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历

« 2024-05-09  
   1234
567891011
12131415161718
19202122232425
262728293031 

RSS订阅

欧洲油画技法从古至今的演变

2009-06-07 23:57:13

15世纪以前的古代欧洲绘画,采用过种种材料和制作技术,如蜡画、湿壁画、胶彩画、蛋彩画等。这些画种的工具、材料和绘制方法虽与油画不尽相同,但与油画的产生和发展有密切的关系。直到14世纪末、15世纪初,画家凡爱克兄弟(Hurbert Van Eyck and Jan Van Eyck)利用亚麻子油、核桃油调合颜料后,干燥速度适中,颜色附着力强,色泽也较为鲜艳持久。自此,这种材料和技术便广为流传,遍及欧洲,成为欧洲绘画的主要手法,油画因而成为独立的画种。

在油画形成的初期,作法并无规则,当时的作品较少借助于光和色的复杂变化,常以勾线填色或平涂法(即每层次之颜色为单一色泽)为主。到了文艺复兴(Renaissance)三杰的达芬奇(Leonardo da Vinci)、米高安哲奴(Michelangelo)和拉斐尔(Raphael),他们结合了科学研究的成果,把解剖学、透视学和光学的原理应用于绘画中,他们的作品具有坚实的素描基础,准确的线条透视,严谨的形体结构,丰富的明暗层次,使作品中的人物具有立体感和空间感。

提香(Titian)的作品中,常用较稠厚的颜料作厚薄有致的推涂,落笔果断有力,颜色鲜明饱和,而且不惜来回改动,充分发挥了油画艺术的特性,使厚涂法逐渐成为后来主要技法之一。

到了17世纪后的巴罗克时期(Baroqueoil painting),欧洲油画的表现技法日趋成熟,绘画方面的特点是气势雄伟,生气勃勃,气氛紧张。

鲁本斯(Rubens)善于通过造型的节奏来表现运动的连续及加强光影效果。能使人感觉到体积的重量感,画面构图洋溢及激烈旋转动感的是荷兰画家伦勃朗(Rembrandt),他承前启后,是开拓近代油画画技先河的大师,充分利用明暗法,光线的集中,空间的深沉是他作品的显著特色。17世纪西班牙的委拉斯贵兹(Velazquez)是一位具有敏锐观察力和非凡描绘能力的画家,他采用了底稿上直接厚涂的作画方法。他用笔准确、自由、紧密结合着形体塑造,很有表现力。

从17到19世纪,欧洲绘画艺术的发展是平稳的,出现了法国的普桑(Poussin)、华托(Watteau)、夏尔丹( Chardin )、西班牙的戈雅(Goya)、英国的康斯泰布尔(Constable)、透纳(Turnerportrait painting)等等大师,普桑是巴罗克风格的代表人物,作品高雅、严肃而且有条不紊。透纳把水彩画的某些技法融合在油画中,表现出光和雾的蒙?效果。而康斯泰布尔则喜欢直接在户外写生,着重大自然的景象。

库尔贝(Courbet)、米勒(Millet)、柯罗(Camille Corot)这几位19世纪法国画家,虽然都采用了贸然的写实主义技巧,但艺术处理手法各有千秋。库尔贝的作品坚实有力,特别是熟练地用画刀塑造形体,富于表现力和创造性。米勒的作品真挚感人,具人民性,绘画技巧朴实无华。柯罗和巴比仲画家们一样,目光注视周围的实际生活,面向自然,对景写生,作品简洁明了,使人感到亲切,柯罗作品中的银灰调有一种独特的魅力。

19世纪70年代的法国印象主义是欧洲油画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自文艺复兴时期逐步形成的再现自然的写实手法到印象主义画派,可说是发展到了高峰。印象派画家不再沿袭传统的某些题材和画法,放弃了绘画的文学性,在他们的作品中,闪烁着自然界一瞬间展现的光色变化,远较过去绘画中的暗褐色调更为真实。在此之前,油画的色彩运用始终是以明亮度的变化为基础,而印象派画家们将色彩的冷暖变化,纯度变化引入了油画色彩的应用范畴,特别是色彩的冷暖对比,丰富了油画艺术语言。

