多样化增加了他们选择的自由,当然也为他们带来了选择上的盲目性,在越来越多的年轻艺术家尝试当代观念艺术、装置艺术、波普艺术等艺术表现手段的今天,真正能够沉下心来对绘画本体语言进行探索的年轻画家已不多见。《室内的风景和窗外的风景》的难得之处在于用油画升华了对日常的生活感受,从对静物细致入微的刻画到对自然风景的有序铺陈,不仅在极寻常的生活情境中找到了寻常物象的美感和内在本质,同时实现了当代语境中对生命个体情感的细腻表达。透过这幅油画作品,我们看到了一位80后年轻画家在创作题材上回归日常生活的努力,以及在油画叙事语言方面所进行的大胆探索。其实身边的一切皆可入画,生命的常态也可转化为艺术的表现对象,关键是要用什么视角去审视,在这一方面,仝紫云这位年轻画家完成了对现实的超越。

【一缕阳光】布面油画 90cm×120cm  2009-2011年  入选“艺术家眼中的当代中国——中国油画艺术展”

【有你有我】布面油画 200cm×120cm  2010年  获“罗中立奖学金—入围奖”

【浴室】布面油画 80cm×120cm  2009年

O f1f!zP9i c:x!zS&w0

                             《浴室》小记

                             文/仝紫云

  很有感触,所以才花了将近三个月创作这幅《浴室》。

  每天,走进浴室,脱下衣服就看见自己的身体,镜子的位置稍低,所以看不到自己的面孔,这是年轻的身体,并不健壮的身体;每天晚上,看着镜中自己的身体,任凭沐浴露的泡沫飞溅向镜子,渐渐地镜子变得模糊,身体的形消逝了,仿佛从来不存在。又渐渐地,洗完澡,镜子恢复了清晰,镜子中的自己又出现了;自始至终,仿佛自己与浴室溶为一体,一同清晰又一同模糊再各自恢复原貌,仿佛一切都没发生,唯一留下的是镜子上泡沫留下的斑斑点点的痕迹,懒得清理。坏了水龙头的洗脸池也布满了日积月累脏兮兮的斑驳。

  有一年了,我每天观察着这样的场景,思想着该怎么画,也尝试了小稿,但迟迟没有开始动笔。因为我不知道该怎么画,也不知道会画成怎样的效果。直到七月份,放暑假了,终于可以有两个月的时间画画创作了,于是才开始鼓足勇气去尝试。哪知这一开始就是两个多月,直到将近十月份天气变凉时我还在断断续续地修改。

  整幅画没有用过照片来作参考,纯粹的写生。每天早上,我把画架搬到浴室,按着事先做好的标记放好,再把画框放在画架上,准备好颜料,换上那条短裤,拿起调色盘,站在地上固定好的位置,开始了一天的工作。浴室里的光线很暗,因为画布是背对着窗的,夏天的浴室里也很闷热,七月份炙热的天气使得浴室如同桑拿房,但我也顾不得那么多,任凭汗如雨下。比起画画时在画布上的苦苦探索和挣扎,流点汗的苦算不得苦。我犹豫于用什么方法来画,也犹豫于用怎样的眼光来观察。有时候会像我的导师的画;有时候,又完全陷入迷茫,整天不知道自己在画什么;有时候又一点点地罩染;有时候,又偏向于洛佩兹,抱着他的画册一点点地学……就这样,一遍遍地重复,一次次地修改,经常性地动摇方向,画布上也布满了各样的痕迹。当许多方法都尝试过之后,发现不得不自己去认真观察每个细节,仔细地琢磨整个画面,反复地推敲真实的场景,仔细地揣测。浴室的光线也在一直地变化,清晨的、上午的、下午的、黄昏的,晴天的、阴天的,都不相同。有时候,真让人沮丧,一天的功夫下来,却发现在背光处画的画面拿到亮的地方后,色彩立即变得过于浓艳。有时候,却也很痛苦,画自己身体部分时很有挑战,我不得不在镜面上做许多标记来固定自己身体的位置。不知道那一天可以结束,也无法预测。每天晚上,疲惫地躺下,每天早晨,重新开始争战。

  渐渐地,开始清晰。画面也逐渐完整,虽然技法上有点接近于洛佩兹,但我却发现了自己的观察方式---冷静的审视式的眼光。到了八月中旬时,已经卓有成效,洋洋得意地心想着再有几天就可以画好,却忽然感到有些不安,为自己的得意有些担心,又为前方那无限的可能非常向往,于是决定毁掉这接近尾声的画面,重来一遍。有点舍不得,闭上眼睛用稀释的颜料随意地甩在画面上,画面迅速地变得面目全非:各样的斑点、大大小小形状的颜色、完全被破坏的形体……惨不忍睹。但接下来的工作多少要比之前的一个多月顺利,有了之前的基础,又有了丰富的画面的基底,常常许多偶然的效果。

    这是我走入创作道路上的第一次很过瘾的尝试,带着一种期待和不自信上路,却出现了意想不到的结果,收获颇多,难以言尽。

仝紫云
1987年生于河南唐河   
2006年考入中国美院油画系,进入第二工作室(新具象绘画工作室),师从何红舟、陈宜明、孙景刚、王羽天。
2010年毕业于中国美院油画系获学士学位并考取第二工作室硕士研究生   
2010年至今就读于中国美院油画系第二工作室攻读硕士学位
2011年8月参加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油画院油画研究课题组并赴欧洲考察学习
参展及获奖
2009年获“马利艺术奖学金”一等奖   
2009年“中国美院第四届世纪之星油画展”作品《审视》获艺术奖   
2010年“中日艺术交流展”(中国美术学院)   
2010年“中国美术学院毕业作品展”
2010年“中国美院2010优秀毕业作品展”   
2010年本科毕业创作获“E-LAND奖学金”优秀毕业创作奖   
2010年“中国美院第五届世纪之星油画展”获艺术奖  
2010年获罗中立奖学金“入围奖”(重庆美术馆) 
2010年“现实•超越——2010年中国百家金陵画展”(油画)并获金奖(江苏省美术馆)
2011年第二届“挖掘•发现——中国油画新人展”《审视》获二等奖(中国油画院美术馆)
2011年“薪火2011——优秀青年艺术家油画(公益)美展”(杭州图书馆)
2011年“艺术家眼中的当代中国——中国油画艺术展”(关山月美术馆)
2011年“唯美的烙印——写实作品展”(杭州方向画廊
2011年获“首届凤凰艺术奖学金”

92776_13188632896zpV

92776_13188632896zpV


分享 |

TAG: 油画 写实

我来说两句

-5 -3 -1 - +1 +3 +5

Open Tool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