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市场“话语权”和“定价权”

2009-10-16 12:58:30

当代艺术市场的“话语权”和“定价权”

 

当中国当代艺术已具规模时,我国的艺术理论家们显得手足无措。有些人试图有所作为,遗憾的是依旧学着洋腔洋调,乱说一气。其实这也无可厚非。中国的经济发展不也是照抄西方的吗?问题是他们很少能够给热爱艺术的人们以实际的指导。更多的所谓评论家,不向媒体或出版社要稿费,反尔向画家索要,这自然就沦为了画家的走狗。他们像海滩上一座座灯塔的废墟。

中国没有构建起自己的理论,说话自然就没有了底气。

 

在国际艺术品市场上,中国当代艺术没有“话语权”,自然也就丧失了“话语权”中最核心的力量“定价权”。

在国内市场上,中国人自己也是在看着外国的风向标,甘心做个跟屁虫。

记得在2002年以后,每到三月的某个夜晚,当代艺术画家们和国内的艺术品经纪人几乎无法入眠。因为时差的关系,我和他们一起在等待纽约拍卖会的结果。那些被西方人选中的中国当代艺术作品,每次被推高价位,都会赢得我们阵阵欢呼——身在拍卖现场的人会打来越洋电话,把成交的消息告诉我们。

所有人都很高兴,毕竟我们都是中国人。

 

可是,当大家被各种消息搞得云山雾罩的时候,很少有人会去考虑中国当代艺术的“话语权”和“定价权” 这个重要问题。

这个权利究竟是掌握在谁的手中?

也很少有人会去思考西方人选择中国当代艺术作品的标准是什么?

 

一旦刮起了金融风暴,中国人立即会发现没有来得及掌握“话语权”和“定价权”的痛苦与无奈。

西方人在这几年里已经榨干了四大天王们的市场油水,如今自己也深陷入了经济的泥潭之中,在这种泥菩萨过河的紧急关头,他们怎么会来关心和保护中国的当代艺术?中国人自己还没有建立起自己的收藏信念,还没有培养和建立起自己的收藏队伍,中国的当代艺术市场怎么会不崩溃呢!这就出现了刘太乃先生所描述的状况:“曾经1000万人民币的拍品,跌至100万人民币,只剩下十分之一,依然没有人敢进场承接!”

所以我认为,中国当代艺术的市场问题,第二是“话语权”和“定价权”掌握在谁的手中的问题。

周春芽作品<绿狗>



分享 |

TAG:

我来说两句

-5 -3 -1 - +1 +3 +5

Open Tool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