莫奈(Monet)是印象派的代表,他的画法最具印象派特色。他创作了大量的风景画,有时对同一景物作多次写生,悉心研究不同时间条件下的光色变化,为了强调空气感和光感,他总是把形体轮廓故意画得模糊、放松、有一种颤动感。雷诺阿(Renoir)则以人物画为主,尤其擅长描绘女性人体,他对色彩极为敏感,人体皮肤颜色的细腻变化在他的笔下显得令人信服。

毕沙罗(Pissarrooil painting)、西斯莱(Sisley)等人的风景作品明亮而清新,也是典型的印象派技法。

后印象派的几位画家不愿固守于表面的视觉印象,而转向强调艺术要抒发作者的主观感受和情绪。善于思考的塞尚(Cezanne)执着地探求画面形与色的新秩序。梵谷(Van Gogh)是一位热情洋溢的画家,他以炽烈的色彩、粗犷的笔触来表达内心的激情。高更(Gauguin)则始终追求纯朴的原始美和绘画的装饰趣味。与此同时点彩派的修拉(Seurat)和西湦克(Signac)认为在光的照耀下,一切物象的色彩都是分割的,人们在观察时是通过视网膜将色彩综合起来的,他们把色点平列于画面,做成画面的新面貌。

20世纪初野兽主义和立体主义画派的出现,标志现代绘画艺术百花齐放的多元化局面已经开始。表现主义、未来主义、超现实主义、抽象主义、达达主义等各种流派形形式式,日趋繁杂。野兽派画家借鉴东方绘画、非洲雕刻的表现手法追求单纯化的装饰效果,代表人物有马蒂斯(Matisseportrait painting)、德兰(Andre

3日晚,世界拍卖巨头佳士得秋拍在香港落槌。这不仅是一季秋拍的谢幕,也是香港艺术品市场结束一段繁华的告别演出。

 

冬天来了?——艺术品市场遭遇金融寒流

 

10月初率先在香港开槌的苏富比,成交率下降,买气已不如前。此次佳士得成交了七成拍品,总额大约11.3亿港元。这一成绩还算差强人意,但比起之前春拍会的红火,着实冷了许多。

 

佳士得这次秋拍仍不乏亮点,名酒、漆器、珠宝、东南亚艺术拍卖结果令人欣喜,44%的拍品以高于估价成交,刷新了多项拍卖纪录。但是,不少重点拍品流拍,有的场次成交率低至仅四成多。

 

佳士得亚洲区总裁安德鲁·福斯特对结果表示满意。他说,当前艺术品成交率不可避免受到经济形势影响。现在的大环境下,这样的成绩是令人振奋的。当然,挑战也不容低估。

 

事实上,很多拍卖行开槌之前已经在做“过冬”的准备。佳士得将莫斯科、太原等城市新增至拍卖品全球巡展名单,还首次把全球各地秋拍精品带来香港预展,以期进一步开拓亚洲市场。当金融风暴袭来,很多拍卖行决定降低拍品估价。

 

安德鲁·福斯特说:“我们这次秋拍估价是几个月前市场处于高峰期时定的。金融危机发生后,我们顺应市场形势作出了一点调整。但这次风暴来得太突然,很多拍卖行都来不及大幅度调价。明年的估价可能会再调低一些。”

 

泡沫破了?——艺术品市场进入理性调整期

 

今季秋拍中,中国古代和近现代书画成交情况良好。在佳士得秋拍会上,八大山人册页《山青水碧鸟语花香》以3426万港元高价卖出,吴冠中《白桦林》以506万港元成交。佳士得中国书画部助理副总裁游世勋分析说,如今投资金融市场风险巨大,不少买家选择把中国书画作为最好的投资避风港。

 

买家普遍对东南亚艺术品兴趣渐浓,一批由年轻艺术家创作、价格相对不高的油画竞投过程激烈。苏富比秋拍中,东南亚艺术品整体拍卖价再创新高;佳士得秋拍会上,藏家对有投资潜力的年轻艺术家作品需求殷切。

 

成交率最低的要数近年来颇受追捧的当代艺术。虽然部分当代艺术作品最终成交价格高于原来的最高估价,如《向杜甫致敬》以4546万港元的成交价创造了赵无极作品的世界拍卖纪录,但整体成交率比前一阶段明显下降。佳士得有的场次成交不到一半,苏富比最低成交不足四成。佳士得拍前呼声最高的一件曾梵志作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更是以流拍告终。

 

