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坠落之光”登陆香港画廊
2011-07-02 08:57:25
三人行设计工作室的装置艺术品“坠落之光”
从21世纪最初几年在伦敦皇家艺术学院(Royal College of Art)学习的日子开始,三人行设计工作室这个团队走过了很长一段路程。这个工作室由设计师康妮•弗赖尔(Conny Freyer)、伊娃•鲁奇(Eva Rucki)和赛巴斯提安•诺埃尔(Sebastien Noel)组成,其作品曾在2010年上海世博会(Shanghai World Expo 2010) 、伦敦的维多利亚和阿尔伯特
博物馆(Victoria and Albert Museum)以及芝加哥艺术学院(Art Institute of Chicago)展出。他们以水晶打造而成的装置艺术品“坠落之光”(Falling Light)在迈阿密首次登场,现在又来到香港展出。
三人行工作室有趣的装置和艺术品很难被归类。他们最著名的作品之一是2008年推出的名为“云”(Cloud)的数码雕刻作品,被安装在伦敦希斯罗机场。这个曲线优美的金属结构体包含有4,638张数码光碟。每个点都在快速旋转,赋予了这件
雕塑品以灵动的表面。
弗赖尔说,“作品的类别要取决于具体的环境,我们正在努力横跨艺术和设计两个领域。”
“坠落之光”这件作品是三人行设计工作室和豪华珠宝商施华洛世奇(Swarovski)合作完成的,它是一件由50颗未经切割的水晶体组成的装置,这些水晶通过一些转动的机械装置从天花板上悬挂下来。这些水晶起到棱镜的作用,白色的LED光可以从中穿透。最终的效果是:出现一种光线滴落在潮湿地面上的幻影。
“坠落之光”是香港出入口
画廊(Input/Output)上环新址开业
展览上展出的作品之一,同时参展的还有鲍霭伦、杨嘉辉和罗杨文等本地艺术家以科技为灵感创作的一系列作品。
弗赖尔接受了“风尚亚洲”栏目的采访,谈到了给“坠落之光”带来灵感的那部
电影以及她为什么认为香港正在成为重要的艺术中心。
《华尔街日报》:是什么令“坠落之光”看起来如此魅惑? 弗赖尔:就我而言,我发现这些从天花板上悬挂下来的小机械装置相当奇妙。他们在转动的时候非常像机器,但是,然后你会发现地板上出现了看起来很自然的有生命的倒影。我真的很喜欢这两种元素之间的对比。小元件发出的轻微的嗡嗡声此起彼伏,加上地板上的倒影,能唤起你内心深处的感觉。
《华尔街日报》:你们是如何获得创作这个超现实环境艺术作品的灵感的? 弗赖尔:我们三个在皇家艺术学院相遇后,很快发现我们所喜好的作家和电影类型都非常相似。我记得我在几年前和赛巴斯提安谈到了俄罗斯导演安德列•塔可夫斯基(Andrei Tarkovsky)的电影《乡愁》(Nostalghia)。他的电影作品非常有象征意义,运用了大量的隐喻手法。在《乡愁》中,他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场景:一座在雨中的被废弃的古老教堂。你感觉自己好像被带入了这座教堂。但是随后,他把很多场景混合在一块儿,以至于你弄不清自己究竟是在教堂里面还是外面。我们一直想在一座建筑物内创作一
个展示雨水滴落的装置。这就是我们的出发点之一。这是很久以前就有的想法了。
《华尔街日报》:今年3月你来香港参加了Semi-Permanent 设计论坛,你认为这座城市的艺术氛围如何? 弗赖尔:我认为这是激动人心的时光。香港正处在一个为自己定位的时刻。我的印象是这里的人们非常愿意接受新事物。我认为这里没有“这是艺术吗?这是设计吗?我们要把这个东西归入哪个类别呢?”之类的质疑之声。这里为艺术创作提供了很好的环境。总体来说,我认为香港即将成为一个真正伟大的艺术中心。我觉得本地艺术家和欧美艺术家之间的合作机会增多了,我期待即将发生的一切。
相关阅读:
- 历史的消耗--当代艺术展 (paipai, 2008-3-30)
- “杜璞2008上海个展” 四月登陆法国画廊GALERIE ARTENOO (boyun, 2008-4-14)
- 柏林:艺术与小众的结合 (啦啦啦, 2008-6-28)
- 萨奇画廊 (paipai, 2009-5-21)
- 英国旅游八大玩法首选画廊 (一半画廊, 2009-7-28)
- 画廊对艺术家作品的推广销售 (一半画廊, 2009-7-28)
- 798最牛的画廊老板 (paipai, 2009-10-08)
- 一幅杰作的多重脆弱面貌(图) (paipai, 2009-10-18)
- 为什么画廊乐于经营“新锐”画家? (啦啦啦, 2010-5-05)
- 画廊野蛮式生长 (啦啦啦, 2011-5-11)
论坛模式
推荐
收藏
等级(0)
编辑
管理
查看(1980)
评论(0)
TAG:
画廊
装置