除经济原因外,有人说,艺术品市场自身也需要回归理性。当代艺术,正是一些业内人士和艺术评论家诟病的艺术市场中价格疯涨虚高、先前被炒得过热的领域。在他们看来,即便没有这次金融危机,当代艺术部分也要面临这样的理性调整,泡沫必将挤出,迟早要回到真实的价位。金融风暴的发生,只是加速了这一调整的进程。

 

佳士得亚洲当代艺术及中国二十世纪艺术部门主管张丁元说:“目前亚洲当代艺术市场进入了一个理性调整期,当代艺术的买家们会在更加理性地寻求艺术品的合理价格后积极出手,藏家们对当代艺术品合理价格的认知也更加成熟。”

 

春天在哪里?——艺术品市场复苏孕育生机

 

安德鲁·福斯特认为,艺术品市场势头仍比较强劲。他说,当前市场整体上会收缩,但这次拍卖仍亮点频现,藏家竞投很积极,对高品质艺术品依然追捧。艺术品不同于其他商品,尽管市场在波动,但艺术品内涵的文化价值不会变。

 

张丁元判断:“尽管目前当代艺术品市场的表现略显保守,我们仍可以肯定,全球性的藏家基础依然存在,海内外藏家对优秀的当代艺术作品的浓厚兴趣和收藏热情依然不减,且仍然具备充分的流动资金在恰当的时机进入艺术市场。”

 

  安德鲁·福斯特说,信贷市场的信心会直接影响人们对艺术品市场的信心。亚洲区域信贷市场总体较好,而且经济实力日益增强的中国将在带动亚洲区域经济复苏方面发挥很大作用。在全球范围内,相信亚洲艺术市场的复苏速度会更快。

2008年的中国艺术品市场,一方面无疑延续了近年来持续发展的大势,在社会、经济、文化领域拥有越来越大的影响力,而参与人群的规模化、与其它市场间关联性的增强,也在很大程度上展现了艺术市场不断拓展的深度与广度。与此同时,中国艺术品市场又必须直面全球性的金融危机,以及由金融系统向实体经济不断演化的危机蔓延,最终也不得不面对全球性经济衰退的险恶事实。

    具体而言,2008年的中国 艺术品市场可谓“先喜后悲”,总体行情呈现“先涨后跌”。虽然我们并不否定艺术品市场所具有的某些不同于其它市场的“特殊性”因素,但是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艺术品市场毋庸置疑地还是要受制于整体经济的大背景。而在另一方面,在这波上涨行情的背后,“艺术投资”的共识已经极大地转变了艺术品市场的旧有属性,使得艺术市场从原本收藏家的小圈子,逐渐转变成为涵盖社会更多阶层的大格局。

    从10月份以来的表现来看,全球艺术品行情急转直下,从纽约到伦敦,从伦敦到香港,从香港到国内,艺术市场都受到了很大的冲击,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价格下跌。这些情况一方面反映了艺术市场在全球化背景下同样存在着广泛联动性,一方面也反映了全球艺术品市场仍以纽约、伦敦为中心的事实未变,而中国等新兴市场虽然在2003年以来的行情发展中增长较快、发展较好,但仍然无法走出迥异于中心市场的独立行情或者独善其身。

    从近期艺术品市场的下跌幅度来看,各个地区又有所不同。全球艺术品交易中心纽约、伦敦,跌幅较大。尤其是拍卖市场的成交率与交易额均较上半年降低50%,但艺术品价格指数跌幅则少于50%,尚在30%左右。从历史的角度加以观察,全球艺术市场的前一个峰值出现在1990年,当时由于日本经济泡沫破灭以及美国经济结构调整,艺术品市场出现了明显下跌。1990年夏季纽约艺术品市场价格指数下跌就达到了38%,直至1996年初之后才行情反转,出现了恢复性增长。以此为基础结合对其他涨跌过程的研究,我们可以发现艺术品中心市场的涨跌过程可以形象地称之为是“走楼梯、坐电梯”,也就是说上涨会有一个较长的过程,而下跌的过程会很快速、很剧烈,也就是大家说的“暴跌”。原因当然很清楚,因为无论是消费或投资,艺术品都在“购入排序”中靠后而在“卖出排序”中靠前,况且艺术品不是基本的消费需要。因此在危局面前,恐慌令人们对于艺术品的态度出现逆转,往往开始非理性的“脱离基本面的交易”,乃至“将婴儿连同脏水一起泼掉”而根本不考虑任何价值的因素。1990年的具体情况是:纽约市场是从7月开始行情下探,经过8、9两个月就完成了38%的跌幅oil painting ,虽然在1990年10月至1992年7月间曾经出现两次反弹,但1992年8月行情再次出现下探,并在1993年10月跌至谷底,而1990年的低点62点与1993年的阶段性底部58点之间也只有4点的差距。结合历史经验来观察,我们不难发现两者惊人的一致,2008年纽约艺术品市场也出现了短期“暴跌”,因此我们同样也认为到了2008年底纽约应该已经基本走完了它的下跌周期。如果认为本次金融危机是百年一遇而放大其对艺术品市场影响,或者认为最低的行情会在2009年上半年才出现,我们仍然认为目前离真正的底部也并不太远。而从目前纽约中心市场整体价格下跌30%的数据来看,可以看到2008年并不会比1990年的行情下跌还难看、还糟糕。

    同样,如果我们回顾2002-2008年这一波艺术品市场的增长行情,就会发现这一波行情的增长动力,既来源于艺术投资的资金增量,又来自于新兴市场购买力的积极参与,因此结论是这一波行情不是市场的周期性增长,而是市场的结构性增长。这也在客观上令当今的艺术市场具有更大的优化可能与支撑力量。

    区域性的市场,虽然在短期内不会出现象中心市场那样的“暴跌”,但是历史的经验是区域市场往往会比中心市场下跌幅度更大,下跌的周期更长。譬如,1990年之后的欧洲艺术市场价格整体跌幅达到了64%,1990年7月至1996年7月一直呈现下探底部的趋势。因此我们认为欧洲艺术品市场在此次的下跌中同样会受到沉重的打击,其恢复期要长于美国市场,后市并不乐观。但是关键的问题是,这种情形将很难在中国出现。欧洲市场与美国市场关系太密切,而且交易的品种也是如此一致。但中国的情况则迥然不同,因为占市场总体比例70%以上的品种,是非常有特色的区域性交易品种——中国书画和中国古董,而且其中占份额38%的中国书画行情,在2006年之后就在前期增长过快的基础上经历了2年左右的先期调整,并在2008年之后重现了恢复性增长。因此即便受到国际性的影响,而在与国际联动性较强的当代艺术方面出现了行情下跌,oil painting但由于这一部分所占比例只占到整体市场比例的30%左右,因此中国艺术品市场的稳定性又由于中国艺术品市场的特殊性而愈加突出。

    所以从2008年的整体情况来看,在金融危机之下的中国艺术品市场的基本面依然较好。当然,2009年受到市场信心的影响而出现的短期波动在所难免,但是我们认为基本面稳定仍是对2009年的一个基本判断。

 2008年的中国艺术品市场,一方面无疑延续了近年来持续发展的大势,在社会、经济、文化领域拥有越来越大的影响力,而参与人群的规模化、与其它市场间关联性的增强,也在很大程度上展现了艺术市场不断拓展的深度与广度。与此同时,中国艺术品市场又必须直面全球性的金融危机,以及由金融系统向实体经济不断演化的危机蔓延,最终也不得不面对全球性经济衰退的险恶事实。

        具体而言,2008年的中国艺术品市场可谓“先喜后悲”,总体行情呈现“先涨后跌”。虽然我们并不否定艺术品市场所具有的某些不同于其它市场的“特殊性”因素,但是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艺术品市场毋庸置疑地还是要受制于整体经济的大背景。而在另一方面,在这波上涨行情的背后,“艺术投资”的共识已经极大地转变了艺术品市场的旧有属性,使得艺术市场从原本收藏家的小圈子,逐渐转变成为涵盖社会更多阶层的大格局。

       从10月份以来的表现来看,全球艺术品行情急转直下,从纽约到伦敦,从伦敦到香港,从香港到国内,艺术市场都受到了很大的冲击,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价格下跌。这些情况一方面反映了艺术市场在全球化背景下同样存在着广泛联动性,一方面也反映了全球艺术品市场仍以纽约、伦敦为中心的事实未变,而中国等新兴市场虽然在2003年以来的行情发展中增长较快、发展较好,但仍然无法走出迥异于中心市场的独立行情或者独善其身。

        从近期艺术品市场的下跌幅度来看,各个地区又有所不同。全球艺术品交易中心纽约、伦敦,跌幅较大。尤其是拍卖市场的成交率与交易额均较上半年降低50%,但艺术品价格指数跌幅则少于50%,尚在30%左右。从历史的角度加以观察,全球艺术市场的前一个峰值出现在1990年,当时由于日本经济泡沫破灭以及美国经济结构调整,艺术品市场出现了明显下跌。1990年夏季纽约艺术品市场价格指数下跌就达到了38%,直至1996年初之后才行情反转,出现了恢复性增长。以此为基础结合对其他涨跌过程的研究portrait painting,我们可以发现艺术品中心市场的涨跌过程可以形象地称之为是“走楼梯、坐电梯”,也就是说上涨会有一个较长的过程,而下跌的过程会很快速、很剧烈,也就是大家说的“暴跌”。原因当然很清楚,因为无论是消费或投资,艺术品都在“购入排序”中靠后而在“卖出排序”中靠前,况且艺术品不是基本的消费需要。因此在危局面前,恐慌令人们对于艺术品的态度出现逆转,往往开始非理性的“脱离基本面的交易”,乃至“将婴儿连同脏水一起泼掉”而根本不考虑任何价值的因素。1990年的具体情况是:纽约市场是从7月开始行情下探,经过8、9两个月就完成了38%的跌幅,虽然在1990年10月至1992年7月间曾经出现两次反弹,但1992年8月行情再次出现下探,并在1993年10月跌至谷底,而1990年的低点62点与1993年的阶段性底部58点之间也只有4点的差距。结合历史经验来观察,我们不难发现两者惊人的一致,2008年纽约艺术品市场也出现了短期“暴跌”,因此我们同样也认为到了2008年底纽约应该已经基本走完了它的下跌周期。如果认为本次金融危机是百年一遇而放大其对艺术品市场影响,或者认为最低的行情会在2009年上半年才出现,我们仍然认为目前离真正的底部也并不太远。而从目前纽约中心市场整体价格下跌30%的数据来看,可以看到2008年并不会比1990年的行情下跌还难看、还糟糕。

        同样,如果我们回顾2002-2008年这一波艺术品市场的增长行情,就会发现这一波行情的增长动力,既来源于艺术投资的资金增量,又来自于新兴市场购买力的积极参与,因此结论是这一波行情不是市场的周期性增长,而是市场的结构性增长。这也在客观上令当今的艺术市场具有更大的优化可能与支撑力量。

        区域性的市场,油画虽然在短期内不会出现象中心市场那样的“暴跌”,但是历史的经验是区域市场往往会比中心市场下跌幅度更大,下跌的周期更长。譬如,1990年之后的欧洲艺术市场价格整体跌幅达到了64%,1990年7月至1996年7月一直呈现下探底部的趋势。因此我们认为欧洲艺术品市场在此次的下跌中同样会受到沉重的打击,其恢复期要长于美国市场,后市并不乐观。但是关键的问题是,这种情形将很难在中国出现。欧洲市场与美国市场关系太密切,而且交易的品种也是如此一致。但中国的情况则迥然不同,因为占市场总体比例70%以上的品种,是非常有特色的区域性交易品种——中国书画和中国古董jewelry,而且其中占份额38%的中国书画行情,在2006年之后就在前期增长过快的基础上经历了2年左右的先期调整,并在2008年之后重现了恢复性增长。因此即便受到国际性的影响,而在与国际联动性较强的当代艺术方面出现了行情下跌,但由于这一部分所占比例只占到整体市场比例的30%左右,因此中国艺术品市场的稳定性又由于中国艺术品市场的特殊性而愈加突出。

        所以从2008年的整体情况来看,在金融危机之下的中国艺术品市场的基本面依然较好。当然,2009年受到市场信心的影响而出现的短期波动在所难免,但是我们认为基本面稳定仍是对2009年的一个基本判断。

 Delain)、凡.东根(Kees van Dongen)等,他们注重画面的形式感,不求细节肖似甚至拒绝用明暗对比来塑造立体效果,而是以鲜明强烈而接近于平涂的大色块来构成画面,充分显示出色彩的独立表现力。立体派的勃拉克(Georges Braque)、毕加索(Picasso)等人则以打破传统的时空观念来绘画。



分享 |

TAG: 欧洲油画技法

删除 Guest 发布于2009-06-12 19:16:35
学习了
我来说两句

-5 -3 -1 - +1 +3 +5

Open Tool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